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甦: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民法典評註》——民法領域迄今鮮見的宏大...

2020-12-22 中國青年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民法典評註》:民法領域迄今鮮見的宏大學術工程

陳 甦 中國法制出版社

起始古遠、綿續益盛的人類法制史延展至2020年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噴薄而出,成為法史敘事的煌煌時空標識。從此,在世界民法典之林,中國民法典以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充沛的時代精神、科學的規範設計、嚴謹的結構體系、精準的話語表達,獨樹一幟、弘揚四域。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點建構,其規範效能沛然厚重,實施效果卓然可期,已然功在當代,定然惠澤千秋。

民法典乃時代發展的產物,非在中國進入新時代而無以有中國民法典。在中外法制史上,任何一個可以標識歷史進程的民法典都與其所在時代緊密關聯,適應時代需要、反映時代精神、吸收時代精華、積聚時代經驗,方得以成就集該時代特質之大觀的民法典。法國民法典是如此,德國民法典也是如此,中國民法典更是如此。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法典立法屢啟屢止,於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曾四次啟動,但均未成案;民法典立法又屢止屢啟,2014年黨中央再次提出編纂民法典,其後歷經六載,終至功成。中國民法典之路艱苦卓絕,反映出中國人民法治信仰蓄根長久、於今蓬勃,民法典追求堅韌不拔、非竟莫停。但說到底,中國民法典的出臺是中國法治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民追求法治之心與國家治理現代化之路相融契合的必然結果。

民法典乃集體智慧結晶,非有法治實踐者及闡述者長期奉獻無以有中國民法典。尤其是,民法典是幾代民法學人心血所注、夢想所系。中國社科院法學所老所長王家福先生被譽為「推動依法治國的理論創新者」而獲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他生前多次表示,其最大心願就是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國民法典頒布。於今民法典終獲頒布,足以盡納幾代民法典立法參與者的全力之功,足以告慰幾代民法學人建構最好民法典的競心之夢。當然,說到民法典是集體智慧結晶,這個「集體」龐然無限而超然民法學界內外,甚至含括所有於今日中國民法知識有效形成的中外古今人物,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所有中國法治實踐的參與者,所有中國法學知識的闡釋者,都是民法知識積累與民法典規則形成的貢獻者。當探究蘊含在中國民法典之中的觀念、知識、經驗的傳承與借鑑時,這個「集體」更是只能以民族甚至人類命名之。所以,民法學界只是對民法典有更多的闡釋機會與弘揚條件,這只是民法學界的責任而非權利。也正是這份身為民法學者的學術責任,使我們匯聚一起,殫精竭慮撰寫《民法典評註》系列專著,以期向世人貢獻更為系統、細緻、周延而得體的民法知識,使中國民法典的確切含義與深刻底蘊更為精準地呈現於世人面前,更為有效地融入中國的民法實踐。

民法典的實在意義並不限於彰顯改革開放以來民事立法之蔚然大觀,當然,以1260個條文、10萬餘言有機組成的文本也確屬偉大的法律作品;民法典的實在意義根本上在於以此塑化社會成員的民法生活體驗,以及在此生活體驗中通過將民法典規範外現於行、內化於心來形塑國民精神。民法典以多重形式存在於世,有文本中的民法典、實踐中的民法典、記憶中的民法典和信念中的民法典。民法典欲有效行於世,必須使民法典長存於心;而欲使民法典長存於心,必使人先明民法典其理。因為只有透徹明晰民法典之理,才能經明理致信之機制而有效遵行適用民法典。因此,所有參與《民法典評註》的撰寫者無不惕惕自厲、孜孜以求:旁徵博引,釋條文法理力求通達本意;披卷擇言,敘學術觀點唯恐遺漏精華;談史論今,析制度沿革之因果必然;述理示例,明規範適用之準繩尺度。《民法典評註》得以高端厚重的學術品格面世,不僅能助使讀者對民法典理解得更為深刻、適用得更為精當,還能助使讀者及其相關者在明晰法條、透徹法理的基礎上信任民法典以至信仰民法典,更為重要以至久遠的,是《民法典評註》在中國特色民法知識體系形成中必將起到的建構價值與示範作用。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的同仁看來,組織撰寫《民法典評註》不僅是一項學術實踐,更是一個學術使命,是將法學所追求法治進步、法學繁榮的理念操守再行發揚光大的當然之為與必要之舉。法學所建所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為我國民法事業做出諸多突出貢獻。早在1979年8月,法學研究所邀請在京法律院系的學者召開了著名的「民法與經濟法問題學術座談會」,由此揭開長達7年之久的民法學與經濟法學大論戰的序幕,最終確立了民法在經濟改革中的重要功能與法律體系中的當然地位。在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時,王家福先生組織課題組率先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理論思考和對策建議》,力主將民法作為建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基本法律。為實現制定民法典的法治夢想,法學所的民法學人幾十年來持續傾注心力、不斷貢獻智慧,其間代表作品、典型事例頻現。例如,梁慧星先生長期投入並組織民法典立法研究,其作為課題組負責人組織撰寫《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附理由》,煌煌系列大作將民法典知識基礎予以體系化展現,對編纂民法典的論域及思路進行了理論鋪墊與學術拓展。再如,在民法典編纂期間,孫憲忠研究員正值履職全國人大代表,其以學術素養與社會影響貢獻於民法典的形成過程。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央指定的民法典編纂工作五個參加單位之一,為此成立了以時任副院長李培林學部委員為組長、我為副組長的項目工作組,具體參與立法工作職責由法學所承擔。在整個民法典編纂過程中,法學所的民法學者有百餘人次參加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組織的立法工作會議或相關活動,得以全程觀察、深刻體悟、精準理解中國民法典的形成過程及制度精髓,因而有信心以其掌握的中國民法典的法治精神、價值取向、立法政策、規範內涵、適用要點乃至應用技巧對民法典予以系統闡釋與清晰解說,使法學所在民法典形成過程中錘鍊萃取的學術積累與知識結晶,得以在民法典實施機制中以學術方式再行弘揚。

《民法典評註》是民法領域迄今鮮見的宏大學術工程,是法學所的民法學者相攜學界同道共同完成的厚重學術作品。其作者隊伍由來自45家單位的80位學者、法官組成,法學所民法室主任謝鴻飛研究員力行組織協調、宣傳鼓動職責,曉以意義、激以責任、誘以「紅包」,促使作者依約完成撰寫任務。為達致《民法典評註》之預定目標,撰寫者們可謂嘔心瀝血、夙夜不懈,其間執筆之艱巨、究問之困苦、催稿之煩懼、書成之慶慰,非我以此短序所能言之。

《民法典評註》分15冊圖書出版。其中物權編4冊,合同編6冊,人格權編1冊,婚姻家庭編1冊,繼承編1冊,侵權責任編2冊。各編主編為:物權編——孫憲忠和朱廣新;合同編——謝鴻飛和朱廣新;人格權編——陳甦和謝鴻飛;婚姻家庭編——薛寧蘭和謝鴻飛;繼承編——陳甦和謝鴻飛;侵權責任編——鄒海林和朱廣新。《民法典評註》總字數逾600萬,平均每條撰寫近6000字。此外《民法總則評註》已經先行出版,可與此15冊圖書構成完整的評註體系。為尋求闡釋精準、論證得當、內容協調、體例統一,法學所民法室副主任朱廣新研究員作為唯一的全書通讀者,或將書稿字斟句酌、屢做刪改,或與作者頻繁溝通、協同觀點,其盡心盡責盡力無以復加,可謂實現《民法典評註》品質優化的質檢員。

《民法典評註》以融通學術性與實踐性為創作取向,對民法典1260個法條逐一進行深入系統的規範解釋,使讀者既能從整體圖景視域掌握民法典的法治精神,又能從細緻入微視點理解民法典的規範含義;既能基於本書繼續深化對民法典的創新研究,又能藉助本書廣泛普及對民法典的有效應用。《民法典評註》的撰寫者立足於中國法治場景,建構體現中國法治意識的法律闡釋時空坐標,切實契合中國法治發展實際情況,充分彰顯中國法學話語表達特點,並吸收熔煉國際上一些有重要影響的法律評註模式。可以斷言,《民法典評註》系列充分彰顯了我國民法研究水平的突破性提升,以及撰寫團隊的深厚學術積累與卓越創新能力,是中國民法典編纂成功之後衍生的優質學術成果。

謹以此書獻給所有為中國民法事業傾注心力、智慧和信念的人們!(本文為《民法典評註》總序

《民法典評註》部分作者簡介:

陳 甦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法學研究》主編,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編纂工作項目組副組長、法學研究所所長全程深度參與民法典編纂,對民法典諸多條文的確立與完善貢獻了智慧。

孫憲忠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著名民法學家;參與制定物權法的重要專家;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全程深度參與民法典編纂,對增進民法典的體系性、科學性及合理性作出了重大貢獻。

來源:中國法制出版社

相關焦點

  • 《民法典》來了!怎樣影響到每個人的一生?你關心的這都有
    《民法典》來了!《民法典》有何亮點和意義?未來如何落實?5月24日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曆莉和北京市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三名北京團的全國人大代表就《民法典》相關話題接受記者採訪。
  • 周江洪:從民法到民法典,一字之差何以有別
    有些人就會問,那醫療服務合同、旅遊合同等等這些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合同,為什麼不在我們民法典中予以規定呢?其實,大到具體的領域,如智慧財產權是否納入民法典、涉外民事法律關係是否納入民法典,小到具體的合同類型,像剛才說的醫療服務合同等等,以及個別具體的制度的取捨,都會有很多難點和爭議。
  • 世界史中的民法典與新中國民法典的編撰歷程
    但是,民法法典化的本質正是政治運動,始於18世紀晚期的歐洲法典化潮流無不服務於各種政治目的,法國民法典成為法國革命的皇冠,鞏固和實現了自由、平等、博愛等革命理念。義大利民法典直接促進了亞平寧半島的統一,奧地利民法典迅速將奧匈聯結整合,皆通過法制統一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建立。1804年頒布的法國民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現代民法典,開創了民法典編纂的先河。
  • 《民法典》課堂 | 民法典:當你老了
    《民法典》完善了遺贈扶養協議制度,適當擴大扶養人的範圍,明確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均可以成為扶養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規定,自然人可以與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籤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該組織或者個人承擔該自然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01《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立法目的《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
  • 紮實推動民法典落地生根——全國律師行業掀起學習宣傳民法典熱潮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切中肯綮,強調了民法典的深遠意義,為更好地推動民法典實施作出了科學部署。
  • 法學匯|打開中國民法典的正確方式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申衛星 打開民法典,我們會發現民法典是循著人的成長軌跡而設計的,體現了對人的全面終極關懷。 打開民法典,我們會發現整部民法典的七編是以權利為主線來組織其外在體系的,可以說中國民法典是一部以權利為本位的法律。 打開民法典,既要看到它的外在體系,還要領會它的內在體系。
  • 我國民法典編纂的現代性及其限度
    按照立法計劃,民法典將於2020年3月提交全國人大進行審議。中國的民法法典化始於新中國建立之初,黨的十八大之前進行了4次,但均未成功。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重大部署,此後民法典編纂正式啟動。  民法典編纂內容體系宏大,問題爭論激烈。
  • 《民法典》問答2:《民法典》的主要保護對象是什麼?
    二,所問,民法保護什麼,具體保護的對象是誰,研究對象十分必要。現在,《民法典》生效了,有朋友可能讀過了。眾所明白,任何一部的出臺,發布有一個中心,即立法的宗旨,或者立法的初衷,根本。《民法典》是《憲法》的子法,而《憲法》則是所有法律,法規,規章,條例,辦法,細則等等的源泉。三,《民法典》立法的宗旨見《民法典》第一編:總則。
  • 民法典的產生對社會有什麼「好處」?
    5月28號,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議案,這部法律將於2021年1月1號開始施行,民法典是我國民法制度內容的補充和進一步的完善。先來說民法吧,民法是我們實體法律部門裡的一個小分類,這裡面還有如憲法相關法,商法以及刑法等其他組成部分。民法也是一種法律規範,遵循著民事主體地位平等、自願、公平、誠信、有序、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等基本原則。我國原來就制定有一部民法總則,現在還有效行使的,民法總則是明法典的開篇,在民法典中起統領作用。
  • 偉大時代 偉大法典——談談中國民法典的內容和意義
    於飛(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通過。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切實實施民法典」為主題進行了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並作重要講話。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具有重大意義。
  • 《民法典》合同編內在體系的變遷
    (二)《民法典》合同編對契約自由的拓展 1.合同成立領域契約自由的拓展 在合同成立領域,《民法典》合同編對契約自由的拓展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 《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高境司法所與長江軟體園「《民法典...
    《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高境司法所與長江軟體園「《民法典》走進園區」第一講正式開始啦!聽聽民法典怎麼解答。2020年7月16日下午,高境司法所與長江軟體園聯合組織的「民法典走進園區」第一講正式開始。活動邀請了上海市百匯律師事務所的楊穎琦律師,為大家講解《民法典》與婚姻家庭的那些事兒。活動得到了園區企業的喜愛和歡迎,30多名園區職工到場聆聽。
  • 不斷掀起學習民法典熱潮,貴州各地多形式開展民法典系列宣傳活動!
    為使民法典得到更好的宣傳與推行,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幫助群眾充分認識《民法典》頒發的意義以及法律知識點,在全省掀起學習民法典熱潮,貴州各地多形式開展民法典系列宣傳活動。黔南州近日,黔南州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民法典培訓班第一期在黔南州委黨校開講。講座中,吳大華書記主要從民法典的亮點熱點、民法典中有關行政機關履職規定、領導幹部為什麼要學習民法典、工作中如何貫徹實施好民法典五個方面依次展開講解。
  • 民法典,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制定民法典,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的標誌。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的期盼。從上世紀50年代首次起草至今,歷經60餘年不懈努力,五次編纂終成法典。
  • 《求是》編輯部:紮實推動民法典實施
    紮實推動民法典實施「通過!」2020年5月28日下午,人民共和國法治建設見證歷史性一刻——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邁入「民法典時代」。熱烈的掌聲,在人民大會堂久久迴蕩。
  • 中國鐵物學習大講堂|《民法典》專題講座
    中國鐵物學習大講堂|《民法典》專題講座 2020-09-10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律師視角下的民法典 |《民法典》中機動車交通事故賠償責任解讀
    而《民法典》是首次以法律形式將掛靠人與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加以規定,這就改變了司法解釋越權立法、上位法與下位法相衝突的尷尬局面,同理可知,《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四條和第一千二百一十五條,關於不同情形損害賠償之連帶責任的規定也是由《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八條一脈相承的道理。 四、《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二條中「本章另有規定的除外」是指什麼?
  • 【法治嘉祥】走進民法典 |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從「吃穿住行」「生老...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條規定,得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其取得的利益並依法賠償損失。14. 針對一些旅客不配合安檢、「買短乘長」、「霸座」等行為,《民法典》有哪些規定?答: 《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條規定,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
  • 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兩會·看典)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對此,中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給出正面回應。正在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將人格權獨立成編,予以「特別關注」。該編含6章、51條、近5000字,詳細規定了一系列人格權保護制度,成為中國民法典編纂中最大的創新和亮點之一。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係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2018年8月,人格權編草案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