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拼學區房、拼輔導班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每一位家長都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操碎了心。
孩子對歷史沒興趣怎麼辦?
怎麼讓孩子對科學產生興趣?
怎麼讓孩子把興趣和求知結合起來?
這些問題360度無死角地裹挾著家長們的拳拳愛子之心,帶來全社會的焦慮。
親子教育方向的公眾號、自媒體如雨後春筍般紛至沓來,亂花漸欲迷人眼。聰明的家長其實已經發現,令人眼花繚亂的教育心得、教育方法背後只有兩個字:興趣。
2019年,在快手走紅的7歲男孩皮卡,3個月內做了90個科學實驗,吸引了幾十萬粉絲,被網友戲稱為「小謝耳朵」。皮卡媽媽在採訪中提到用「留白」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其實就是給孩子發掘興趣留下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在剛接觸世界的時候,興趣是非常廣泛的,甚至是不需要培養的,但這時的興趣只是一顆顆小小的火種,只有得到正確的支持和引導,火種才能慢慢燃燒成熊熊火炬,照亮前進的方向。
皮卡媽媽還特別提到了漫畫書。早在皮卡1歲的時候,她就給皮卡買了很多漫畫書,她說:「漫畫內容只要積極健康,就能啟迪孩子的智慧」。皮卡的大部分科學知識都是從閱讀中得到的,一些科學小實驗還是從漫畫裡借鑑來的。也許,正是這種開放包容、去粗取精的閱讀態度,才讓孩子有了自由探索興趣、發揮創造力的空間。
小男孩皮卡的資料來源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912254
80後的家長一定還記得那個漫畫書被視為洪水猛獸、不務正業的年代,我們偷偷摸摸躲在桌洞、被窩裡看漫畫的場景。現在家長的態度則寬容多了,皮卡的媽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優秀的漫畫讀物不僅用幽默精彩的故事傳達積極向上的思想,而且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播準確權威的知識。在此之外,漫畫還有生動形象的畫面來增加閱讀的趣味性。作為家長,只要把好關,給他們選擇品質過硬的圖書就可以。
說到漫畫,不得不提到「植物大戰殭屍」系列漫畫產品。這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與笑江南團隊合作,秉承著寓教於樂、健康閱讀的出版宗旨,精心打造的漫畫品牌。系統全面地以漫畫的形式講故事、普及知識,推出「知識性漫畫」的概念。目前已出版有「科學漫畫」「恐龍漫畫」「新成語漫畫」「人體漫畫」「歷史漫畫」「成語漫畫」「唐詩漫畫」「機器人漫畫」「博物館漫畫」「未解之謎」「中國名城漫畫」「中國古詩詞大會漫畫」等系列。
這些漫畫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人文類
人文類的漫畫書大多化整為零,比如「歷史漫畫」系列,通過一個個富有趣味的小故事講述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而「博物館漫畫」系列則擴及世界,把大英博物館、羅浮宮等世界著名博物館收錄在內,讓孩子從一件件古老的文物中感受世界歷史與文化的魅力。
科學類
科學類漫畫的陣容也很強大。其中的「科學漫畫」系列化繁為簡,在一個個植物與殭屍的生活小片段中引入科學知識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其中的奧妙,孩子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曾榮獲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獎、全國國土資源優秀科普圖書獎。
「恐龍漫畫」系列和「機器人漫畫」系列則是每冊講述一個冒險大故事,在故事中穿插著相關知識。比如恐龍漫畫中,植物穿越到億萬年前的地球中生代,邂逅恐龍,孩子們跟隨植物的腳步穿越時空去冒險,不僅能讀到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還能輕輕鬆鬆了解恐龍知識。這樣神奇的腦洞,哪個孩子會不喜歡呢?有小讀者說,看這些故事就像看一部部大電影一樣過癮。
內文頁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要讓孩子乖乖坐下來看書,首先得讓他們對閱讀產生興趣,能從中獲得樂趣,他們才會自發主動地閱讀,而不是靠家長耳提面命。知識性漫畫,不僅有趣,還得有料,在追求趣味性的同時,為了保證知識的準確性,這些漫畫書邀請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來審稿。這些專家學者分別來自中科院、社科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協和醫科大學、北京自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等,無論是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還是對細枝末節的準確性,他們都提出了非常專業的意見,最大程度地保些圖書的品質。
其中,《歷史漫畫》系列邀請到著名歷史學家戴逸、著名古典文學專家袁行霈擔綱顧問。年代編排起於遠古,止於清末。每冊書都由一位斷代史專家審讀,嚴格以史為據,採用最新的歷史觀念,為孩子展現了完整的中國通史概貌。
《恐龍漫畫》的審讀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館的恐龍專家完成的。從恐龍的設定草稿到最終成稿,每一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因此,儘管漫畫裡的恐龍形象是卡通化的,但身體結構和典型特徵都有據可依。書中也保留了很多未解的恐龍之謎和具有爭議的觀點,也許答案和真相要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去尋找了。
「植物大戰殭屍」知識型漫畫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閱讀的興趣和豐富的知識,還有求知探索的科學精神、健康向上的人文情懷,希望孩子們能夠藉助閱讀的力量,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觸摸更遙遠的未來。
看植物大戰殭屍2·恐龍漫畫英雄覺醒,不想當英雄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