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強哥說劇,我是強哥,今天跟大家講的電影是《V字仇殺隊》。《V字仇殺隊》是由詹姆斯·麥克特格執導,娜塔麗·波特曼、雨果·維文、等主演的科幻片。該片於2006年3月17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未來的虛擬世界,英國變成了一個個人集權的國家,是一個叫亞當·薩特勒統治的法西斯極權主義國家。那時的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的之中,秘密警察無處不在,外國人,同性戀,反政府人士都會被抓入集中營處死。男主V是一個帶著面具的反政府人士,以前被抓進過集中營,逃了出來就開始跟政府作對,他有一個計劃就是炸毀國會大廈。後來他救了一個女孩,女孩知道V的計劃以後,就和V一起實施計劃。
影片是以英國史上著名的「火藥陰謀案」為背景的,在1605年的英國,以蓋伊·福克斯為首一群夢想復闢天主教統治的狂熱分子策劃炸毀議會和王室。11月5日是議會大典,蓋伊·福克斯成功的將36桶火藥偷運到國會的地下室。這一陰謀在5日凌晨奇蹟般的敗露,福克斯等人被處絞刑。男主V就是效仿蓋伊·福克斯,V戴的面具就是蓋伊·福克斯面具。V戴福克斯面具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他毀容了,V以前被抓進集中營做實驗,後來他放火燒了實驗室逃了出來,他自己也在那場大火中毀了容。第二V是要效仿蓋伊·福克斯,戴著他的面具可以時刻提醒自己的使命,為自己以前所受的屈辱討回公道,V要炸毀國會大廈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那些飽受政府摧殘的人民。
影片中有幾處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第一處是V用多米諾骨牌搭建V字型圖標的片段,隨著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倒下,其它多米諾骨牌也隨即倒下,只有最後一個多米諾骨牌沒有倒下。伴隨著多米諾骨牌碰撞的聲音,一個巨大的V字形圖標慢慢呈現出來,那種感覺只能用震撼來形容。每一個多米諾骨牌代表著一個小V,代表著每個像V一樣的鬥士,所有小V的前僕後繼才組成了一個大V,直到最後的勝利。
第二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是V炸國會大廈之前去會見克裡蒂的場景。V面對多名手拿武器的秘密警察毫不畏懼,用他那非凡的身手將他們統統解決掉了。此段打鬥場面使用了慢鏡頭,能看到匕首划過空中軌跡,以及鮮血飆出的鏡頭,再加上V瀟灑利落的動作,充滿了暴力美學,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第三處場景是在影片結尾,大批市民裝扮成V的模樣聚集在國會大廈,等待著V炸毀國會大廈的那一刻,此時的他們已經甦醒決定反抗,再也忍受不了政府的殘酷統治,他們要像V一樣勇敢地站起來。
影片的配樂也恰到好處,給人一種心潮澎湃鬥志昂揚的感覺,例如影片中兩次炸樓時的配樂,音樂從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漸進,配上大樓爆炸時的畫面,無論視覺還是聽覺上都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還有V每次打鬥時的配樂,鬥志昂揚的音樂再配上V那瀟灑的身手,整個過程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影片中的打鬥場面也是一大看點,V每次出場身披風衣,臉帶面具,頭頂禮帽,腰插匕首,再加上他那非凡的身手,酷勁十足非常有型,儼然一副大俠的感覺。
影片中的臺詞也很經典,都非常有內涵。尤其是V的臺詞,都非常有深意。例如「我們的尊嚴不值得什麼錢,但那卻是我們唯一值得擁有的東西」,「人們不應該懼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懼怕他們的人民」,「這張面具之下不只是肉體,這張面具之下是一種思想,而思想是不怕子彈的」。不光是V的臺詞經典,其它人的臺詞也意味深長。例如影片結尾芬奇問女主V是誰時,女主對芬奇說,「他是基督山伯爵,他還是我的父親,母親,我的哥哥,我的朋友,他就是你和我,他是我們每一個人。」這些臺詞都有一定的深意,需要結合影片的劇情才能理解。
整體來看《V字仇殺隊》這部電影是一部不錯的電影,無論是影片的劇情,臺詞,配樂還是打鬥場面都非常精彩,雖然是一部根據漫畫改編的電影,但除了V的造型有點漫畫的感覺,其它方面都看不到漫畫的影子。同是此片也是一部寓意深刻的電影,通過V的遭遇和他的復仇計劃,體現一種反對暴力統治追求自由和平的精神。任何法西斯式的統治都不會長久的,終將被正義和民族所取代。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像電影裡說的一樣,人們不應該懼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懼怕他們的人民。好啦,今天的電影就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收藏、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