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兒時懷舊的風箱

2021-01-11 霸州123

如果您是土生土長的河北人,如果您的年齡在30歲甚至40歲以上,那麼今天咱要寫的這個東西您應該不會覺得陌生。在老年間,這個東西幾乎家家都有,燒火做飯有了它真可謂事半功倍。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連見都沒有見過,它不但承載了我們兒時的回憶,更體現了祖先們卓然的智慧與創造力,請看:

老人們都知道這個東西叫做「風箱」,說實在的,現在想看見個風箱真的是很難,這也導致很多年輕的朋友們壓根不知道這個木頭箱子是幹啥用的。以前家家戶戶做飯都用灶膛燒火,風箱是擺在灶膛邊上鼓風用的,類似於現在的鼓風機。有句歇後語說得好:「老鼠鑽風箱——兩頭受氣」,為啥兩頭受氣呢?說的就是風箱的工作原理,不管是推還是拉,出風口都會呼呼吹氣。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僅供參考)

來自霸州康仙莊栲栳圈村的王先生說:「2月27號左右我搬家,從老房子裡發現了這個風箱。我試著推拉了幾下,沒想到幾十年沒有用過的它竟還能正常工作。在這一推一拉之間,勾起了我兒時滿滿的回憶。那時候媽媽燒火,我就坐在旁邊拉風箱,呼呼的風把火苗吹得特別旺,一大鍋飯很快就能做熟。叫我燒火我不願意燒,拉風箱的活我倒是總想著幹,覺得特別好玩。隨著時代的進步,風箱逐漸被電動鼓風機取代,大鍋燒火也漸漸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電鍋、燃氣灶。」

「這個風箱,相信也能勾起跟我年紀差不多的朋友們很多的回憶,這是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快樂。不過我今年50歲了,至今也搞不懂風箱為啥推和拉都能出風,也從未拆開看過,不得不感嘆老祖宗太有智慧了。」很多老人雖然見過風箱,但確實有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今天小編順便給大伙兒說說。

小編小時候調皮曾經拆開過一個風箱,印象最深刻的是裡面竟然有雞毛,嚇得我當時以為裡面有隻雞,後來才知道雞毛是起到密封作用的。其實風箱最主要的位置就是前後各有一個小方孔,這個方孔內側有一個類似於皮帘子的東西。一推一拉之間,兩個方孔總是一個開,另一個關。而負責出風口內側則有一個帶軸的木板,隨著一推一拉而轉動。這樣一來,不管是推還是拉,風箱中總是充滿空氣,隨著把空氣擠壓,出風口自然就會源源不斷冒出風了。其實,它的原理跟打氣筒、打針用的注射器都有相似之處,只不過更加繁瑣一些,因為打氣筒、注射器在拉的過程中是不會出風的,這更加體現出咱們老祖宗的創造力。

一個小小的風箱,不但蘊含著複雜的原理,更蘊含著老一輩人對於生活方面的智慧。在那家家以種地為生的年代,很多工具已經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了,被越來越自動化的設備所取代,但屬於我們兒時的記憶,卻不應該越來越淡化。也許有一天,我們只能在博物館裡看到這些東西,但曾經屬於那個年代的快樂,又怎能說忘就忘呢?朋友們,如果您家也有那些老物件不妨發給我們,追溯從前的記憶的同時,也讓更多的年輕人對那個年代有所了解。

相關焦點

  • 記憶深處的風箱「咕噠咕噠」聲:布滿歲月塵土的老風箱成為符號
    大人拉風箱發出的聲音和小孩子拉會有明顯不同,有經驗和生活體驗的人在大街上一聽就能聽得出,大人因為淬了生活的火的緣故,拉風箱時一推一進,風箱拉杆來處的長度大、動作均勻,發出的聲音不急不緩,而小孩子愣頭愣腦,不經世事,性子急,動作快,風箱杆拉出的短,發出的「咕噠咕噠」聲特別急促聲大,像是比賽和趕趟。聞聲識人,一聽便知哪家是大人拉風箱,哪家是小孩拉。
  • 80年代懷舊玩具展 勾起兒時回憶
    展廳勾起兒時回憶。新民網 周晏珵 上海群眾文化館回傳 新民網 周晏珵 上海群眾文化館回傳 80年代懷舊玩具展 勾起兒時回憶 新民網李永生製作   【新民網·獨家報導】那個年代,沒有樂高、沒有PSP,只有那些擰螺絲的鐵皮模型、那些綠色的塑料小兵、那些粘灰的洋娃娃和毛絨狗,但是80後的童年卻依然那麼快樂,因為那些難忘玩具的陪伴
  • 父母用的老式風箱,經常父親拉風箱,母親做飯
    父親則右手拉著風箱,左手不時向灶裡添柴,不緊不慢。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風生火旺,印照著父親那飽經滄桑而又慈祥的臉。父母用的是老式風箱,配合早已默契,經常是父親拉風箱,母親做飯。母親說,風箱用慣了,方便,要緊要忙時,火旺,煮飯來得快。不一會,熱氣就從鍋邊冒出,香氣四溢。
  • 農村真正的廚房,連炕鍋臺帶風箱,老廚具你認識幾種?
    以前在農村,廚房的配置一般是這樣的,一盤連炕的鍋臺,一口鑄鐵鍋,一颱風箱,幾摞粗瓷碗碟,還有灶臺上方的一張灶王爺年畫。燒柴火大鍋離不開這個原始的鼓風機:風箱。風箱內部有扇扎著雞毛的活動風板,通過拉動風箱上的拉杆從而產生能促進柴火燃燒的氣流。
  • 風箱 七八十年代做飯好幫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家家戶戶廚房裡都使用風箱,後來隨著電機鼓風機的出現,這種手動的風箱使用的機會就少了。在那個年代,通常家庭做飯需要兩個人,一個拉風箱、燒火,一個做飯。拉風箱的人要有耐性,不能急,一般先拉後推,講究用力均勻。近日,在蚶江鎮石壁村的林先生家中,記者再次看到了風箱。
  • 風箱:在廚房默默工作的小能手,竟是兩千年前的「歷史推動者」
    風箱記憶最早的關於風箱的記憶,是在很小很小了。廚房裡還是用石頭壘起來的灶臺,在灶臺的下面,有一個漆黑的木頭盒子,那便是風箱。做飯的時候,火不旺了,就拉幾下風箱,這火立刻就變得旺起來了,做飯的時間也大大縮減。
  • 北京的80、90後難忘的那些兒時記憶,是美好而溫暖的夢
    對於從小在北京長大的80、90後,不管你家住在市區還是郊區,兒時生命裡出現過的場景都是很相似的,這座城裡每天發生的事,是否勾起你對這座城地兒時記憶呢?4、聽過最動聽的聲音是鴿哨兒很多反映北京城的電視劇都是有天空中想起鴿哨的聲音的場景出現,讓人產生聯想。鴿群盤旋迴轉,隨著哨兒口的受風角度不一,哨兒音也強弱輕重有別,尤其是鴿群向左向右輪番迴旋的時候,聲響的變化更為明顯、悅耳。
  • 紅警2焚風發風箱,為什麼被稱為發電站中的奇葩
    >焚風電力告急焚風陣營一開始使用的發電站就是盟軍發電站和蘇式磁力發電站,但是這兩種發電站的電量根本無法滿足焚風部隊的需求,雖然核電站可以滿足焚風的電力需求,但是由於佔地面積太大,而且一旦被擊毀會引起核爆炸,所以焚風幾乎不會使用核電站,這就導致焚風迫切需要一種新型的發電站焚風發風箱
  • 30年前的農村廚房必備之一風箱現在還值錢嗎?老農說出實情
    農村過去用的風箱,最早出現與唐代或者宋代,相傳此物是在唐初袁天罡所著書《演禽鬥數三世相書》中提及,後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解放後農村地區廚房用的比較多。風箱的原理是:用手拉動活動木箱,每行程中一端排氣鼓風,一端同時吸取等量空氣,因而能提供連續風流。有句歇後語更是精確地描述了風箱的原理「老鼠進風箱——兩頭受氣」。
  • 超懷舊!90後兒時記憶中的零食,你吃過幾樣?
    超懷舊!90後兒時記憶中的零食,你吃過幾樣?重拾兒時味道,記憶中的零食回憶殺,看看你都吃過嗎。一、綠舌頭冰棍說到冰淇淋、冰棍,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冰淇淋中的「勞斯萊斯」——哈根達斯,但我們童年時吃的卻不是這個,而是「綠舌頭」。
  • 懷舊隨筆:兒時玩打仗遊戲(首發)
    東南門兒的一派,西北門兒的一派,人數大致相當,都是十歲以上十四五歲以下的孩子。東南門兒居住人員比較複雜,姓氏也比較多,除去劉姓之外,還有李姓、安姓、萬姓、張姓、朱姓等,這些姓氏人家大多由外村遷入,有些尚屬立足未穩,在村子裡影響不大、地位不高。所以,整個東南門兒的孩子都被家長管教得過嚴,有些拘謹、靦腆的樣子。
  • 燃氣的爆米花引燃兒時的美味記憶
    燃氣的爆米花引燃兒時的美味記憶說起「爆米花」人們都不陌生,現在的街頭超市、電影院隨時都有「爆米花」的蹤跡,這是一種老幼皆宜的美味。然而,傳統的「爆米花」是如何製作的,現在城市裡的孩子們有不少人沒有見到過。
  • 兒時懷舊動漫推薦
    為了回收散布各處的庫洛牌,小櫻成為了「魔卡捕獲者」並不斷奮鬥……(汐兒小時候最喜歡小櫻了)《忍者亂太郎》舞臺是日本戰國時代。生於代代都是平凡忍者家族的亂太郎,為了實現父母希望他成為一流忍者的願望,而進入忍者學園就讀。在那裡,他遇見了貿易商的兒子新兵衛,以及戰爭孤兒霧丸。忍者學園的學生被稱為忍者的蛋,簡稱「忍蛋」。
  • 懷舊兒時六一節文案句子,懷念我們逝去的童年
    最懷念最喜歡最想吃的辣椒炒肉,是小學時奶奶送到校門口的那一小瓶。小時候,最喜歡的甜點是綠豆糕、最喜歡的糖果是大白兔、最喜歡的下飯菜是辣條、最喜歡的放學零食是炸火腿腸……都是回憶。我們兒時有一群好朋友,最愛玩的木頭人、飛機格、丟沙包、捉迷藏……兒時,隨便賴床,隨處玩鬧;兒時,樂了笑聲躍天,傷了哭給世界看;兒時,一起隱瞞犯下的錯,一起承擔闖下的禍。如今,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父母的星星,爺爺奶奶的心肝,外公外婆的寶貝,親戚朋友的開心果。
  • 兒時的夥伴……
    想想自己兒時,童年生活,還有很多小夥伴陪伴。一起上學,寫作業,玩耍,無憂無慮。也曾經夢想快點長大,就可以像大人們去都市那打工賺錢,享受都市的繁華熱鬧,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如今時光流逝,已經長大,無論是否成家立業,感覺身上擔子責任重大。再也沒有兒時的純真活潑。成家的都圍繞家庭奔波勞碌,沒成家的都在各自奮鬥路上打拼。
  • 哭暈~兒時紅白機更新了!任天堂將推超任風主機
    兒時最大的快樂,想必就是幾個小夥伴在一起打遊戲機了吧,雖然現在的遊戲機已經五花八門,遊戲也是各種炫酷,但是相信你還是很懷念那時的低解析度的遊戲機「虛擬平臺(Virtual Console)」是任天堂針對旗下主機所推出的懷舊遊戲服務,玩家可透過網絡下載包括 FC、SFC、N64、PCE、MD、MSX 等昔日遊樂器主機的經典老遊戲來遊玩。
  • 8090懷舊零食,你都吃過哪些
    8090後老式大辣片,手撕懷舊兒時的味道,咬上一口好過癮,小時候的味道,好懷念。讓我想起了在學生時代,擠在校園小賣部裡買辣片的時光。小時候經常吃的,5分錢一包的無花果絲的零食,就是這個味兒!這味道太經典了!讓我回到童年。
  • 阿嫲做的菜,童年的漫畫,兒時的玩具,這家公司專業帶你懷舊
    有人說,無論嘗過多少美味,見過怎樣的大千世界,最吃不膩的是兒時的味道,最記憶猶新的是年少的趣事。念舊,是人的天性,年紀越大越甚,有人酷愛收集舊物,有人追逐復古風潮,還有人開了間「公司」專業懷舊昔日時光,就像這家淑珍吃飯公司一樣。因為喜歡奶奶做的菜,90後的美女老闆用奶奶的名字,在廈門老城區大中路開了這家吃飯公司,賣的都是把小時候奶奶做給她吃的味道。
  • 淘寶雙12懷舊經濟冷知識:穿軍大衣、玩鐵皮青蛙成新時尚
    12月11日,淘寶雙12《懷舊經濟冷知識》的數據顯示,各類「童年印記」商品正在呈現明顯的增長態勢:復古風軍大衣過去一周在淘寶上的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長154%。這種在8090年代街頭風靡的款式,如今又穿回到了潮人們的身上。還有「童年印記」的玩具,比如擰上發條就能蹦蹦跳跳的鐵皮青蛙在過去一周的搜索量同比去年增長165%。
  • 「賈汪懷舊」兒時玩過的那些遊戲,你還記得嗎?
    兒時的那些遊戲遊戲是開啟智慧的鑰匙,遊戲是快樂的源泉,遊戲是童心的家園。每每回憶起兒時玩過的那些遊戲,童年的時光仿佛又回到了眼前:鐺!鐺!鐺!上課了。報告!進來,你為什麼來遲到?我家沒有上課表。這是兒時流行的雙人互動式跳繩歌謠。現在很多學校都把跳繩作為學生個人體能測試項目,而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小時候,跳繩是課間主要的集體遊戲,一根6米多長的大粗繩,由兩個人對面拉開一定距離,順時針甩出圓弧線,然後一個一個的進去跳,這叫跳大繩。 十二打鐵叮噹當,戰士英雄黃繼光,黃繼光、邱少雲,他們犧牲為人民,哆哆啦哆哆稍,咪稍哆,咪稍咪稍哆哆稍。這是一首跳皮筋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