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傳統節日文化》系列第4回
《漫談品禪》系列第2回
《漫談論道》系列第1回
01年初一禮拜神佛的原由
記得小時候過年有個習俗,每年大年初一即農曆正月初一,改天五更左右(四五點鐘),家人們就會被連綿不斷的鞭炮聲吵醒,大人們會在院中燃放鞭炮,孩子們會在洗漱後向長輩拜年,大人們會在洗漱後給孩子們說吉利話,給孩子們壓歲錢,並會給全家煮上湯圓(餃子)。
吃過湯圓(餃子)後,全家會一起去寺廟進香禮拜神佛,路遇鄰裡街坊會拱手互道:「新年好,身體健康,恭喜發財」。你知道大年初一大人們為什麼要放鞭炮,帶家人們去進香禮拜神佛嗎?今天小編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燃放鞭炮,其一為喜慶新年迎神佛,二為驅逐妖魔鬼怪,三為嘣窮(驅窮鬼)。去寺廟進香禮拜神佛,在道教,此天為天臘之辰和元始天尊誕辰;在佛教,此天為彌勒菩薩誕辰。
02道教天臘之辰和元始天尊誕辰的來歷
元始天尊全稱「一氣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聖登玉清境始氣所成日天寶君元始天尊妙無上帝」,又名「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混沌未開之時,元始天尊曾以盤古巨身開天闢地。《歷代神仙通鑑》稱元始天尊為「主宰天界之祖」。元始天尊的神誕之日是正月初一,大型道教會在此天開設法會恭迎元始天尊,民間亦有在冬至日供奉元始天尊的。
在傳統節日中有「三元五臘」的說法,三元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節,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節,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節。五臘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道教認為一年中五臘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已獲得福佑,燃放鞭炮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了迎諸神、接祖宗的儀仗。
03佛教彌勒菩薩誕辰的來歷
在佛教中,農曆正月初一也是彌勒菩薩的聖誕,在寺院天王殿內,都供奉有彌勒菩薩的坐像。彌勒菩薩像展示給人的是慈顏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凡是到寺院朝拜的信徒,見到彌勒菩薩樂呵呵的形象後,都會心生歡喜。他還象徵著慈悲、忍辱、寬容和樂觀的深刻涵義。我們不僅能夠得到彌勒象徵意義的啟迪,而且還能夠培養自己慈悲、忍辱、寬容與樂觀的品格,從而成為一個品格高尚,受人歡迎的人。
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原稱天冠彌勒菩薩,在大乘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彌勒菩薩還有一個名稱:慈氏菩薩。再過五十六億七千六百萬年,彌勒菩薩當下生於閻浮提,繼釋迦牟尼佛後,證得佛果,成為賢劫第五佛。
佛教傳入唐朝後梁時,出現了一位名叫契此的和尚整天樂樂呵呵地,有著大大的肚皮囊,還經常拿著一個大布袋在街上遊晃。在契此和尚過世後,世上便逐漸流傳開契此和尚是彌勒菩薩化身的說法。認定契此和尚就是為彌勒菩薩的化身。而契此和尚出生的時間——正月初一,也就變成了彌勒菩薩的聖誕之日。
無論是道教也好,還是佛教也好,都是勸人向善的,祝大家家庭幸福、道業日增、福澤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