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杭州輸出」正因美麗城鎮建設而愈添光彩。
18世紀,日本國學學者山岡俊明在其編纂的《類聚名物考》上記載,日本「茶宴之起……入唐時宋世也,到徑山寺謁虛堂,而傳其法而皈」。作為日本茶道之源的徑山茶,在中華文化悠遠的歷史長卷中,生動詮釋了杭州文化的獨特韻味與經久不衰。
歷史行進到今天,杭州正不斷夯實其數字經濟第一城的築城之基,為全省乃至全國探索城鎮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孕育自杭州的「城市大腦」已成為建設現代城市必不可少的「利器」,正為全球化、數位化時代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務提供「杭州方案」。
一古一今,一頭是文化,一頭是生活,如今都匯聚在杭州美麗城鎮的建設布局中。
在餘杭徑山鎮,徑山茶產業鏈正不斷拉長,已成為全市美麗城鎮建設中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範例,也讓徑山實現了「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華麗轉身。
再看「城市大腦」,《杭州市美麗城鎮建設空間發展及宏觀策略研究》中特別提到,要提升數位化管理水平,推進「城市大腦」向小城鎮延伸,建設智慧城鎮。這將為「城市大腦」的推行增加實證經驗,助推全國更多市民觸摸城市脈搏、感受城市溫度、享受城市服務。
杭州美麗城鎮建設的蓬勃生命力,由此而來。
「三師融合」開門引智 打造環境人文皆美的「餘杭樣本」
僧在深雲定,香和杳靄浮。餘杭一路向西北,3000畝溪灘淡竹海畔,便是徑山鎮。幾個月前,《餘杭區美麗城鎮建設「三師融合」制度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正式發文實施,讓這裡的美麗城鎮建設有了新的「智引力」。
「我們不僅要做好徑山茶,還要加強文化習俗在這方面的體現,借徑山茶的影響力進一步傳播徑山的本地文化,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就在不久前,徑山鎮舉辦了一場交流會,邀請部分專家學者以及駐鎮規劃師,前來為即將建設的「小鎮客廳」出謀劃策,計劃將它打造成能深入展示徑山歷史文化、禪茶文化與禪茶產業的「徑山門面」。
促成這場交流會舉行的,正是《實施方案》中提到的 「三師融合」。餘杭區首創的這個制度,為美麗城鎮建設凝聚了多方力量。「三師」即首席設計師、駐鎮規劃師、美麗城鎮發展師,他們中有來自設計院、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專業力量,也有關心地方發展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鄉賢等群體。「三師融合」,就是要形成一區一首席設計師、一鎮一規劃師加美麗城鎮發展師專家服務智囊團格局,建立起覆蓋區、鎮街兩個層級的專家服務機制。
餘杭區美麗城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餘杭專門聘請60多位駐鎮規劃師及美麗城鎮發展師參與到美麗城鎮建設中,「『三師融合』就像打開美麗城鎮的鑰匙,克服了基層一線技術力量薄弱短板,為高質量開展美麗城鎮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目前,「三師融合」正在餘杭16個美麗城鎮創建鎮街推行,順應城鎮發展基底,迸發著蓬勃的生命力與可能性。在徑山鎮,徑山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陳宏作為這裡的美麗城鎮發展師,他對徑山文化的挖掘、梳理,使美麗城鎮項目建設跳出既有框架,與徑山文化高度融合。在運河街道,除了有美麗鄉村建設全周期管理專家擔任美麗城鎮發展師,打造精品文旅線路,助力實現城鄉融合,作為傳統農業大鎮,還聘請了漁業領域專家,提升當地漁產業。在塘栖鎮,美麗城鎮發展師們正針對當地縣域副中心型美麗城鎮創建的短板對症施策,提出一系列建議措施。
促產、城、人融合鑄「雙創高地」 打造產業生活皆美的「餘杭生態」
2010年,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前身」——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概念規劃完成。10年時間,這條「走廊」已成為國家級科創策源地與國際水準的創新共同體。餘杭的築城之基,也因此發生轉變。
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變化來得如此迅猛。
2015年,夢想小鎮在倉前開園,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眾創空間」在此落地。「在出世與入世之間自由徘徊」的未來正等待倉前走進。
這成為餘杭促產、城、人融合的緣起。四年後,美麗城鎮建設起錨,倉前確定了更高目標:率先爭創都市節點型美麗城鎮的省級樣板。「今年杭州雲城的建設,給倉前街道美麗城鎮建設注入了新動能。」倉前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潔說,作為未來科技城和杭州雲城「雙城」建設重點核心區域,以及在建的杭州西站樞紐所在地,倉前的發展不僅反映著美麗城鎮建設水平,肩負著提升城市能級、彌補城西城市功能短板的職責,更牽動著杭州作為「全省創新策源地」的頭雁地位。
借勢「雙城」,以及夢想小鎮、阿里巴巴、湖畔大學等創新引擎推動,倉前街道在提升「產業美」上舉措頻頻:取締「低散亂」企業,引入「無汙染、無噪音、無汙水」商業;將1.33萬家企業納入樓宇數位化管理系統,實現9150家虛擬註冊企業分級管理;搭建黨建、司法、人才等戰略合作平臺,推動以「企業碼」為著力點的「一門多窗」分層服務;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推行「雙倍增」計劃,目前已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8家、省級企業研究院5個、省級企業研發中心20個。同時,倉前高品質配套設施聯通民生福祉:與杭州西站同步建設的機場快線,將蕭山機場與倉前的距離縮地成尺;浙大一院總部投用,全省最好的醫療資源如今就在家門口了。
幾年時間,以城靚村美、文旅融合、生態提質的「全域美麗」大花園為目標的全域美麗建設,倉前形成了「靚麗城市+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的詩畫格局。如今倉前正走進為未來科技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雙創高地」,加快實現「城西騰飛」的新未來。
視線向北延伸,「雙城」賦予城西優良的產業基底正持續滋養美麗城鎮建設。借勢中法航空大學等重大產業項目的接踵而至,瓶窯鎮產業發展進入轉型期,近三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破30億元,年均增幅達5.1%,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95家;科技創新投資投入16.4億元,高新技術增加值三年累計達34.4億元;轄內註冊落戶企業達1903家。同時成立合資公司,負責瓶窯老街整體招商運營,同福永、法根糕點、雷迪森等知名品牌相繼入駐。
讓民生服務步入「指尖時代」 打造促基層治理美的「餘杭智慧」
圍繞新時代美麗城鎮建設工作要求,杭州正全面推進善治為民治理美,因地制宜建設智慧化城鎮,推動「城市大腦」向美麗城鎮延伸。如今,杭州市鎮級「智慧管家」「鄉村小腦」正多點開花,共同託舉「美麗城鎮」建設高質量推進。
「餘杭作為全市引才高地,僅城西科創大走廊就集聚各類人才超50萬名,2019年人才淨流入率達24.56%,遠高於杭州市人才淨流入率。」引才還引智,區美麗城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聚焦「智慧」,餘杭區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建設智慧化綜合治理平臺,走出了一條與人、產、城相匹配的美麗城鎮治理之路。
「美麗城鎮智慧管家」作為今年餘杭美麗城鎮建設「十抓六行動」的重要工作載體之一,是餘杭區的一次大膽嘗試,它以「城市大腦」為核心,以智慧城鎮、智慧鄉村為羽翼,促進了基層治理標準化、現代化、科學化。
民生服務從線下走向線下線上互補並行,這一迭代軌跡,在五常街道尤為清晰。近日,五常街道「你提我辦」流動巴士開進顧家橋社區西溪玫瑰小區,調查業主滿意度及對選聘物業在服務標準、物業費價格、信用星級等方面的意向需求,旨在進一步做好社區、業委會、物業等多方工作,協調小區內各類矛盾糾紛,全面推進黨建統領小區共治。
為推動治理美進入「指尖時代」,推進城市「大腦應用·社區微腦」應用,五常街道還打造了移動端等「三端融合」的「智慧五常·小區共治」平臺,重點解決小區治理過程中的關鍵小事,實現業主自治。而在文旅特色型樣板城鎮,又是另一番景象,徑山、鸕鳥開發「大徑山旅遊一碼通」「鸕鳥鄉村碼」等小程序,實現智慧旅遊、智慧交通、智慧政務一碼服務模式。
如今,借力美麗城鎮建設,餘杭正加快打造全域美麗大花園。縱觀全域,從精細化建設部署的塘栖到「產、城、人」高度融合的倉前,從串起傳統、非遺、紅色、美食四種文化的運河,到加速布點文化地標的良渚,再到走「美麗+文化」之路的瓶窯、徑山。編制一鎮一規劃、突出一鎮一特色,餘杭正全面繪就高質量美麗城鎮建設「五美」圖景,目前區美麗城鎮辦編制的《餘杭區區級美麗城鎮建設行動方案》,獲評美麗城鎮建設行動省級優秀方案。塘栖鎮、閒林街道、中泰街道、五常街道、黃湖鎮等鎮街美麗城鎮建設行動方案獲評省級優秀樣板創建鄉鎮行動方案。
今後,餘杭在保持城鎮底色的基礎上,將更注重生態優先、城鄉一體、格局提升、存量提質,同時,持續探索美麗城鎮創建新路徑,努力構建鄉鎮治理統一平臺,走出一條「人產城文景」深度融合的嶄新路子,全力爭當建設全省「重要窗口」的排頭兵。(記者 章翌 通訊員 趙雲峰 宋建新 李小強)
責任編輯:劉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