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山東省最大的養雞專業戶,民和股份。這裡不是說養雞業務多麼有前途,或是價值多麼吸引人,而是拆解一下這個公司的一些要點,給大家分享一下!雖然這兩年養豬,養雞的上市公司漲勢不錯,但可能很多人都沒有仔細想過養殖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公司產業特點一覽
1、買這個公司,相當於買下一個大型綜合養雞場!
公司主要產品為商品代肉雞苗和商品代肉雞(商品代肉雞供民和食品屠宰加工),父母代雞苗是公司的核心資產。主營產品是商品代雞苗,價格波動頻繁且幅度較大。而雞苗產品為公司毛利最高、彈性最大的主營產品,其銷售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司的業績。
2、科普知識,什麼是父母代雞苗和商品代雞苗?
父母代雞苗包括公雞和母雞,成年後交配後產蛋,孵出來雞苗為商品代雞苗,又分為肉雞和蛋雞,肉雞成年後直接銷售,蛋雞成年後產的蛋就是我們食用的雞蛋。雜交遺傳給下一代的基因發生了變化,就是父母代的雞是可以用來交配繁殖的,商品代的雞是不能用來繁殖的。
3、行業發展狀況,持續復甦,2018和2019年利潤暴增!
白羽肉雞行業延續了2018年底的復甦狀態,行業內企業從引種端到屠宰分割端,業績均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一個是2019年父母代雞的存欄量不足,導致雞苗緊缺,價格上漲,而公司的主要產品就是商品代雞苗。一個是非洲豬瘟影響,導致豬肉缺口大,豬肉價格上漲,雞肉有一定替代作用拉動需求增長。一個是雞肉本身的消費量的增長。三位一體的疊加效應,使行業這兩年實現了業績爆發!公司的業績這兩年也是分別增長231.01%和322.95%!
4、2019年業績增長原因,雛雞價格上漲好幾倍。
2019年度商品代雞苗緊缺的狀況,供需緊張致使雞苗價格不斷上漲。主營產品雛雞售價大幅上漲,收入增加,毛利上升,是本年度盈利的主要原因。年報中披露,雛雞的銷售量增長20%,營業收入增長量132.83%。當然這裡也有雞肉製品,淘汰的漲價因素,但是雛雞佔比最大。
5、養雞高科技,發展同時注重環保和循環利用經濟。
公司自己發明的「雞—肥—沼—電(氣)—生物質」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這個創造還是很棒的!即充分利用了資源,又減少了汙染,基本上汙染零排放,全部利用。
6、山東地界的養雞老大,銷售區域主要是山東省和周邊,尚未形成全國布局。
從業務範圍看,省內佔82.96%,省外佔17.04%。公司銷售模式基本可分為自銷和經銷商銷售兩種模式。為什麼賣雞苗這種事情,不太好做到全國鋪開銷售呢,因為雞苗作為存貨,他有時效期的,雞苗不會隨著時間流動而自己不生長啊,它會不斷長大的!你不賣出去,你就得擴大養雞場規模了,如果又養不了,這雞苗就只能銷毀了。所以,雞苗下來以後,必須要快速銷售出去,這也決定了這種產品的地理輻射範圍有限。
7、公司優勢就是他的經驗豐富。
我一直覺得養殖業是個高風險行業,並且經驗的意義重大! 稍微出點衛生防疫上的紕漏,整個公司產品都玩兒完!民和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父母代籠養種雞養殖企業,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父母代肉種雞飼養和商品代肉雞苗的生產,這幾十年的規模化養殖經驗,是別人輕易學不來的!
公司風險點和軟肋
1、經營業績不穩定,嚴重依賴雞肉價格波動。
過去幾年裡,我們看他3次主要的虧損,分別在2017年,2015年,2013-2012年,原因基本上一樣,就一點,雞的價格!具體如下:
2017年虧損原因:業績波動大,2017公司虧損,報告期公司主營產品雛雞售價大幅下降,收入減少,毛利下降,是本年度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雛雞營收下降-47.21%,由於報告期雛雞單位銷售價格同比下降50.91%,單位成本同比上漲2.94%,且報告期公司雛雞銷售量同比增加10.63%,因此報告期公司雛雞業務毛利大幅下降,公司虧損。
2015年虧損原因:雞苗價格不景氣,生物肥收入有所下降,費用增加。
2012-2013年虧損原因:
2013年虧損主要原因是公司主營產品商品代雞苗銷售價格大幅下降,影響了公司整體營業收入。2012年11月23日,媒體報導行業相關的企業所謂的「速生雞事件」後,整個白羽肉雞養殖業陷入了媒體報導的風口浪尖,將白羽肉雞扣上了影響食品安全的大帽子,讓本來已經不景氣的市場行情跌入低谷,一直持續到2013年。行業的低迷,本就有產能過剩、養殖成本增加的原因,禽流感則成了最後的導火索。
2012年虧損主要原因是產能過剩,最終也是雞苗價格下跌。據統計,2010年到2012年,我國祖代引種量分別為94萬套、118萬套和135萬套,複合增長率高達20%。即使在行情十分低迷的2013年,祖代雞的引種量也達到了140萬套。而以白羽肉雞年出欄45億羽推算,100萬套的祖代雞產能即可滿足下遊需求。
養殖和種菜很像,今年這個品種掙錢多,明年一窩蜂的都搞這個品種,產能又過剩,價格又暴跌,然後產能又不足,價格又上漲,然後一窩蜂又開始搞,產能又過剩,生生不息,循環不止!
2、禽流感是影響肉雞行業最為嚴重的禽病疫情,會對國內肉雞產業造成嚴重衝擊。
2014年2月19日,媒體報導了第一起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伺候家禽產業就一直備受打擊。據中國畜牧協會調查,僅2013年上半年,養殖場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00億元,據此測算,2013年,因「禽流感」事件影響整個行業損失過千億元。這方面應該是公司經營裡面最大不確定性了!
投資者歷史收益
1、2008年上市,發行價格10.61,今天股價22.25,年化複合收益率6.37%,這個回報總體上比大多數在A股天天炒來炒去的股民收益好多了吧!因為大部分人不掙錢。。但是作為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專業投資者,這個收益率顯然是不令人滿意的!
2、按照營運資產計算的公司清算價值大約為10.7億,這個數字不一定準,但是也差不了太多,現在公司市值67億,不是所有公司都合適用清算價值核算,這裡就是提供一個參照吧。註:貨幣資金7.7億,存貨3.5億,理財產品2億,(應收款+其他應收款0.36億+0.027億=0.387億)*0.5=0.19億,固定資產按3折算,共3億,總負債5.1億,清算資產共計:11.29億。
3、為什麼2019年淨利潤大增,投資者卻沒什麼收益? 主要原因還是買貴了!
2019年的最高市盈率是58倍,現在是4.1倍,雖然公司在2019年的淨利潤暴漲322.95%,股價還是從42塊錢跌到22元,所以不要說高增長的公司,多貴買都行。不管什麼公司,買貴了,大概率投資的結局都好不了。你怎麼知道幾年以後資本市場怎麼看待這個行業,這個公司,給多少估值?
最後總結一下:
養雞確實不是個舒服掙錢的行業,小心謹慎看著它不要出問題,還得靠雞苗價格行情吃飯,同時還得注意成本端飼料價格的波動。對於極端情況,比如出現大面積禽流感,會不會導致公司巨額虧損,我想是肯定的,因為2012和2013的數據已經擺在那兒了,那麼這種極端事情發生的概率大不大呢?至少這幾年看起來比過去要多,作為想成為股東的人,不得不操這份兒心啊。所以,養雞行業的確定性還是差了點,穩定性也不可靠,我是不願意投錢到這樣的行業。對比現在的保險,銀行穩穩掙錢的行業,行業間差距還是很大的。
歡迎關注!
【特別說明】文章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文章數據來自公開數據,本人不對信息的不準確或遺漏承擔責任,投資決策還是要基於自己的獨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