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000
閱讀時間:6分鐘
騙術迷人眼
前段時間,在文章《15分鐘騙走一套房,千萬當心!》中,我們講了專門針對老年人的「以房養老」騙局。
騙子用「以房養老」為由頭,忽悠老人把房子拿去抵押,借出錢去投資,結果最後錢沒拿到,房子也沒了,欲哭無淚,痛不欲生!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產生了理財需求,但老年人往往信息閉塞,認知能力較弱,對新生事物也缺乏了解,因而針對老年人的騙局,層出不窮。
案例1:
家住鄭州的劉大爺,瞞著家人,花5萬塊從「御之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買了5套千裡江山圖,這5套圖花光了劉大爺的所有積蓄。
《千裡江山圖》
自己買的「寶貝」到底值幾個錢,劉大爺心裡也沒底,只知道這些是銷售員口中的「稀世珍寶」,屬於潛力股,未來升值空間巨大,少則翻倍,多則幾十倍。
為了讓劉大爺放心,公司還承諾一年後加價50%回購。
本以為一年後就能拿回本金和利息,不料沒幾個月公司就人去樓空,銷聲匿跡了。
案例2:
王女士今年50歲,一天早晨去跑步的時候,被熟人拉去幫忙湊人數「聽課」。
課後,王女士收到各種禮品,工作人員跟她說,每次去聽課都有禮品贈送,不時地還會有免費聚餐、旅遊等活動。
嘗到甜頭的王女士經常去「聽課」,在工作人員的遊說下,王女士投資了該公司的老年公寓項目。
該公司承諾10年後在王女士60歲時可以獲得一套老年公寓,不僅如此,每年還有一筆豐厚的養老金分紅。
兩個月後的某天,王女士照常去聽課,卻發現公司已經關門了……
案例3:
2018年,70歲的周先生把畢生積蓄投給深圳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該公司聲稱自己正在研發一款抗癌藥物,即將獲得成功,2年之後,公司將在香港上市,到時候,周先生靠這些股份可以大賺一筆。
公司還承諾,如果上市不順利的話,將至少給到周先生每年20%的年化收益。
周先生一共投資了30萬元,算下來一年至少可以有6萬元收益。
周先生心想,靠著這點收益,自己的養老生活可以過得很愜意了,如果將來上市的話,那這輩子都不用愁了。
去年8月,周先生老伴查出胃癌,急需用錢,可是這筆錢卻怎麼都要不回來,周先生這才發現自己上當了。
畢生積蓄就這樣打了水漂,還得到處去借錢給老伴治病,想想就不寒而慄……
類似的案件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基本都是借新還舊的老把戲,各種改頭換面的龐氏騙局。
咋一看,這類騙局的模式非常簡單,就是用老客戶的錢還新客戶的錢,不斷滾動,等玩不下去了就跑路,或者換個名頭,再包裝一下,又能繼續收割一波。
像錢寶網就是打著看廣告返收益的名頭,外匯資金盤就打著專家教你炒外匯的名頭。
凡是龐氏騙局,總有破滅的一天,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後天。
當年震驚全美的超級「龐氏騙局」——麥道夫騙局,曾任納斯達克公司董事局主席,是標準的高智商高大上的金融權貴,他經營的騙局持續了幾十年,集資高達500億美元,投資者不乏各界名流和金融精英,甚至還有諾獎得主。
但在08年金融危機中轟然倒地,鋃鐺入獄。
如何識別騙局?
作為普通人,我們到底該如何分辨層出不窮的各種騙局呢?
凡是騙局,基本上都有以下幾個特徵:
1、承諾高收益
現在的騙子都越來越高明,對人性摸得非常清楚,貪婪是人類永遠的軟肋,於是就用高收益迷惑投資者的心智。
可能有些人開始還抱著警惕心,但看到身邊有人賺錢了,內心就不淡定了,想要試一試。
小試牛刀,發現的確如騙子所承諾的,收益不斷流進自己腰包,便完全信任,貪念爆棚,越投越多,越陷越深。
其實很多受害者並不是看不出那麼簡單的騙局,而是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覺得後面肯定會有比自己更傻的人來接盤,只要在崩盤前全身而退就行了。
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哪怕一兩次僥倖虎口逃生,最終也總有栽倒的一次。
2、承諾無風險
在騙子的描述中,仿佛自己有超能力,可以預知未來,甚至左右未來,他們的項目不管遇到什麼狀況,都能穩定盈利,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大舉投資,放心持有,然後坐等收錢。
他們用各種花裡胡哨,真假難辨的概念把公司包裝得無比高大上,把項目說得絕對安全可靠,對風險隻字不提,不管你怎麼問,他們永遠只會告訴你這是千載難逢的逆襲改命機會,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要知道巴菲特每年在《致股東的信》裡都會說自己不能保證每年賺錢,肯定也會遇到虧損的時候。
如果某年收益比較高,他也會補充說是因為最近市場好,但不可能年年都有這樣的好光景,不斷提示風險,降低股東心理預期。
記住:除了騙子和傻子,世界上沒人能向你保證無風險高收益!
3、盈利模式不清
金融詐騙往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拋出一大堆暈眩的新潮概念,但就是說不清自己公司到底是靠什麼業務賺錢的,賺錢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
他們會說,反正我就是能賺錢,保證會給你兌現,至於怎麼盈利,超級複雜,說了你也聽不懂。
還有些騙局,連這些虛頭巴腦的門面概念都不要,直接就是搞傳銷,讓你拉人頭,發展下線,下線越多,提成越高。反正大家都知道是騙局,能騙一個是一個。
投資最重要的不是相信任何大V,甚至連央視背書都沒意義,唯一重要的是穿透包裝迷霧,直擊底層資產——你到底把我的錢拿去幹啥了,如果這事能說清楚,站得住腳,符合商業邏輯,才值得我們出手。
防騙指南
面對種種騙局,我們該如何幫助父母,讓他們免於被騙呢?
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不貪。
不管騙局怎麼變,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利用人們貪心的弱點。
很多公司剛開始喜歡用一些小禮品吸引老年人,什麼免費健康講座,免費旅遊,送米送油,老人一般生活節儉,內心孤寂,時間又多,這些小恩小惠就特別管用。
等到和老人熟絡,放鬆警惕後,他們就開始推銷自己的高收益投資項目。
一方面,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已經收了別人那麼多好處,那些小王小李比自己親生兒女對自己還孝敬,實在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要求。
另一方面,老人無法靠勞動賺到更多錢,但養老開支卻是剛需,很多老人日子本就過得結結巴巴。如果有人說能一次賺夠養老錢,他們可能會比年輕人更貪婪,哪怕明知有風險,也願意試一試。
其次是要認識到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
老年人容易將風險和收益割裂開,走極端,要麼忽視風險,盲目追求高收益,要麼擔心被騙,不作任何理財。都是因為無法正確認識風險和收益的辯證關係。
正常理財的收益能有多高呢?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說過: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這可以作為一個大致的判斷標準,凡是年化收益在10%以上,還承諾保本保息,基本可以斷定為騙局。
還有些外匯騙局,號稱每月能賺20%以上,真這麼厲害,一年能翻9倍,兩年能翻80倍,三年能翻700倍……想都別想,鐵定騙局!
還有的說投資1萬元,每天收益100元,算成年化高達365%,想都別想,鐵定騙局!
收益越高,是騙局的可能性越大,而且收益越高,騙局可持續的時間越短,隨時可能崩盤,你如果覺得自己特聰明,動歪腦筋想反薅騙子羊毛,超大概率會血本無歸。
最後一條也很重要,多陪伴,多交流。
老人很容易感到孤獨和無助,獲取信息的渠道也非常有限,作為子女,我們要多抽些時間陪伴他們,多和他們交流。
讓自己成為他們聯接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阻擋外界風險的一堵牆,這也是我們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
老年人步入人生最後階段,又沒什麼賺錢能力,因此承受不了太大的風險,最適合老年人的,都是偏穩健的產品。
此前文章《今晚的文章,很值錢》裡提到的銀行創新存款、券商理財這些,都是風險非常低,比較適合老人的理財工具。
PS:昨天的文章《【紅色警告】估值不是萬能藥!》,屬於乾貨中的乾貨貼,對大家今後投資賺錢有很大幫助,但「估值」二字有一定認知門檻,導致閱讀量撲街……
即使如此低的閱讀量,80%+的留言還是盯著力哥長胖了這件事拼命打,認真探討估值問題的沒幾個。
我還特地在文中提醒大家,力哥不是靠顏值吃飯,是靠腦子吃飯的,結果短視頻裡的吐槽更多了,我大致看了下,9成評論都是變著法子吐槽力哥變胖了,我們就不能再認認真真聊理財了嗎?……
好吧,既然大家那麼喜歡八卦,改天我就專門做一期視頻,聊聊我是怎麼長胖的,滿足一下大家的窺私慾,如何?
老規矩,力哥視頻號新鮮出爐,喜歡的話,不要吝惜你的關注、點讚和轉發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