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已經過去一半,意味著2020年即將結束,距離公布年度銷量也越來越近。對於消費者來講,除了關註銷量排名,同樣也關注車企能否完成年初定下的銷量目標。根據已有數據,筆者發現,多數車企有望完成銷量目標。
自主品牌:長安、長城毫無懸念,北汽新能源完成率墊底
長城、長安和吉利是銷量最好的三大自主品牌車企,在11月車企銷量榜上,均進入了前十,同樣也有很大希望完成目標。其中長安汽車完成的可能性最高,其1~11月累計銷售新車180.3萬輛,而年初定下的目標為191萬輛,也就是說,長安汽車12月賣出10.7萬輛即可完成目標,而其11月銷量為22萬輛,預計12月銷量還會更好,完成目標毫無壓力。
長城汽車目標完成率僅次長安汽車,達94.22%,12月賣出5.9萬輛即可完成目標,而長城汽車旗下四大品牌均有驚豔的表現,比如了哈弗推出了第三代H6繼續領跑SUV市場,長城皮卡同樣穩居銷量榜第一,WEY品牌則帶來硬派SUV坦克300,預售期間就實現了銷量破萬,而歐拉好貓、黑貓同樣也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佼佼者,四大品牌共同發力,長城汽車完成目標毫無懸念。
除了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有可能完成年度目標的還有吉利、江淮、紅旗、廣汽等自主品牌車企,不過也有車企不僅不能完成目標,且有很大差距,比如北汽新能源,年初定下了50萬的銷量目標,但截至11月也只賣出了2.49萬輛,毫無希望完成目標,而與之相反的是,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實現了同環比雙增長,也就是說,北汽新能源的慘澹跟大環境無關,更多還是因為產品問題,比如產品單一、技術水平落,且近段時間頻繁發生自燃。
合資品牌:單車熱銷行不通,日產完成目標希望渺茫
目前來看,能夠完成目標額合資品牌車企數量比自主品牌更少,僅有豐田中國和本田中國兩家,而日系三強的日產不僅很難達成目標,且差距較大,至少還需要賣出31.22萬輛車,而其11月銷量也不過15.63萬輛,要想在12月實現銷量翻倍難度很大。
或許會有消費者質疑,日產旗下的軒逸連續數月銷量破5萬,11月銷量甚至達到了6.5萬輛,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何仍不能完成銷量目標?在筆者看來,最大原因在於日產雖然在各個細分市場均有布局,但真正走量的車型並不多,僅憑一款車型單打獨鬥自然難以取勝,反觀豐田和本田,幾乎所有車型都有不錯的銷量,能夠完成目標自然是在情理之中。
除了日產中國,一汽-大眾的表現也讓人意外,距離完成目標還差45.48萬輛,而其11月銷量僅為23.68萬輛,很可能達不成目標。要知道,一汽大眾儘量表現驚豔,不僅在2019年反超上汽大眾,今年也一路領先,基本鎖定了車企銷量榜第一,很難想像,如此強勢的一汽大眾會完不成目標,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另一方面也或許是捷達品牌表現不夠給力。
寫在最後:
今年年初,受到疫情影響,國內汽車市場陷入低谷,好在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車市也逐漸復甦,在這樣的背景下車企即便下調目標,但想要完成目標仍有一定難度。而目標完成率較高的車企,說明其對自身實力和市場發展趨勢的判斷更為準確,同時對生產等各個環節的把控也更好,這樣的車企更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