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驚喜不斷,人氣綜藝《王牌對王牌第五季》強勢回歸,第一期既有以沈騰、賈玲、關曉彤、華晨宇為核心的王牌家族繼續歡樂,又有國民神劇《還珠格格》最大陣容集合的回憶殺,將「情懷」這一招牌元素繼續推向頂峰。
然而,一眾好評之中宋丹丹老師與她的兒子巴圖卻成為首期「槽點」,兩人的「好勝心」引發不謙虛爭議。
為此,第一次登上《王牌對王牌》舞臺的巴圖特地發文為自己的「不謙卑」道歉,節目製作人吳彤看到嘉賓被攻擊也發文維護。
雖然不少網友留言為巴圖打氣,但認為宋丹丹巴圖母子表現過分的聲音仍在,短期內他們的「好勝」標籤是難以撕下了。
原本,這期《王牌對王牌》是宋丹丹告別春晚後的綜藝首秀,巴圖早前也通過《嚮往的生活》中溫暖大男孩形象深受好評,此時觀眾對兩人的好感度應該處於高峰時期。在這期間,出現口碑反噬非常讓人意外,但他們也不算被特殊照顧。
因為,「好勝心」、「謙虛」,一直是明星真人秀招黑的重要元素。
因為「好勝心強」,形象陽光幾乎零差評的吳磊,成為《親愛的客棧》槽點嘉賓之一。
因為不夠「謙虛」,周冬雨的《極限挑戰》之行,收穫了出道以來最大一波差評。
相較而言,宋丹丹巴圖因《王牌對王牌》收到的指責聲,已經算是小範圍攻擊了。但是,有好勝心是不是就應該被批評?明星是不是一定要在綜藝裡表現出謙虛的模樣?這是一個需要藝人、製作方、觀眾思考的問題。
是否可以用好勝心否定一個人?從吳磊到宋丹丹、巴圖,三個不同年齡、資歷的藝人,都因綜藝節目中比拼環節的「好勝心」收到差評,他們的好勝心有多強呢?我們來看一看《王牌對王牌》中的宋丹丹,她的好勝心主要表現在「炫耀兒子」、「打破規則」。
因為與巴圖的在遊戲環節默契太足,兩人一路領先成為此環節的王者,宋丹丹驚喜之下對巴圖誇讚連連。對於一些觀眾來說,她過度CUE兒子智商的舉動,有硬捧之嫌,甚至因兩人過於默契,也被質疑「有劇本」。
除此之外,她在其他嘉賓回答問題過程中試圖「作弊」的舉動加深了非好感,觀眾認為她打破了遊戲規則,對王牌家族隊伍不公平。在一個娛樂性的綜藝裡,過於較真或者熱衷表現自己,雖有真性情卻也的確難收穫一致好評。
觀眾接受度不一,並不奇怪。
但,過度的批評也有越界之處,因為「好勝心」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德優劣。很現實的情況,我們會要求運動員有好勝心,因為爭第一是他們的目標與責任,日常生活中,對「贏」有執念的人普遍存在,在銷售職業中好勝心便是很多業績優秀人才的通點。
顯然,好勝心只是性格的不同,卻沒有明確對錯之分。
其實,七話亦很不喜歡在娛樂性的節目太過有好勝心,3次元裡,七話曾因家庭聚會上玩遊戲反應太慢被長輩罵到懷疑人生。彼時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消遣時光的遊戲一定要贏,對長輩也頗有怨言,卻不會因這份不滿將對方視為「糟糕的人」。
因為了除了好勝心,他們還有很多溫暖他人的閃光點。
好勝心與佛系態度的區別,就像吃香菜黨與不吃香菜黨的區別一樣,無關人品,只有個性的不同而已。之於綜藝中好勝心強的明星,的確不能讓所有觀眾喜歡,但他們並不是惡意,更不是人品差。
明星不配有好勝心嗎?如果沒有好勝心,是否就會成為觀眾心好頭好呢?未必。
還記得嶽雲鵬在《極限挑戰》中的佛系表現嗎?彼時將「懶」進行到底毫無勝負欲的他,也受到一波指責,將某一種個性發揮到極致都容易引發反噬。同樣的,明星的好勝心,亦不是完全招黑的存在,在韓綜裡便有許多因好勝心而出彩的嘉賓。
比如,《running man》裡與吳磊一樣年輕有活力的崔珉豪,好勝心成為他的標誌看點。
其實,嘉賓展現多元的個性才能讓綜藝更加有看點,否則一檔綜藝皆是謙虛禮讓的風格,觀眾更會食之無味。七話很喜歡《奇遇人生》導演趙琦的一個觀念,他希望在綜藝裡呈現「大開大合」的豐富世界觀,所以會將一些不是一致討喜的元素也增加到節目裡。
某種程度上來說,好勝心、佛系等不同風格的嘉賓共存,亦是綜藝呈現的豐富人物圖像,觀眾可以不喜歡但勿攻擊。只不過,觀眾的包容也需要明星與製作方的努力,因為某一種性格特徵極致呈現後能否被觀眾接受,關鍵在於有沒有與綜藝效果進行匹配。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嘉賓的個性以有綜藝感的形式進行呈現。
《極限挑戰》裡孫紅雷表面上來看也是很有「好勝心」的嘉賓,他不斷破壞規則,經常為贏而「不擇手段」。但有趣的是,極少會有觀眾因為孫紅雷的「求勝心切」而反感,甚至大多數觀眾就喜歡他不走尋路的性格。
無關其他,只因他的「好勝心」更多是給觀眾帶來歡樂,這就是嘉賓的綜藝感。
宋丹丹老師是最好的喜劇演員,卻未必是最好的「綜藝人」,這也是很多對綜藝不熟悉的演員的共性,他們容易按照日常生活中的狀態去做綜藝,忽略了娛樂需求。
同樣一個遊戲,綜藝經驗老道的賈玲會在玩的過程中適當的抖包袱、CUE其他嘉賓,製造笑點。但對這類綜藝需求不熟悉的宋丹丹,只是按照日常生活中玩遊戲一樣,盡力的去猜、去贏,她的反應並沒有錯,只是沒能很好的與《王牌對王牌》節目需要的娛樂性進行融合。
同樣的問題,第一次上真人秀的演員秦昊、陳建斌都曾犯過,但當他們摸清真人秀所需要的綜藝感,便反敗為勝成為受認可的嘉賓。相信,隨著綜藝的逐漸發展,試水真人秀演員們會慢慢熟悉其中的套路,他們的「好勝心」會以能讓觀眾接受的形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