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據法新社報導稱,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摩根·奧爾塔格斯稱,美國不會同意伊拉克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要求美軍撤退伊拉克的要求。此外,奧爾塔格斯還表示,美國已經派遣了代表團前往伊拉克,未來將與伊方一同協商未來駐伊美軍的任務方向。
奧爾塔格斯強調:美軍在伊拉克的任務是正義的,並且希望伊拉克成為一個擁有主權、繁榮穩定的合作夥伴。
儘管美國方面多次宣傳伊拉克和美國的邦交一直十分穩定,但伊拉克局勢並非美國說的那樣好——該國貧困率在25%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輕人,而人均GDP也從1990年的10297美元跌至如今的5165美元。從2019年開始,伊拉克多地爆發示威活動。到10月,大批什葉派民兵衝擊巴格達綠區的美國大使館,一度攻入使館內部。
對此,美國聲稱美國大使館多次遇襲事件均與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和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有關。當地時間1月3日,美國直接發動了針對「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的定點清除行動,最終導致美伊關係一度惡化至戰爭局面。
作為當事國,伊拉克無法置身事外,伊總理邁赫迪認為,美軍的暗殺行動不但侵犯了伊拉克的主權,同時還讓伊拉克陷入危機之中,後續的伊朗報復行動所打擊的目標也是伊拉克境內目標,甚至有消息稱還造成了伊拉克平民的傷亡。
伊拉克什葉派政府與伊朗一直保持著不錯的外交關係,但伊拉克本國又受到美國的控制,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伊拉克最終決定站在伊朗一邊,1月5日,伊拉克議會在158名議員未到場的情況下,全票通過了要求政府「努力結束外國軍隊在本國的存在」的決議,矛頭直指美軍。
可惜,伊拉克政府對本國事務並沒有強制執行的能力,此前通過對也只是決議,而非具備法律效力的法案。在伊朗報復發生後,美軍持續向中東地區增兵4000,駐紮在伊拉克以及中東的美軍人數有增無減。伊拉克除了口頭抗議,無法奈美軍何。
而美方為了安撫伊拉克和中東協友,一直聲稱「十分重視和伊拉克的合作」,會確保伊拉克的主權不被侵犯。但諷刺的是,伊拉克人並不買帳,在這項聲明發出前不久,邁赫迪還痛訴美國「踐踏領空,無視主權」,完全把本國視為了戰場。
如今,隨著美國加強了中東地區的駐軍,以及要求將中東納入北約版圖,未來中東將面臨更嚴重軍事威脅。而伊拉克這個從一開始便聽信美國的國家,現在才發現,自己已經被迫綁上了美國與中東其他對立國家的戰車,不僅是肉盾還成為了戰場。
而此舉勢必刺激到中東其他國家,讓美國在中東的信譽進一步降低。未來美國的中東戰略也很可能從之前塑造美軍正義形象徹底變為軍事高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