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多少

2020-12-08 天氣網

大家都知道聲音,對聲音這個詞大家也是眾所周知的,因為聲音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那聲音的傳播速度是什麼多少呢?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般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米每秒。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與阻礙物體的密度有關,因為聲音的傳播容易被阻礙或吸收,阻礙,密度大的物體容易把聲音阻擋使聲音反射回去,這樣一反射,就會使速度變小,密度小就容易讓聲音穿透過去一部分,這樣速度也改變了,而吸收就是在傳播過程中聲能有減小的可能,聲能減小就會使聲速也隨之減小。其實使聲能減小的、阻擋聲音的物體就是傳播中的介質,只是在同一介質中密度及其摩擦力幾乎一樣,所以同一介質對聲速的影響並不大。 所以改變聲速的因素是:介質的密度、同一介質的摩擦力。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最慢,在固體中傳播最快。聲音的傳播速度還與溫度有關,並且成正比。

溫度越高,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快,反之,則相反。因此,如果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了上升的熱氣流,那麼聲音的傳播速度便會立即加快。反之,如果是遇到的冷空氣,那麼聲音的傳播速度也會慢下來。

相關焦點

  •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而在所有介質中絕對最高音速是多少呢?
    但是,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而在所有介質中絕對最高音速是多少呢? 測量每種材料中的聲速是不現實的,但是科學家現在設法根據自然定律中的基本常數為聲音的傳播確定了速度上限。 根據計算,聲音在所有介質中的最高速度不能超過每秒36公裡,大約是鑽石中傳播速度的兩倍。
  • 為什麼在水下與人交談聲音比在空中傳播更困難?
    聲音在水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快。在典型條件下,空氣中的聲音速度約為每秒343米,而水中的聲音速度約為每秒1,480米。圖註:聲音在水下的傳播是如此之好,以至於潛艇使用基於聲音的聲納來成像其周圍環境。
  •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②《黃河大合唱》歌詞中的「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裡的「吼」、「叫」「咆哮」的聲源分別是空氣、馬、黃河水。   ③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麼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 2021年初中七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傳播條件,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因為聲音在傳播時需要通過介質傳遞聲波。真空不能傳聲。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在固體中傳播速度快,在氣體中傳播速度慢,而且傳播速度還與溫度有關。
  • 親子科學小實驗:有線電話(聲音的傳播)
    4、 將繩子鬆弛,看看是否還能聽到聲音。實驗現象:繩子緊繃時可以聽見聲音,繩子鬆弛時聽不見聲音。 實驗原理: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音要靠氣體、液體、固體做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被稱為介質。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我們聽到的聲音也就不同。
  • 聲音最大有多大?為什麼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是種幸運?
    在大家的意識中,聲音可能是我們聽到的一種「東西」。但通過物理學習我們可以知道,聲音是一種波,聲波正是振動在物質中傳播的形式。波長越短,音高越高。而我們所說的聲音的音量就取決於壓力波的振幅。對於地球表面空氣中的聲音,高低壓的平均值就是我們正常的大氣壓——稱作1個大氣壓。所以,聲波可能由一個1.0001的高壓分量和0.9999的低壓分量組成,比之更高的聲音可能是由1.01的高壓和0.99的低壓組成——雖然在這兩種情況下,其平均值都是1個大氣壓。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②《黃河大合唱》歌詞中的「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裡的「吼」、「叫」「咆哮」的聲源分別是空氣、馬、黃河水。   ③ 敲打桌子,聽到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麼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可在桌上撒些碎紙屑,這些紙屑在敲打桌子時會跳動。   2.
  • 在知乎回答:開著手電筒跑步能否使光傳播速度超過真空光速?
    先回答問題:首先要明確一下這裡的光傳播速度是指什麼?是指光相對於什麼的速度呢?一般來說,一種波的傳播速度,是指這種波相對於均勻介質的速度。例如說聲波的傳播速度,在地面空氣中是多少,在水中是多少,在酒精中是多少等,都是這樣理解的。
  • 全球看武漢︱病毒在空氣中如何傳播
    本文則編譯整理了頂級刊物中,對2003年的SARS、2014年西非伊波拉以及諾如病毒的傳播途徑分析,以期為新冠疫情的防控以及醫學研究提供借鑑。病毒在空氣中如何傳播?呼吸道病毒主要通過空氣進行傳播,而空氣中的病毒傳播又可以進一步分為飛沫傳播(Droplet transmission)和氣溶膠傳播(Aerosols transmission)。飛沫較大,傳播距離有限。病毒的攜帶者在呼吸、說話、咳嗽、打噴嚏時,攜帶病原體的飛沫散播到空氣之中,如果落到易感者的鼻腔或口腔黏膜上,就會導致傳染。咳嗽產生的飛沫傳播範圍小於1米。
  • 聲速上限是空氣中聲速的100多倍
    最近,一個物理學家團隊通過兩個基本常數預測出,在正常情況下,聲波的傳播速度不能超過36千米/秒。這個極限大約是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340米/秒)的106倍左右,它意味著在地球上自然存在的條件下,任何物質都不能承載超過這個極限的聲波。研究結果被發表在了最近的《科學進展》雜誌上。
  • 光在宇宙中傳播的速度是不恆定的
    v1>v2我們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約為,光在空氣中的速度略小於真空,光經過玻璃或者水等這樣的介質時,速度會減慢,這說明光的速度不是不變的,而是隨著經過的介質而發生改變!星系是由物質組成!(星雲,恆星,星球等組成)當光從星系外的太空進入星系時,光的速度會減慢!正如太陽光進入在地球的大氣中運行的時候。反之,當光從星系飛向星系外的太空時,光速會增快。當然,速度變化並不會很大,只是在一定的範圍內。
  • 一馬赫速度有多快?換算成每千米一小時是多少?
    他的研究成果很多,而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研究物體在氣體中的高速運動,發現了激波,並拍攝下了激波的清晰照片。 恩斯特·馬赫在1887年幾篇論文中指出:在空氣中,物體運動會發出以聲速c傳播的球面擾動波,當物體速度大於c時,擾動波的波前會形成以物體為頂點的錐形包絡面,錐面物體與物體運動方向所形成的角a與v、c的關係是sina=c/v。
  • 音速的極限找到了:空氣中的106倍
    大家都知道,真空中的光速約為30萬千米/秒,這也是任何波傳播的速度上限,但是你知道音速(聲速)最快是多少嗎?你可能會脫口而出340米/秒,不過這只是音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到了液體或固體中會快得多,比如水中約為1450米/秒,鋁中可達5100米/秒,花崗石中能到6000米/秒。
  • 為什麼錄音中自己的聲音很難聽?由於這2點,是有科學依據的!
    為什麼錄音中自己的聲音很難聽?由於這2點,是有科學依據的!區分一個人的方式是非常多的,聲音就是其中一個。我們通常在聽到一個聲音的時候,就知道這個聲音是由誰發出的,現在也出現了很多關於聲音等社交軟體,通過聲音的方式來交朋友,這就要求你的聲音特別的好聽,比以貌取人的要求還要更高一些。
  • 新冠病毒有空氣傳播風險,日本超級計算機建模提出應對方法
    近日,日本超級計算機「富嶽」計算的模型顯示,通勤列車在運營時開窗,限制乘客人數等舉措可能有助於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空氣傳播的風險。英國《金融時報》8日刊文指出,「富嶽」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 Institute)和富士通公司(Fujitsu)聯合開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通過「富嶽」模擬了新冠病毒在不同環境下在空氣中的傳播情況,提出幾種降低公共場所感染風險的方法。
  • 空氣中的病毒完全可以通過灰塵和非呼吸性顆粒傳播
    「人們一直認為,通過空氣傳播的原因是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噴出的飛沫。灰塵傳播這一途徑將深入全新的調查領域,對我們如何解釋實驗室實驗以及疫情暴發的流行病學調查具有深遠影響。」接下來,他們確定在供體動物的呼吸道沒有病毒複製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在病毒汙染的環境中通過空氣傳播流感病毒。為了模擬在鼻內接種的動物中觀察到的自我汙染(圖2a),他們將帶有畫筆的Pan99 stock病毒應用於先前感染過Pan99並因此對再感染免疫的豚鼠體內。
  • WHO承認新冠病毒可通過空氣傳播 通勤列車需勤開窗限人數
    WHO承認出現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證據」現在全國範圍內已全面復工復產,人們通勤乘車已恢復以往的人流量,尤其是上下高峰期,各公共運輸路線人流量巨大,而據科學家警告稱:新冠病毒可能會通過空氣傳播。在本周一,來自 32 個國家的 239 名科學家發表了公開信,其中列出了證據,表明漂浮的病毒顆粒可以被人吸入並引發感染。
  • 物理學家首次確認聲音速度極限,約為空氣中傳播速度的...
  • 浙教版四上科學作業本《聲音》P17——P21答案參考
    A.空氣B.喇叭C.手機8.聲音不能在(C)中傳播。A.說話時聲帶沒有振動B.月球上不存在會振動的物體C.月球上沒有傳播聲音的空氣11.下列關於聲音的描述,錯誤的是(A)。A.使振動現象更明顯B.證明空氣可以傳播聲音C.可以檢測聲音高低③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音叉,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A)。
  • 國際觀察丨239名專家發表聯名公開信:新冠病毒可空氣傳播,呼籲WHO...
    這也引起了科學家們對病毒傳播途徑的研究,而現在他們越來越確信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近日,據《紐約時報》報導,來自32個國家的239名專家發表聯名公開信,確信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來感染人類,即便是較小的液滴或是顆粒也存在感染性,並且呼籲世衛組織修改應對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