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斯頓·邱吉爾曾經這樣說過:「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不是終結,只有勇氣才是永恆。在戰爭中死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此多的犧牲還沒有換來和平」這個世界可以說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戰爭作為一種擴張領土的主要手段最為常見,利益受益者在乎的只有在這場戰爭結束後自己的國家能夠獲得怎樣的好處,卻沒有見到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多的窮苦大眾的顛沛流離。
從古至今太多的人因戰爭失去親人,遠離故土,流離一生。沙爾巴特.古爾就是這樣一個受盡了戰爭苦楚的女孩。
匆忙的相遇
20世紀80年代,蘇聯和阿富汗之間爆發了一場持續的戰爭,這場戰爭讓兩國人民受盡了痛苦,親人離世,家園被毀。
這也導致了難民的出現,隨著戰爭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普通平凡人成為了難民的一員。
這些難民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子彈,炸藥,炮彈下一瞬會帶走自己的性命,擔心自己的親人一秒鐘後會失去蹤跡,從此骨肉分離。
可是沒有人會在乎這些普通人的生活,上位者只一心想打贏這場持久的戰爭,爭取讓自己利益最大化。
當時邁科.卡利作為美國《國家地理》的攝影師,因為這場戰爭被派往了阿富汗進行實地拍攝。他隨著人群來到了阿富汗的難民營裡,在這裡,他遇見了一個小女孩。
孩子清澈的眼眸裡滿是對戰爭的恐懼和對未來的迷茫。匆匆一瞥,邁科.卡利用自己的相機定格了此刻女孩的目光。
回到美國後邁科.卡利把這張照片洗了出來,他越看越覺得震驚,在女孩的這雙眼睛中他似乎看出了太多的東西,又似乎什麼都沒看懂。
就這樣在1985年6月的一天,《國家地理》封面圖上出現了一位沒有人認識的女孩。
雜誌一經出售就被很多人賣空了,人人都在驚嘆小女孩的這雙眼睛,越來越多的人從這雙眼睛中找到了自己的共鳴,或恐懼,或渴望,或迷茫。
沒有人知道這個小女孩經歷過什麼,但是每個人都能看出她對戰爭的厭惡和對生命的渴望。
那一期的雜誌的銷售量創下了歷史上的新高,一時間似乎全世界的人都被照片中那個阿富汗女孩的驚心動魄的綠色雙眼所徵服。
這個不為人知的可憐女孩竟然這樣成為了當時無數人的追捧,甚至做成了各種手工藝品來供人們觀賞。
刻意的尋找
沒有人知道這個風靡一時的女孩經歷了什麼,正在經受著什麼。這時邁科卡利決定要去尋找這個女孩子的下落,希望能夠對這個女孩給予幫助,可是對女孩一無所知的他只能如同大海撈針那樣去尋找。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來到阿富汗的邁科卡利沒有放棄一絲能夠再找到女孩的機會,皇天不負有心人,邁科.卡利最終還是再幾經輾轉後,通過多方求助找到了照片中的那個女孩。
此時已經是17年過去了,當時的那張照片早就成為了經典,曾經那個眼眸清澈的女孩卻再也不見,有的只是歷經苦難,掙扎生活在社會底層的30歲婦女。
終於邁科.卡利在沙爾巴特.古爾的敘述下知道了她這一生的艱苦生活。
生活在亂世的她經歷了讓人難以想像的苦難,難民營中的她剛剛失去了自己的雙親,就連家園也被毀掉了,那個讓太多的人追捧的眼神中究竟帶著怎樣的絕望。
和剩下的親人會和後沒幾年,13歲的沙爾巴特.古爾就嫁為人婦,婚後的她生育了3個女兒。原以為生活終於可以安定下來,但是卻沒想到上帝並沒有放過這個歷經苦難的女孩。
一場出人意料地戰爭席捲了她們一家的所在地,沙爾巴特.古爾的兩個女兒和丈夫在這場戰爭中沒了性命。
獨自一人的沙爾巴特.古爾帶著倖存的女兒們流浪到了巴基斯坦,在這裡帶著巨大的苦難掙扎在生活的魔爪下,直到邁科.卡利找到她。
戰爭既是人們不想發生的也是歷史進步不可避免地,生命原本應該是最讓人珍惜的東西,卻在戰爭中被視如草芥。
每個人或者被殺人,或者被人殺,甚至連再簡單不過的活著都做不到。每場戰爭都帶走了無數人的性命,改變了太多人的生活軌跡。
溫暖的人間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江湖。這個江湖中既然有殘酷那就一定也會有溫暖。在巴基斯坦掙扎著生活的沙爾巴特.古爾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太多人的援助之手。
越來越多的人在聽聞她苦難的生活時不僅僅只是露出同情的眼神,而是為了改善她的生活不斷伸出援助之手,能幫的地方就幫。
在邁科.卡利找到沙爾巴特.古爾聽到她的生活,為了幫助她開始利用記者的身份開始報導她的生活事跡。因著照片的原因,關於沙爾巴特.古爾的報導迅速傳播,聽聞她事跡的人越發的多了。
很多的人在聽聞她艱難的生活後,不斷接濟著她來保障她的生活。
愛心人士越來越多,甚至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故土阿富汗。回到故土的沙爾巴特.古爾沒有貪心,看著這些捐款,她做了一個巨大的決定,把多餘的錢捐出去。
很多人被她這樣的舉動感動,所以募捐了150萬美元在阿富汗蓋了很多的希望小學和醫院。
溫暖總是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的愛和感情總是得之不易,戰爭是殘酷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確是溫暖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永遠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