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宗 薄伽梵 至極維摩詰 淨悟老法王與清定上師的聖緣(之三)

2020-12-05 多元文化和平和諧

【智及宗師給小轉世者們說故事】聖宗 薄伽梵 至極維摩詰 淨悟老法王與清定上師的聖緣(之三)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給小轉世者們說故事

── 聖宗 薄伽梵 至極維摩詰 凈悟老法王與清定上師的聖緣

(之三)

薄伽梵 智及維摩詰 宗師對小轉世者們聖示:

一說到〝活佛〞,相信您們都懂得,〝活佛〞這個詞是不究竟的。

為什麼〝不究竟〞?想想看──〝活佛〞,這是否意味著,有個〝死佛〞?佛就是宇宙的覺者,哪有〝活〞與〝死〞的分別呢?所以〝活佛〞是凡夫沒有超越生死、不明所以而成的分別臆想成俗的"名相"。

正確而言,〝活佛〞其實是〝轉世者〞。

〝轉世〞這個名相,因為中國漢傳佛教密宗千年以降的蘊道潛真、隱蔽式微的弘道,在漢地不墮聲色而卻不為漢地人民所熟悉。反之,藏傳密教的轉世卻因大行其道而為人所樂道。

其實,中國漢傳佛教密宗亦有〝轉世〞;甚至我們曾經講過,藏傳密教的轉世教法,正是由文成公主和祂的父親大聖寶 李道宗從漢地傳進藏地。

大聖寶 李道宗,公開的身份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得力戰將;在宗下, 祂是一位證聖得通的內道場大阿闍黎。 祂將自己裝扮成馬夫,護送文成公主進藏。在玉樹,祂主持了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贊幹布的聖密家庭的成立,同時為松贊幹布灌頂傳法。

藏傳密教的許多教相、事相,最早就是由聖師 文成公主和大聖寶 李道宗將中國漢傳傳密宗佛法傳入藏地,與當地文化相互結合、相互蕩磨而後形成的。

大乘顯教,在高僧們圓寂時,有〝乘願再來〞一說,密教則有〝轉世度眾〞的機制。兩者在義理上似是〝共法〞,但在修定證真的實踐上,則是〝不共法〞。

聖密宗宗下的不共法──聖密虹轉法門,以及為完成聖密虹轉法門而設立的曼荼羅──聖密家庭,迎接轉世者回到僧團中,繼續完成弘法度眾的歷史使命

聖密虹轉法門、聖密家庭的教相,彰顯了中國漢傳佛教密宗──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的靈性生命觀;

展示了中國漢傳佛教密宗──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運作三密陀羅尼,修持十三識、調整七千四百萬脈道的靈性修持觀;

活用了中國漢傳佛教密宗──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對有相、顯態世界的靈性世界觀,和對無相世界、隱態世界乃至六宇宙的靈性宇宙觀;

體現了我們為度眾生、保護眾生最清淨寶貴自性的靈性價值觀。

您們要懂得,您們都是轉世者,您們都是聖密虹轉法門的實踐者;您們都要好好學、好好修呵!

每一位轉世者,都有宿世來歷。

清定上師就是一位轉世聖者, 祂是 聖宗所認定的大聖寶。

〝大聖寶〞是中國漢傳佛教密宗──聖密宗古梵密金剛禪佛教對於宿世是大道心、大聖心行人今世精進即身成就,或是前世即是大聖寶的轉世者的聖稱。是能夠承擔中國漢傳佛教密宗廣弘密法的重任,以宿世智慧觀察和接應各種根性的眾生,無私無我無欲無求地為眾生解脫煩惱痛苦,令眾生明了諸行無常、生命永恆之理的弘道聖者。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期, 聖宗帶領 我拜謁生命存在於瓷枕內的舍壽相 清定上師。 清定上師見證了 我的聖密舍壽, 祂是 我的聖密舍壽鑑證導師之一,亦是在 聖宗的引領和授受之下, 聖宗 為 我聖綬的十三位親教師之一。

(待續)

相關焦點

  • 夢幻西遊:奇遇任務《維摩詰經變》最佳攻略
    維摩詰經變【任務領取位置】∶無名佛窟——涅槃聖蓮——前往幫助維摩詰【任務等級】∶等級≥50;人數=5;【任務時間】∶每天8:00-24:00開啟任務,每天只能刷1次,每周最多刷1次進入場景維摩詰經變任務的流程很長,關卡內收益很少,如果要打完全部支線,時間利用效率非常低,接下來就讓大家了解一下維摩詰的最佳路線
  • 維摩詰居士的卻敵法,李廣終身引恨,易碎的瓷瓶
    此時,持地菩薩進退兩難,正當他兩邊為難時,維摩詰居土及時出現了,他說:「波旬魔王!持地菩薩不敢要,那就送給我吧!我要她們!」 波旬突然看到維摩詰居士,非常吃驚。維摩詰居士又向持地菩薩說:「你錯認他了,他是魔王不是天帝,他要來擾亂你的道心、破壞你的慧命!」回頭又向魔王說:「這些魔女你不是要奉獻嗎?我要收啊!」
  • 什麼才是佛的境界,維摩詰說,要能明白這一點,才可能得佛之智慧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維摩詰經》之弟子品,這一講述說佛詣須菩提探視維摩詰,因不及維摩詰辯才和智慧,不能勝住佛之所遣。記得過去曾有一次,我至維摩詰家去乞食,當時維摩詰接過我的缽子並盛滿飯後,對我說:『喂,須菩提!如果你能以平等之心進行乞食,那麼,對一切諸法就不會產生分別想;反之,如果你能以平等之心看待一切諸法,那麼你在乞食中也肯定能做到一視同仁。須菩提,如果你能如此行乞,就可以心無疚愧地從我手中取食。
  • 雲飛座移、滿壁風動的莫高窟《維摩詰經變》畫,為何被張大千贊為第一
    《維摩詰經變》畫面的整體結構是把「示病」、「問疾",辯論聽法的雙方,分為兩大陣營。壁畫的西側是文殊一方。文殊菩薩坐高大的方形蓮臺,頂懸華蓋,雙手合十,神情安祥,正在傾聽維摩詰的演講。文殊身後和蓮臺周圍是來問疾的諸菩薩、天人、佛弟子和中華漢族帝王群臣。壁畫東側是維摩詰一方。維摩詰居士坐在高大豪華掛帳簾的胡床中,身披重裘,憑兒探身,手執塵尾,鬍鬚上揚,激亢地向文殊陳說爭辯。
  • 維摩詰所說經第二講
    我們學習佛經時,一定要端身靜坐,保持身心清淨、安寧、專注,認真對待,不能以懶散放逸的心來聽經。
  • 陳兵教授:《維摩詰經》講解—菩薩品第四
    佛派遣他去維摩詰家中問疾,他也自認為不堪此任。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
  • 夢幻西遊:維摩詰善思童子分支技巧,走錯一步就錯過這個成就了
    高級進擊必殺不值錢是意料之中的,它的效果沒進擊法爆好高級進擊必殺和高級進擊法爆都是後來上線的進擊類技能,他們在第二個回合之後登場會額外的增加必殺機率和法爆機率,但是高級進擊必殺的效果沒有高級進擊法爆好,畢竟法寵秒的是三個單位,觸發的機率相對高一點,高級進擊必殺只能攻擊一個單位,這樣觸發的機率就低了,所以很多伺服器高級進擊必殺的價格都下降了
  • 其中維摩詰經,為歷代文人雅士所追捧
    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圓覺經。
  • 如夢問答,空相淨悟,居士善護
    網友空相淨悟居士:有智慧能反觀自省……見到自己的錯誤!執著了……看到自己的錯誤還認為是對的,不自省,不改有啥意思!空相無相,無相之相依然空相。既然如此,各種人事各種理事因緣有哪一件不空相?真能明悟空相智慧,何相不空?何事不淨?能淨悟者,法塵淨盡,何況凡塵?會空相者常居無為之國,常坐不二法坐,常喧清淨妙法。清淨可染塵?是法清淨妙不可言,萬行門中可有是法非法執意取捨?善惡不過對立的概念,是非不過念塵分別。
  • 活佛,上師,仁波切,法王,你知道他們的區別與意義嗎?
    轉世的活佛也不一定是上師。比如有些被認定是活佛,但是他學問跟不上上師的條件,戒律不清淨或學問不夠,所以他不一定是上師。但這些活佛,很多都是上師轉世過來的。一、上師「上師」,是對德高望重修行者的尊稱。等同於梵語中的「固茹」(guru),為古代印度人對其師尊的稱謂。
  • 大伏藏師——秋吉林巴大寶法王晉美巴登仁波切
    在印度期間,尊者先後師從寧瑪、噶舉、薩迦和格魯派三十二位高僧大德,更有緣遇到自己的兩位根本上師:十六世大寶法王和頂果欽哲仁波切,接受了噶舉寧瑪的法脈精華並修持不懈,獲得成就。尊者先後在藏地、印度、尼泊爾的聖地閉關共計九年之久,於九十年代初開啟了全球弘法利生的廣大事業。
  • 佛說:用剛強之法度剛強眾生;那地獄、惡鬼之說,應是善意的謊言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維摩詰經》之香積佛品第十,這一講述說菩薩六度、四攝,十事善法、以及成就八法的菩薩悲心,並由此讚嘆大乘菩薩舍己利他,與眾生同甘共患難的無限悲心。接上文;此時,維摩詰居士便對舍利弗及眾多大弟子說:「諸位,請用飯吧。
  • 《邪神卡爾瑪 三邪魔師來到》
    鬼神童子第二集一片電閃雷鳴,從山頂冒出一團火焰,火焰中顯現一道道人影,三邪魔師出現了三邪魔師之一格林三邪魔師之一剛羅三邪魔師之一安久解除寄生果的封印,支配世間邪惡之力。他指導三邪魔師,說有一股力量在阻止他,要求他們收集108顆附魂蛋。
  • 夢幻西遊:綜合傷害96的召喚獸裝備,只能點化三個低級技能的套裝
    綜合傷害96的召喚獸裝備,只能點化三個低級技能的套裝上面的是一件145級的召喚獸裝備,這種召喚獸裝備打造的成本都是非常高的,上面這件裝備的屬性還算是比較好的,增加了66點傷害和30點力量,附帶的套裝效果是鬼魂術,就是這一個套裝效果將這件裝備給坑了,低級技能套裝只能在低級技能的點化石之間進行覆蓋,這件裝備能夠用到的好像只有夜戰
  • 普瓦捷之戰,英國騎士不講武德,偷襲法國老國王,法王甘願當人質
    但他們為了消耗法國經濟實力,實行焦土政策,縱兵擾民燒殺搶掠,大軍所過之處,赤地千裡寸草不生。無法帶走的穀物糧食,也被英軍縱火燒光,兩百多座村鎮被焚毀,法國百姓民不聊生,深恨這些異國侵略者。 當時的法國國王,是黑太子愛德華的手下敗將——那位法王腓力六世的兒子,瓦盧瓦王朝第二位君主約翰二世。
  • 清淨本是空,煩惱是佛種,看中觀思想經典《維摩詰經》的思想特色
    《維摩詰所說經》,簡稱《維摩詰經》或《維摩經》。經中的主角維摩詰居士,是一位大乘在家菩薩。他智慧神通無礙,為了啟發佛弟子的求道心,悟入大乘殊勝、無礙的解脫境界,便以種種異於常人的思維方式、超乎意念的方便善巧、不可思議的解脫途徑,來對破佛弟子的偏執。
  • ...之六十八:史公考證,世界最早泥子印本;牛君發現,全球首印木子佛典
    》,計三卷四品54頁。經武威市博物館孫壽嶺先生整理、研究表明,這部新出土的佛經為《維摩詰所說經》下集,葉面長28 釐米,寬24釐米,每葉七行,每行17個字,經折裝。在這新出土的三卷四品佛經之中,除十三品後部有缺損外,其餘三品皆完整無損,葉面次序也無錯落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