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粉絲們還在翹首盼望麻枝準的新作動畫《成神之日》時,恐怕沒人會想到,這部備受業界與粉絲期待的新作居然將決定Key之後的命運。在談及《成神之日》企劃發布的感想時,麻枝準承認說:「這次製作是背水一戰,如果失敗的話,Key的狀況也會因此變得危殆。」
憑藉著自己的特色在業界矗立了二十年,用「奇蹟」與「感動」的故事影響一代人成長的Key居然也被迫在滅亡的邊緣上徘徊掙扎,真是令人唏噓不已。不過,Key如今面臨的困境,不僅是Key各種問題爆發的體現,更是整個Galgame行業的縮影。
如果要指出Key作品的亮點的話,那無疑是其劇情和音樂。充滿溫情與幻想的劇情和直擊心靈的音樂相搭配,催生出令人淚流不已的強大力量,這正是Key作品的魅力所在。從描繪寒冷雪國的《Kanon》開始到如今瀰漫著夏日氣息的《Summer Pockets》,Key一直用堅持延續著自己「淚系」的風格。
雖然每部作品都有一定的差異,但Key的作品總能敏銳地抓住人們的弱小的孤寂,作品中的角色們歷經殘酷時光的洗禮,在即將失去一切瀕臨崩潰之時,奇蹟介入主角的世界,在角色們充分感受到「失去」的痛楚與悲傷後,再給予其救贖。通過Key的故事,我們不僅能回憶起那些在日常中被忽視細膩的情感,還能從中體會到「溫柔」與「堅強」的真諦。
當然,Key作品的魅力絕對不僅於此,與其他不同的地方是,Key還會在遊戲劇情推進的過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設置。例如在《Summer Pockets》中,玩家不僅能通過不同的選項獲取稱號,還可以在推進劇情的過程中和天善(遊戲角色,男主好友)進行激烈的桌球比賽。這些設置無疑增強了作品的趣味性,讓玩家能夠暫時脫離劇情的束縛,尋找到那些潛藏在作品細節中的樂趣。
《Summer Pockets》中的小遊戲
總而言之,憑藉著獨特的風格,Key不僅贏得了大量的粉絲,也順利地在競爭激烈的業界佔據了一席之地。
但遺憾的是,風格在帶來稱讚的喝彩的同時,往往也會招致批評的聲音。精心的設置既能取悅絕大多數的玩家,也可以成為部分玩家的痛苦。
在Key的一系列作品中,如果要進入某一特定角色的劇情,需要經歷多重選項的考驗,(Key作品以選項奇多著稱,且玩家的每一選擇都會對後續劇情有影響)在沒有攻略的情況下,玩家幾乎沒辦法直接進入角色線的劇情中,遊戲流程因此被迫延長,那些只想早點享受劇情的玩家們恐怕不會有太好的體驗。
令無數玩家頭疼不已的選項
如果是深愛著Key的粉絲們,自然會無條件地諒解這些不足,但那些非粉絲的玩家群體又如何呢?難道也要他們閉上嘴一併容忍下去嗎?
要知道,廠商製作遊戲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創作出自己理想的作品,同時還是為了獲得收益。
我不否認參與遊戲製作也有著夢想和熱愛等因素,只是當作品與玩家審美出現分歧時,就不是創作者與玩家之間單純的理念衝突,而是生產商與消費者的矛盾。
當夢想與熱愛沒有現實物質基礎的支撐就會淪為空談,廠商也不可能僅僅依靠粉絲就能存續下去,這麼看來,普通玩家對Key遊戲銷量的影響就不言而喻了。
況且在Key目前發布的遊戲中,絕大多數都是全年齡向的作品,只有少數作品如《Kanon》和《智代After》是帶有限制級內容的,而且在10年的《Kud Wafter》之後,Key就再也沒有出過限制級的作品。雖然Key曾一度創造了全年齡向遊戲佔據銷量排行前列的奇蹟,但如今追求限制級內容為主的遊戲市場確實也深刻地影響著Key未來的遊戲銷售。
Key為數不多的限制級作品《智代after》
在當今的Gal市場中,限制級作品往往會比全年齡作品賣得更好,實際上這與作品綜合質量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是因為玩家們在生理上一些特殊的需求影響了遊戲的銷量。
舉個例子,Key的同行,做出《ef》和《eden*》等名作的minori在製作《すぴぱら》時也花費了不少資金與精力,但作品發售時卻意外暴死。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一向在遊戲中附帶成人內容的minori卻將這一作製成了全年齡向的作品,現實與期望巨大的落差感引起了粉絲的不滿,才造成了這次失敗。而這次失敗,險些導致minori亡社。
當然,作品的銷量也與gal文化圈子還有時代因素息息相關,關於這些將會在後面詳細說明。以上贅述那麼多,主要是為了說明導致Key現今面臨危機的外部原因,遊戲銷量是一個遊戲製作公司存亡的關鍵,在業界普遍不景氣的如今,每年都會有公司不斷倒下,即使是Key,恐怕也逃不過這一考驗吧?
以高質量享譽業界的Minori與其代表作《悠久之翼》
他是才華橫溢的天才,卻不時被命運的惡作劇所擺弄,早年立志於音樂事業的他卻幾經周折成為了遊戲公司的遊戲編劇,在寫出感人肺腑的劇本的同時,他也參與《鳥之詩》和《糰子大家族》等膾炙人口的歌曲的創作;他是不可一世的大魔王,他通過自己的實力成為了Key社的臺柱子,在叱吒風雲過後又褪去光環,希望自己能回到最初的起點。他的名字是麻枝準。
年輕時的麻枝準
或許上天在賜予人才華的時候,也會將孤傲注入到人的骨髓之中。而麻枝準的孤傲,除了體現在他的作品以外,更能體現在他與其他創作者的人際交往上。
曾負責《Kanon》和《one~輝之季節》等知名作品的久彌直樹在Key創立早年與麻枝準共事,兩人因為理念與風格的差異而不和,兩人的矛盾在《Kanon》發售後爆發。V.A(Key的母公司)的社長馬場隆博不得不在兩人之間選擇了麻枝準,隨後久彌直樹因此離職。
追尋久彌直樹足跡而來的涼元悠一也遭遇了差不多的境遇,錯失與久彌共事機會的涼元最終只在Key工作了五年,留下了《星之夢》這一短篇佳作之後也選擇離開。即使過去多年,兩人與麻枝準的矛盾仍然被粉絲們當作茶餘飯後談論的趣事,在圈子內流傳廣為流傳。
麻枝準對久彌直樹怨念的體現
總之,在涼元等人離開後,麻枝準就成為了Key的絕對核心,雖然後來也有新的編劇到Key工作,但麻枝準的中心地位始終沒有變化,這也深刻地影響著Key的工作運行。在麻枝準心臟病發作住院接受手術時,Key只在16年推出了由魁負責企劃和腳本的15周年紀念作《Harmonia》,而且還是因為一部「出現無法預料狀況」而推遲一年才發行的小短劇。
在這期間,Key幾乎沒有任何關於新作的企劃,直到麻枝準出院後,新作的企劃才姍姍來遲,這作就是後來18年發行的《Summer Pockets》。麻枝準因為身體的原因只負責企劃和原案的工作,劇本方面則邀請新島夕進行多劇本家合作,最終才有了《Summer Pockets》的誕生。
至此,完全以麻枝準為中心的Key開始顯露出自己的短處——一方面作品發行效率過低,缺少能獨當一面的劇本家;另一方面,麻枝準本人頑固的作風也使得其作品開始有了「模板化」的傾向,缺少創新和求變的他確實也對Key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大病初癒的大魔王
即使是憑藉自己特有的才能,麻枝準還是難以獨自承擔所有的工作。如果要Key從危險的邊緣上拉回,無論是麻枝準本人還是Key,都有必要進行一次自我革新。
那麼,最後讓我們回到最關鍵的問題上——Key淪落到如今的地步,到底是因為Key不行了?還是因為麻枝準不行了?
如果真有人從上面兩個選擇之中選出答案的話,我恐怕會毫不留情給他們的答卷上劃上一個顯眼的×。實際上,不行的不是Key或麻枝準,而是Galgame行業,Key的困境只不過是行業的一個映像。
麻枝準在Key迎來成立二十周年時也曾發表過自己對行業前景的看法。
說起就算是Key20周年,也因為今年沒有什麼新作的發表而沒有什麼太多的實感。不過,我覺得一個遊戲品牌能堅持20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用電腦玩文字冒險遊戲這種文化逐漸消失的現在,業界形勢嚴峻,想要活下來十分艱難...最後,我將與所有工作人員一起,為了在未來也能讓粉絲們感到『作為Key的粉絲太好了』而努力。
就連往日那個對自己充滿信心的自負的魔王,言語中也透露出自己對Key與行業未來的擔憂,可見Gal產業如今的處境有多麼艱難。
不管再怎麼否認,也無法改變Gal行業在走下坡路的事實——在科技飛速發展,生活節奏日漸增快的今天,越來越少人願意花費時間和金錢,去享受galgame的美好之處。而手遊作為新的媒介,為視覺小說的發展找到新的方向,傳統的Gal行業會因此遭受衝擊而走向沒落是必然的。
另外一方面,Gal圈本來就是亞文化圈中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圈子,在狹隘的圈子中,補充新鮮血液永遠是最大的難題,即使難得有圈外的人願意嘗試接觸Gal,但絕大部分人是以遊戲中的成人向內容為目的,他們貪圖一時爽快,並無意成為圈子的一員。前不久《美少女萬華鏡5》發售後的網絡討論熱潮或許就是這一現象最好的例證。
業界正慢慢走向衰落,遊戲也越來越難賣出去,死死抱著自己僅剩的東西,反而會更快地失去一切。關於遊戲的新企劃似乎還遙遙無期,但在此之前還得想辦法在嚴苛的環境中存活下去,所以參與動漫製作也不失為一個緩解壓力的好辦法。說不定,Key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才陸續推出各種企劃的吧?
Key為迎接21周年所做的企劃
說到底,《成神之日》動畫的製作就是一場戰爭,它不僅決定Key的生死,也關乎麻枝準能否漂亮地抓住機會,在這一部作品完成自己對觀眾的復仇。
雖然麻枝準很沉重地說出了「背水一戰」這個詞,其實也不必太過擔心,就算是當初因為劇情問題而飽受詬病的《Charlotte》,最終也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再加上Key和P.A.的名聲與水平完全可以確保動畫的人氣和質量,動畫製作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大問題。正如《夏空中的英仙座》之於minori一樣,《成神之日》說不定也會成為Key的「救社之作」呢?
沒能「復仇」成功,但取得了不錯成績的《Charlotte》
不過,業界衰落確實也是不爭的事實,即使熬過了這一關,Key在未來的某天還是可能會迎來像minori那樣令人哀嘆的結局。可是,就算未來真的如此,我也希望Key可以儘可能堅持下去,在迎接自身的終末前,給我們帶來更多如陽光一般溫暖人心的故事,以及那份來自Key的獨特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