技經觀察|拜登政府未來科研創新資助重點領域

2021-01-09 騰訊網

本文為「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政策」專題連載的第二篇。

儘管拜登的內政外交政策與川普存在諸多不同,科技政策的取向與執行風格也略有差別,但對於美國未來應重點發展的科學技術領域的定義是一貫的。綜合美國政府發布的2021、2022年度《研發預算優先事項備忘錄》、美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各年度資助計劃等多份頂級科技政策文件可以看出,美國自身戰略高科技支持方向主要聚焦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來工業領域(IotF)

IotF技術始終是維持美國全球科技霸主地位的支撐性技術,根據美國近年來發布的科技政策文件,當前美國關注的IotF技術領域主要包括:

(1)人工智慧技術(AI):美國重點資助的方向包括AI倫理、高性能機器學習(ML)、認知AI、安全和可信賴AI、可擴展和魯棒性AI、集成和交互式AI,以及新型AI硬體等革命性基礎研究;AI在衛生領域的應用等啟發式研究;AI準確性、公平性、可靠性、可解釋性和透明度等方面的量化研究。

(2)量子技術(QIS):美國在該領域的優先事項包括重點資助量子前沿技術、新興QIS生態、量子中心、新型量子網絡協作等技術研發工作。

(3)先進通信網絡技術:美國在該領域的優先資助方向包括,優化無線系統、確保通信及網絡安全的AI/ML技術,以及開放、互操作、安全、模塊化的網絡架構研發等。

(4)先進位造技術:美國在該領域的重點資助方向包括智能製造和數字製造、先進工業機器人、低成本分布式製造和連續製造、生物醫療領域的先進材料及工藝的開發。

(5)未來計算生態系統:美國在該領域的支持方向包括,資助研發支撐未來計算技術的試驗臺、實驗系統和原型;探索資源聚合、共享創新和公私合作新模式。

(6)IotF相關的無人機技術:美國在該領域的資助重點包括:海陸空無人機技術、民用超聲速飛機、電動垂直起降飛機、感知和躲避技術、交通管理系統、安全運行標準等。

公共衛生安全領域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造成的重大威脅,美國政府在最新公布的《2022研發預算優先實現備忘錄》中將公共衛生安全領域技術研發列為最高優先級。這一領域的具體技術包括:(1)診斷、疫苗和治療研發;(2)傳染病建模和預測;(3)生物醫藥和生物技術,包括藥物和非藥物幹預、個性化醫療、神經科學和阿片類藥物等,以及AI和先進位造技術等技術在藥物研發方面的應用;(4)生物經濟,重點關注通過全面收集流行病、臨床和基因組數據進行預測和分析的研發工作。

國家安全領域

未來10年其關注的重點為:(1)韌性技術,即與物理威脅和自然災害事件的預測、預防、響應和災後恢復相關的技術。(2)先進軍事技術,包括高超聲速攻防武器、韌性國家安全太空系統,以及現代化的靈活核威懾能力。(3)半導體技術,包括基礎材料、設備、設計和軟體、製備和表徵工具以及先進微電子學所需的設施等。

能源和環境領域

美國在該領域的重點支持方向包括:(1)先進核反應堆技術;(2)地球系統預測和氣象服務技術;(3)海洋資源的測繪和探索技術、海洋觀測技術、海洋數據的高效管理技術;(4)北極開發技術,旨在提高對北極物理、生物和社會經濟進程的觀測、理解和預測能力。

太空領域

美國政府高度重視太空能力建設,其重點研發方向包括:月球和火星的原位資源利用、低溫燃料儲存和管理、空間製造和組裝、先進的太空動力和推進等技術能力,以及先進材料、增材製造、機器學習等技術在太空領域的應用研究等。

參考資料:

1.NSB-《NSB Vision 2030:Rodemap for a Decade of Discovery》

https://www.nsf.gov/nsb/NSBActivities/vision-2030.jsp

2.CRS-《Fede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Funding: FY2021》

https://fas.org

3. CRS-《Fede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Funding: FY2022》

https://fas.org

4.Whitehouse-《Fiscal Year 2021 Administration Rea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dget Priorities》

https://www.whitehouse.gov

5.Whitehouse-《Fiscal Year 2022 Administration Reasearch and Development Budget Priorities》

https://www.whitehouse.gov

作者簡介

肖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戰略部,副主任

研究方向:科技戰略、人才安全、生物安全

聯繫方式:xiaoyao@drciite.org

賈舒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戰略部,研究助理

研究方向:科技戰略、金融科技

聯繫方式:jshzh@drciite.org

作者丨肖堯 賈舒喆

編輯丨翟麗影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帳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

相關焦點

  • 技經觀察|拜登政府科技創新政策的總體立場及施政重點
    此外,拜登政府具有強烈的多邊主義思維傾向,加之其對規則、標準的一貫主張,未來或將兩者融合,鼓動或聯合其盟友以規則為抓手對我科技發展進行壓制。拜登政府科技創新政策的施政重點拜登政府科技政策的整體導向與其總體執政導向相吻合,即著眼於國內焦點問題,化解發展頑疾,維護和確保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 技經觀察|拜登政府對未來持續保持技術優勢的戰略路線設計
    本文為「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政策」專題連載的第三篇。拜登政府對未來持續保持技術優勢的戰略路線設計,要遵循美國科技大戰略的設計方向,而這在近日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SB)發布的《2030願景》中得到了清晰體現。
  • 技經觀察|拜登是否會延續川普「科技脫鉤」策略
    面對美國新一屆政府走馬上任,我應全面分析當前「科技脫鉤」主要表現,評估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與我「脫鉤」的戰略走向和最突出風險,提前部署保護我科技發展利益。 這種「共識」既有戰略上的強大一致性,又有戰術上的強大慣性,將在拜登政府時期繼續產生強大影響。即便拜登表達過不支持全面「脫鉤」的政策主張,但在對中國科技發展保持高壓的大背景下,脫鉤」將不可避免,「脫鉤」對我危害短期內難以消除。
  • 2020營養科研基金創新論壇在京成功舉辦
    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的「聚菁匯營 智啟新程」——2020營養科研基金創新論壇於12月5日-6日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重點圍繞營養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前沿技術、應用轉化等內容與信息,構建科學家之間、科學界與產業界、產業界之間高效交流、攜手合作的平臺,共同推進營養人才、營養學科與營養事業的發展。
  • 技經觀察|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發布報告《跨大西洋國家的對華戰略重點》,稱跨大西洋國家面臨著中國帶來的經濟、安全和價值觀挑戰,並應為此制定協調、有效的跨大西洋對華戰略。報告提出跨大西洋國家應把戰略重點放在六大關鍵優先事項;報告認為,可以通過成立「跨大西洋協調理事會」,促進討論和協同行動,實現國家間的戰略兼容性與協調性。
  • 科研報國赤子心,創新突破馬蹄疾——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工作者「與...
    交匯點訊 萬物復甦,陌上花開,科研腳步不停歇,創新突破馬蹄疾。  科研工作者的故事裡,有人爭分奪秒,有人火力全開,也有人勇于堅守不停歇。近日,《新華日報科技周刊》記者走進「與時間賽跑」的江蘇部分國家重點實驗室,見證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面對挑戰,沉心靜氣,厚積薄發。
  • 生物醫藥科研擴大至保健與發掘潛能領域
     聯合早報12月12日報導:新加坡將擴大生物醫藥方面的科研工作,以涵蓋人類生命不同階段的潛能發展,從鑽研孕婦產前和兒童早期成長的發展,至協助年長者過更健康且有意義的生活。新加坡教育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昨天在「研究、創新與企業2025計劃」(簡稱RIE2025)的記者會上指出,新加坡面臨人口迅速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的挑戰,因此須盡所能確保新加坡人保持健康,並能充分發揮潛力。因此,RIE2025的重點研究領域之一將從生物醫藥領域,擴展至人類保健與發掘潛能領域。
  • 2020年全國高校博後創新人才資助與去年和近幾年對比情況
    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簡稱「博新計劃」,是國家結合國家實驗室等重點科研基地,瞄準國家重大戰略、戰略性高新技術和基礎科學前沿領域,每年遴選應屆或新近畢業的優秀博士,進入國內博士後設站單位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國家給予每人兩年 60 萬元的資助,其中 40 萬元為博士後日常經費,20 萬元為博士後科學基金
  • 【求學求職】卓爾不群,未來可期! 浙江省級心血管重點實驗室誠聘...
    科研團隊著眼於心血管介入技術創新、心血管再生修複方案、心源性猝死防治策略等關鍵問題,致力於打造一個具有國際視野、以轉化為核心的心血管治療技術研發平臺。科研團隊著眼於心血管介入技術創新、心血管再生修複方案、心源性猝死防治策略等關鍵問題,致力於打造一個具有國際視野、以轉化為核心的心血管治療技術研發平臺。
  • 聚集長鑫存儲、兆易創新等重點企業,中國聲谷經開信創產業園揭牌
    集微網消息,12月20日,「中國聲谷經開信創產業園」揭牌暨合肥經開區科技園區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圖片來源:中新網安徽「中國聲谷」是工信部與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點合作項目,聚焦發展人工智慧和信創產業。
  • 常州新增6家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不要著急一起和小布來漲知識吧~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業、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和特殊的區域性機構內,經批准可招收和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組織,是產學研相結合、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載體,對吸引集聚博士後人才、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具有重大意義
  • 技經觀察|美國自疫情之後變本加厲地推進與中國科技「硬脫鉤」
    本文為「拜登政府對華科技政策」專題連載的第四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之際,美國為擺脫自身「抗疫」不力責任,同時加大對中國發展的打壓遏制力度,借疫情頻頻拋出「中國責任論」,鼓動、號召全球多國對中國提高投資限制,甚至發起性質惡劣的巨額「索賠」,以期發動「疫後」新一輪對華孤立,變本加厲地推進與中國科技硬脫鉤。
  • 技經觀察|全球金融科技月度評論(7月刊)
    以下是本期金融科技評論的具體內容:1金融科技監管本月金融科技監管聚焦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領域,其中,除全球央行數字貨幣計劃繼續加速落地外,多國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立法有較大突破,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被多國政府持續看好
  • 晶片破壁者(二十二):政府與半導體間的「美國往事」
    在技術創新上,「市場和政府到底誰才起著更重要作用」,這一問題還存在著諸多爭論。但是具體到半導體產業這一高投入、高風險,根本上關係國家安全命脈的科技創新領域,政府扮演的角色則至關重要。實際上,這份布希報告最重要的意義在於為政府和科研之間訂立了一個長期「契約」:政府對大學等機構進行基礎科研的資助,但又保持科學家的探索自由。正是這樣能夠支持創新又不幹涉創新的原則確保了美國科學技術始終保持領先的底層保障。在冷戰時期,美國政府為應對蘇聯的軍事挑戰,同樣也將美國科技政策和經費投向軍事領域。
  • 《深圳市文化產業專項資金資助辦法》政策解讀
    對經國家相關部委、省、市批准舉辦或列入國家和省、市相關產業規劃的重大文化產業活動,給予專項資助。  2.對深圳設計周暨深圳環球設計大獎,專項資金予以重點資助。  3.對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港澳設計三城展、文博會澳門精品展、深澳創意周等深港澳創意設計交流活動予以重點資助。  (四)培育產業主體(共3條)。
  • 盤點船舶領域不可不了解的科研院所
    數十年來建有功能齊全、配套完整的大中型科研試驗設施近30座,設有三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級檢測中心,一個國家能源海洋工程裝備研發中心和一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佔地1300餘畝,現有職工1500餘人,其中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家「萬人計劃」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重點培養對象2人,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學術帶頭人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42名,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名。
  • 拜登顧問:這3個尖端領域,美國必須領先中國
    在這些新興的技術領域中,可各國發展都呈現了一個新態勢,以我國為代表的許多國家逐漸崛起,我國更是在諸多領域由曾經的跟隨實現了領跑。而中國取得這一成果,最不爽的自然是美國,於是我國受到了各種狙擊。而就在最近,擔任拜登顧問,美國前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公開表示,拜登顧問:這3個尖端領域,美國必須領先中國。美國必須遏制中國在三個領域,即:人工智慧、5G以及機器人這些新興高科技技術方面的發展。必須將中國趕出第一梯隊,否則美國的霸主地位將受到直接威脅,美國經濟會出現巨大危機。
  • 阿拉丁:以進口替代為己任讓科研創新更便捷 成為一流的科研試劑...
    徐久振:公司始終秉承「以進口替代為己任,讓科研創新更便捷」理念,將圍繞高端化學、生命科學、分析色譜和材料科學四大領域,繼續拓寬科研試劑產品線,服務於科研人員的試驗研究,通過不斷提升研發能力、優化產品結構、強化服務意識,持續鞏固和提升自身行業地位,矢志成為業內一流的科研試劑生產商。
  • 清源創新實驗室聘任7位電子化學品領域專家顧問
    歐陽鍾燦院士力撐家鄉科研18日,作為福建省首批建設的4家省創新實驗室之一,清源創新實驗室舉行專家顧問聘任及成果轉化基地揭牌儀式。祖籍泉州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鍾燦等7位專家受聘為該實驗室電子化學品領域專家顧問。
  • 《「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解讀
    一、關於《專項規劃》編制的背景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中國製造2025》,推動我國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明確「十三五」時期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的思路目標、任務布局和重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