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集崖、知時亭
霞標蹬、唳霜皋
……
這些地名您聽過嗎?
它們是香山公園南麓景區
新添的四處亭式景觀
經過近兩年的修繕
於今年國慶節前集中亮相——
最特別的亭:
鸚集崖
鸚集崖位於南山玉乳泉上行,據記載,是一座重簷四角亭,《日下舊聞考》中記:「絢秋林又上為觀音閣,額曰鸚集崖,崖旁勒仙掌二字,下有石臨泉,鐫題曰羅漢影。」
這段文字,在位置的記載上與實際考證之後略有出入,但是確有鸚集崖一亭。亭子建築面積22.75平方米,原供有白瓷觀音像及善財、龍女像等。
佛教中有鸚鵡供奉佛祖、請佛說法、化導諸天、菩薩化身鸚鵡等記載,「鸚集崖」因此而得名。
修復後的鸚集崖不再供奉佛像,但是保留了假山石與亭子相互依存的形制,亭中有假山疊石,蔓延至亭外,成為香山最特別的一座亭。
最有意義的亭:
知時亭
知時亭原亭建於清代,在清《靜宜園二十八景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知時亭的結構,為三層六角亭。
在亭的最頂層設有自鳴鐘,寶頂上安置有銅製鎏金鳳旗一面,金色的鳳凰迎風展翅、煞是威風。
知時亭是乾隆皇帝為表達對太后孝順之意而修建,其名包含有「見時知幾、適時而動、順天應時、珍惜光陰」的寓意,亭內原收藏西方各國進貢鐘錶。
修復後的知時亭按原樣設置鐘錶,供人們「知時」,珍惜時光。
是亭不是亭:
霞標蹬
霞標蹬位於南山「九曲十八盤」盤道間路旁,是香山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為三楹歇山建築形式,雖然也是四面通透,但它嚴格來講應該算作是敞廳。
霞標蹬以觀賞朝霞初升為佳,又處在「累石為蹬」之處,因此而得名。
霞標蹬的修復為登山的遊客提供了一處休憩賞景的好去處。
最富詩意的亭:
唳霜皋
唳霜皋位於南山白松亭旁,是香山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為六角亭,整亭採用蘇式彩畫,檬頭繪百花圖,飛樓繪片應萬字,非常精美。
據記載,在唳霜皋附近山坡上曾養海鶴一群,立於亭中可聞群鶴嘶鳴。乾隆皇帝引用《詩經》中「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的意境為此命名,可以想像每當霜天月夜,群鶴長鳴,如入月宮仙境,該是怎樣一番情景。
這四處新亭都處在香山的南麓景區,主要集中在十八盤路,坡度較緩,是登山小憩、賞秋觀紅葉的佳處。
隨著秋季的到來,香山公園的遊客量逐漸增多,但是目前仍處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的防控時期,為避免引發疫情反彈,公園將實行限流遊覽,預約購票、實名驗證,保障日接待人數不高於日承載量的75%。
在此,特別提示遊客朋友通過微信香山公園公眾號提前預約購票,攜帶身份證驗票。同時,公園也將每日定時做好消殺工作,全員「綠碼」上崗,遊客在門區需出示健康綠碼,配合測溫工作。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號·北京香山公園
責任編輯:大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