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進入觀看《爸爸回來了》
搜狐娛樂訊 (張寧/文)7月10日晚,《爸爸回來了》迎來了最後一集。縱觀這一季,走出了wifi萌娃奧莉、金句小妞甜馨、知心姐姐neinei,以及寡言的小總裁威廉。回顧這一季,《爸爸回來了》是怎麼從爭議不斷到收視逆襲?
避開周五戰場,實現收視與話題的逆襲
《爸爸回來了》從開播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收視成績,基本保持周四晚間非黃檔收視第一的成績,在搜狐視頻上每期的點擊率幾乎都在1000萬以上。這檔在開播之前並不被看好的節目,如何實現了收視與話題的逆襲?
Tip1:找準話題
浙江衛視放出消息要做《爸爸回來了》時,網上就一片吐槽,單從名字看就讓人聯想起《爸爸去哪兒》,都是主打「爸爸」元素的親子節目,這是《人生第一次》之後又一個「變形」版父子任務秀嗎?這些爭議為節目開播造了很好的勢頭,至少勾起了媒體和觀眾的好奇心。
在節目播出之後,《爸爸回來了》確實與《爸爸去哪兒》不同,但卻被眼尖的網友發現與韓版《超人回來了》的模式如出一轍。此時,節目組只是強調絕對沒有抄襲,在話題發酵之後,又發出聲明稱已經購買版權,韓方會在拍攝時提供指導意見。
至此關於節目本身的「抄襲」話題告一段落,節目組在話題營銷上更多地把精力放在爸爸和孩子身上,吳尊是完美的男神爸爸,王中磊是放養的粗心爸爸,賈乃亮是手忙腳亂的狼狽爸爸,李小鵬是賞罰得宜的靠譜爸爸。幾個孩子中,偏大的威廉在他的英語能力和對爸爸的依賴上做文章,甜馨則是放大她的金句,奧莉負責賣萌惹人疼,neinei則一路讓人看見她的暖心和善良。爸爸和孩子找準了定位,隨著節目的播出,各自圈了一群忠實粉絲。
Tip2:選準檔期
《爸爸回來了》要是放在周五晚間10點檔播出,同期就會遇上《花兒與少年》、《爸爸去哪兒》第二季、《花樣年華2》、《超級演說家》第二季、《喜樂街》等一系列央衛視的重點季播節目,收視恐怕就難以達到現有的成績。實際上,《爸爸回來了》把播出檔期定在周四晚間10點檔,《百變大咖秀》已經告一段落,彼時幾乎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客觀上促成了《爸爸回來了》在這個檔期的一枝獨秀。
團隊經驗有待加強,要成現象級還有距離
吳尊、王中磊、賈乃亮、李小鵬,這個組合中既有男神元素,又有低調「土豪」,他們的育兒經也有足夠的吸引力,那麼為什麼《爸爸回來了》影響力與《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仍有差距?
問題一:團隊年輕,經驗不足
最關鍵的問題還是製作團隊的經驗不足。《爸爸回來了》是由一個年輕的團隊打造,工作人員大多是「80後」,而真人秀節目無論是拍攝還是後期把握,對製作團隊的要求都很高。《爸爸去哪兒》的團隊從2006年開始製作《變形計》,擁有豐富的戶外真人秀拍攝經驗,連跟拍攝像都被總導演謝滌葵囑咐,帶著導演思維去拍攝,所以呈現出來的內容有豐富的細節,而經由這些細節勾勒出生動立體的爸爸和孩子。
反觀《爸爸回來了》,從第一期節目中,在浴室裡裝攝像頭拍下吳尊女兒的洗澡畫面,並剪輯播出,這一點在首播過後即引起極大爭議,業內人士認為這超越了真人秀拍攝的底線,這也從開播之初就讓節目的輿論導向有了偏差。而對真人秀尺度把握不準,也反映了製作人員對這一塊的隱私意識薄弱。
問題二:內容設計感太濃,不夠自然
從節目內容來看,出現賈乃亮做餃子被批表演痕跡濃等評價,一大原因是本身任務設計上不夠自然。節目製片人岑俊義接受採訪時曾坦率表示,比起原版,《爸爸回來了》做得太粗糙,「如果能做成一個養成類的節目,讓觀眾跟著小孩的情緒同步喜怒哀樂,才算是成功。」此外,他認為節目中設計痕跡還是偏濃,比如節目組會「誘導」爸爸們做出社交選擇。
不管是做遊戲還是出任務,還是要以體現爸爸和孩子的情感為主,建立起他們個人的形象才算成功。比如收官這一集,4個爸爸終於湊到了一起,但安排的任務卻像走流水帳一樣,只是到景點吃飯、遊覽、拍照,並沒有將家庭之間、孩子之間的交流感塑造出來,所以煽情的地方觀眾的情緒跟不上來,也無法融入節目的節奏中被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