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身份、上一線、當先鋒 越來越多的黨員志願者挺身而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場」上,黨員總是衝鋒在前的人。如今,石家莊市的社區及農村都處於封閉管理中,很多在家的黨員就成了疫情防控一線的積極參與者。
□文/本報記者 李兵 崔虹 首席記者 劉琛敏
通 訊 員 臘景立 段錕
雖然入黨僅兩年
防疫樣樣衝在前
在公交鹿泉公司,那些因為封閉管理未能上班的職工,充分發揮黨員作用,在生活的社區或農村裡活躍著,忙碌著,戰鬥著。
白耀輝是公交鹿泉公司保養廠的調度員,平日裡就是個熱心腸。在閉環管控之初,無法前往單位的他,主動加入到居住的鹿泉區上寨鄉南寨村疫情防控突擊隊做了志願者。
「讓我幹啥我就幹啥,我啥也能幹!」性格爽朗的白耀輝說,他入黨已經兩年了,雖然黨齡短,但思想覺悟不能低。因此,從1月6日開始,他每天堅持到村委會報到,防控宣傳、懸掛條幅、噴灑消毒、維護核酸檢測秩序,任何地方有需要,這位年輕黨員就會出現在大家面前。
今年50歲的董建平,在他25歲的時候便入了黨,是一名老先進、老黨員,曾是「共青團號」188車組中的一員。因此,服務至上、無私奉獻的精神也「跟隨」董建平至今。
現在公司負責後勤工作的董建平和妻子是雙職工,母親年邁體弱,尚需保姆照顧,平日裡忙於工作的夫妻二人,只能將年幼的孩子放在校外託管機構。疫情發生後,難得有時間陪伴孩子的董建平,依舊沒在家閒著,第一時間做起了志願者。
1月7日,董建平所在的小區進行核酸檢測,排隊等待的他看到社區工作者寥寥可數,連忙上前詢問工作人員人手是否充足,果不其然,社區急需志願者。
連日來,董建平在小區裡做了很多工作,從協調居民購買新鮮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到門崗執勤,再到基層防疫消殺,這位老黨員直言,「哪裡需要哪裡就有我,絕對服從組織安排!」
幾年前,由於家庭原因,職工田鵬在公司辦理了停薪留職。平日裡,身為黨員的他定期主動與黨組織聯繫,積極參與支部和社區組織的各種活動。
疫情發生後,田鵬得知社區需要志願者,第一時間請纓到了疫情防控一線。因為當過兵,憑著過硬的身體素質和嚴謹的軍人作風,田鵬堅守在醫護人員身邊,成為與他們並肩作戰的戰士。「我是一名退役軍人,這個時候,我必須衝鋒在前!」
井陘微水鎮馬村
8名老黨員堅守防控一線
還記得去年初,井陘縣微水鎮馬村那支「老年黨員突擊隊」嗎?8名老黨員平均年齡73歲,黨齡49年,疫情阻擊戰打響後,一直活躍在抗疫一線。
「我今年已經86歲了,但身體很好,趁還活著,多為黨、為村民做些事情!」疫情當前,朱妙昌又坐不住了。他約上董考明等7名老黨員,再次找到了村黨支部書記董福鎖,要求給他們分派任務。聽到老黨員們主動請戰,董福鎖既感動又擔憂,他被老黨員們這種黨性本色震動,同時考慮他們歲數大了,投入疫情防控高強度工作會讓人擔憂。「俺們身子骨強著咧,要是今天不給俺們任務,今天就在這不走了」,在他們的一再堅持下,8名老黨員又爭取到了加入黨員先鋒隊的資格。
在村口的疫情防控點,他們在寒風中站崗值勤,仔細盤問並給過往的人員作好檢查登記;在村裡的大街小巷,他們挨家挨戶分發宣傳資料,開展摸排登記,見到個別聚集或不戴口罩的村民便對其進行耐心勸解和嚴厲督促。為了照顧他們,村裡安排他們在白天時段值勤,還給他們配了幾名年輕人換班,而他們卻絲毫「不領情」,每次都要提前到崗。
看到老黨員們都如此盡職盡責地投身於防疫工作,一起執勤的其他黨員也備受感動和鼓舞。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的黨員杜翠花說:「看到老黨員們都能衝鋒在前,我們更應該積極地發揮我們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我們身邊的廣大村民參與到此次疫情工作中,俺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殲滅戰。」
欒城區龍化村
黨員志願者變身「快遞小哥」
送小米、送油、送菜、送身份證……近兩天來,許多黨員志願者紛紛變身「快遞小哥」,幫助居民代購生活必需品,實現了「黨員多跑腿、群眾少出門」,成為大家身邊暖心貼心的抗疫「先鋒」。
「我家現在正缺小米,幫我帶一袋子吧,對了還有一桶油,辛苦了。」「我要兩盤雞蛋,一斤豆角,一袋白面。感謝!感謝!」……1月10日,欒城區南高鄉龍化村黨員幹部紛紛變身「快遞小哥」,幫助村民代購生活必需品。
當天一大早,龍化村黨員張士英和張軍峰仔細匯總核對村裡各家列出的採購「菜單」,並在村口認真做好自我防護措施後,立即驅車前往欒城區北國超市為村民購買生活必需品。
「我們每天通過村裡的微信群,詢問村民需要買些什麼,然後大家會以菜單的方式列出來,我們這些黨員幹部就根據大家的需求輪流去超市採購。」張士英一邊精心為村民挑選新鮮蔬菜,一邊告訴記者。
一個小時後,一輛載著新鮮蔬菜和日用品的汽車在進行完全面消毒檢查之後順利地停在了龍化村口,早已就位的其他黨員幹部齊上陣,組織村民按照「菜單」排隊進行領購,整個場面快速、有序,村民們很快拿到了自己所需的生活物資。
為了防控需要減少人員流動,讓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買到所需物資,龍化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組織村內黨員幹部變身「快遞小哥」,為村民提供暖心代購服務,這樣的「點餐」新模式受到村民一致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