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韋莊寫過一首《思帝鄉》膾炙人口:「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生動地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犯了花痴的閨中少女形象,而通過這首詞,我們不僅能夠體會到女主人公身上所溢出的青春激情,更能夠體會她對愛情自由的嚮往與追求,饒有趣味。
其實像韋莊詞中的女性形象,我國從古至今都湧現過不少,她們崇尚愛情自由,甚至願意為了愛情而不惜與世俗抗衡。雖然她們的選擇不一定正確,但至少她們的勇氣,確實值得人們敬佩。
這麼一位為了愛情而孤注一擲的女子,她叫做王麗紅。而她之所以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是因為她為了愛情而選擇遠嫁非洲的事跡。值得一提的是,王麗紅還曾是清華大學有名的女學霸。那麼,這個為愛遠嫁非洲的清華女學霸,如今20多年過去了,她過得怎麼樣呢?
王麗紅出生於北京,其父母都是國企的員工,其家庭條件雖然說不上優渥,但至少她們完全不用為了衣食而發愁。也正是她為從小就生長在幸福的家庭中,所以王麗紅性格非常活潑開朗,對待生活也是樂觀積極。
作為家中的小女兒,王麗紅可以說是受盡寵愛,不過父母的教導卻沒有讓她養成不好的習性。所以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她都是一個品學兼優,懂事聽話的好孩子。在中考的時候,王麗紅果然不負家人偏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四中。
而在經過三年的刻苦學習以後,她更是在1996年考入了清華大學,這樣的成績使得她的家人都為她驕傲。進入大學以後,王麗紅也絲毫沒有懈怠,她沉寂於學習和科研的樂趣當中不亦樂乎,這也幫助她取得了極好的成績。
在大三的時候,王麗紅就因為成績出色而被保研,提前成為研究生的她也因此被人稱為才女,成為了普通人眼中妥妥的女學霸。也正是在研究生的學業中,王麗紅結識了來自非洲的留學生蘇瑪,而且由於兩人都很喜歡泡實驗室,他們很快就熟絡了起來。
有意思的是,雖然蘇瑪是個非洲黑小夥,但他的漢語卻說得非常流利,再加上他詼諧幽默的性格,這讓王麗紅很快就對他產生了好感。後來在頻繁的交集中,兩人果然互生情愫,最終成為了情侶。
在戀愛的過程中,蘇瑪經常都會給王麗紅講非洲的事情,久而久之,王麗紅對那片陌生而又神秘的土地產生了強烈的嚮往。在臨近畢業之時,蘇瑪向王麗紅提出了一起回非洲發展的請求,而由於充斥了對蘇瑪的愛意和對非洲的嚮往,王麗紅很快就心動了,並且最終在蘇馬的勸說中下定了決心。
不過在向父母提出去非洲想法以後,王麗紅隨即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畢竟非洲太過於遙遠和陌生,遠嫁過去無異於冒險。後來父母為了讓王麗紅死心,還特意把她送去了日本留學,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拆散二人。
然而儘管如此,兩人的感情還是沒有受到影響,他們不僅保持著穩定的聯繫,蘇瑪甚至還因為深愛王麗紅而隨同去了日本。在見到兩人感情如此真摯以後,王麗紅的父母也不好在說什麼,同時也不忍心再拆散他們。所以在經過一番心理鬥爭以後,最終還是同意了他們的婚事,而王麗紅也由此遠嫁非洲。
在到達非洲以後,王麗紅才得知蘇瑪原來是一個部落酋長的兒子,這讓她在倍感驚訝的同時,也讓她有些許小小的興奮。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蘇瑪家所在的部落條件非常落後,甚至還保留了很多落後的習俗,這讓她一時半會兒很難接受。
但出於對丈夫的愛戀,王麗紅還是決定在這裡紮根,最終她也克服了種種不適應,習慣了在異鄉的生活。而且作為一個有知識的獨立女性,王麗紅還在非洲開啟了自己的事業,她創辦了一所學校,利用自己的知識來幫助部落的孩子學習。
而在20多年過去後,當王麗紅昔日的同學再見到她時,足足看了好一會兒才將她認出來,由此可見她在非洲的變化之大。
對於王麗紅的經歷,人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她敢於追求愛情,是值得讚許的;不過也有人卻認為,作為從清華大學畢業的學霸,在佔用了無數資源後最終卻跑到外國當小學老師,這樣的行為實在不該認同。不過對於王麗紅本人來說,能夠追求本心,其實就是她最正確的選擇。
參考資料:
韋莊《思帝鄉·春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