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蔣亦豐 通訊員 陳勝偉)「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七,也是我志願參與防疫物資生產的第一天。在滅菌中心,看見工人們把一批批堆積如山的物資輸運過來,一下就被震懾到了。時間就是生命,防疫物資生產線如火如荼,這裡每天都會堆滿上百箱亟待消毒滅菌的醫用物資。時間緊任務重,我的工作也從今天開始了……」翻開浙江農林大學研究生王汪誠的日記,從今年1月31日開始,他記錄的都是志願服務的工作體會、全國疫情變化、抗疫前線醫務人員的戰「疫」事跡。
2011年,浙江農林大學為引導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雷鋒精神,開始組織開展「續寫雷鋒日記」活動,組建了由全校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學生幹部、優秀團員青年、志願者骨幹組成的「雷鋒班」。學校希望,「雷鋒班」同學能帶頭踐行雷鋒精神,同時將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好人好事,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9年來,超過1000名同學先後續寫「雷鋒日記」已經超過6000篇。
新冠疫情發生後,浙江農林大學「續寫雷鋒日記」系列活動迅速開展。雷鋒班通過致全體同學的一封信向大家發出號召,身處各地的雷鋒班成員積極響應,用340多篇日記將抗擊疫情中的好人好事記錄下來,並通過網絡等渠道進行傳播。「疫情爆發以來,保衛處放棄休假,守好校園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雷鋒真的無處不在,學校有100多名老師發揮學科優勢,助力農民抗疫保生產。」「最近許多好心人,向學校捐獻人臉識別熱成像測溫系統、口罩、消毒液等抗疫物資,為抗擊疫情提供堅實後盾」……
除了寫日記,雷鋒班成員積極參與地方志願者工作、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在實踐中傳承雷鋒精神。王汪誠積極參與到協助產品消毒滅菌和出庫清點的工作中,成為了防疫物資生產一線上的一名「戰士」。為了確保質量,他經常跟著工人們一起忙到晚上,經常從生產一線出來已經是晚上的10點多。沈秋豪每天7點就開始守在村口,測量進出人員體溫,核對外來人員信息,發放居民出入證。
雷鋒班負責人朱紅東表示,「續寫雷鋒日記」真實記錄了抗疫的感人事跡,這些日記和案例今後將作為新生入學教育時的思政教材,用於引導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