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攝影是用光的藝術,光線在其中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下面我就結合前段時間拍的幾張旅遊照,給大家說說光影在照片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
圖一
首先看一下這張嘉峪關的照片。古城外有一個亭子,把它作為前景可以讓畫面顯得更有層次感。而當時的時間是日落前,光線很柔和而且角度很低,亭子的影子拉的很長。
這個影子很關鍵,一個是可以填充地面部分的空白,再有就是可以起到視覺引導作用,把讀者注意力引向遠方的城樓。
但是畫面左側的地面同樣顯得很空,於是我就把自己的影子也拍了進來。但是一個人的影子會顯得孤孤單單,又叫來女友一起進入畫面,就這樣拍出了一張很有溫度的旅遊紀念照(圖一)。
圖二
圖二這張照片是同一個位置前一天上午拍攝的,但這張照片就顯得很平淡了,區別就在於光線的不同。
圖三
圖三也是拍攝於嘉峪關,拍攝時間是上午,這是在一個城樓下面的城門洞中拍攝的,門洞形成一個框架式構圖,使得遠處的主體建築更加突出。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遠處城樓上的影子,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個影子,主體城樓大面積的牆體就顯得很空洞乏味了,對吧。
另外,這個影子也是一個信息的交代,讀者可以通過影子的造型聯想出我所在位置頭頂的這座城樓形態。
圖四
圖四也是一個巧妙利用影子的作品,也算是一個比較獨特的旅遊自拍照吧。拍攝這張照片的關鍵主要有4點:
1、光線:傍晚左右的時間,一個是光線更柔和,更主要的是投射的影子效果。
2、位置:這裡指的是拍攝的機位。重點在於人影和城樓影子的關係,以及畫面整體的均衡。
圖五
3、瞬間:這張照片我當時拍了好幾張,問題在於畫面中我標註的1和2(圖五)。三個垛口中不能同時有遊客出現。另外我的附近也不能有遊客,否則遊客的影子會干擾到畫面效果。
4、後期:這裡的後期主要是去除路人。因為畢竟是在景區,遊客自然是少不了的,要想拍出非常乾淨的畫面只靠前期是不現實的。
我之所以在這個位置拍了很多張,重點是每張照片中至少有一個垛口是沒有遊客的,還得有一張照片影子部分沒有遊客幹擾。然後再通過snapseed把素材照片做一個合成。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張乾淨的照片了。
圖六
這張枯死的胡楊樹拍攝於額濟納胡楊林景區內,時間是13:21,正午的陽光很強,但也不是不能拍照。儘管清晨和傍晚是拍攝風光片的最佳時機,也沒那麼絕對,很多規則還是要靈活運用才好。
圖七
所謂「有光就拍,沒光就不拍」說的是那些適合拍攝的光線,要結合不同的題材特徵以及作者想拍出什麼樣的效果來綜合判斷。
比如圖六這顆枯死的胡楊樹,這種正午的硬光恰恰能凸顯胡楊那種死後千年不倒的特徵。
圖八
圖八拍攝於清晨的張掖五彩丹霞,圖九的駱駝剪影和圖十的吉普車都拍攝於巴丹吉林沙漠的傍晚。
圖九
圖十
圖十一拍攝於北京上午的大覺寺,這幾張照片我就不一一解讀了,其中的光影效果大家可以慢慢體會一下。
圖十一
這裡是手機攝影手冊,我是楊濤,歡迎您的關注、點讚和轉發支持。如果你也拍到過漂亮的光影照片,記得在評論區分享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