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謨克利特曾說:"榮譽和財富,若沒有聰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財產。"自古以來,埋頭苦幹可以獲得一定的財富,但是,真正成為富豪的人,往往是擁有聰明才智之人。
人們對於富豪並陌生,往往能在公共場所或新聞報導中見到他們的身影。但是在安徽有一隱形首富,身價千億,坐擁萬億礦山,卻十分低調,至今不願上市,他便是王文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王文銀,出生於安徽省,幼時家境貧寒,父母皆為農民。雖然生活條件不好,但是,王文瑩的父母十分重視對他的教育,希望能為王家培養出一個知識分子。王文銀自己也十分上進,憑藉他的刻苦努力,最終考上了南京大學。
大學期間,王文銀絲毫不敢鬆懈,畢業後憑藉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上海的一家石油公司工作。但是,他很快厭倦了這樣三點一線的生活。雖然這份工作收入不錯,但是,這似乎是一份眼望到盡頭工作。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在改革開放浪潮的影響下,深圳成了年輕人追夢的地方。王文銀辭去了在上海的工作,孤身一人前往深圳打拼。但是,他大學的文憑在當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王文銀便決定從底層做起,應聘了一家倉庫管理員的工作。
後來,王文銀去到一家日立公司做銷售,憑藉驚人的記憶力和良好的銷售能力,王文銀很快便成了金牌銷售。但是,這並不是他的終極目標。在做銷售的過程中,他發現身為普通員工根本沒有自主權,自己的意見並不會被別人接受。
積累了一定財富之後,王文銀毅然決然地辭去了銷售工作,選擇自己創業。他創辦的第一家企業是一個電源線工廠,之後不斷擴大自己的企業,主要發展礦產資源。
目前王文銀已經身價1100億,坐擁萬億礦山。這一切,離不開他當時的刻苦努力,因為出生貧寒,所以王文銀不怕吃苦,也敢於從頭再來,最終守得雲開見日出。
十年磨一劍,牢牢把握機遇
巴斯德曾說:"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有頭腦的人。"誠然,王文銀便具備這樣的條件。改革開放之初,他敏銳地嗅到了商機,捨棄高薪職業,只身前往深圳打拼。未來會怎樣無人知曉,但他知道如若當時不行動,自己將來定會後悔。
後來,亞洲地區經濟危機爆發,許多工廠紛紛倒閉,一時之間商家紛紛承受巨大打擊,給深圳地區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因此,很多人紛紛想要出售自己的廠房設備。這時,王文銀主動聯繫了廠家,希望收購他們的設備。最終,他只支付了10%的定金便擁有了這些設備的使用權。
自此之後,王文銀工廠的規模迅速擴大,收入也成倍增長。"非典"爆發之後,物價一落千丈,各行各業都受到很大的影響,許多外來投資者紛紛撤資。王文銀的工廠也受此影響,損失巨大。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沉淪,反而迅速調整了情緒,找到了新的商機。
王文銀大舉進軍礦產業,力爭上遊,買斷礦產資源,形成了在礦產方面完整的生產鏈。在這方面,王文銀投資了28億。他的這一舉動遭到身邊親人和合伙人的阻撓,但王文銀態度十分堅定。最終,他擁有了"世界銅王"的稱號,身價千億。
在王文銀的創業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難與風險。但是,每當困難到來,往往意味著機遇也與之同行。正是由於王文銀牢牢地抓住了每個機遇,所以他註定會成功。
低調做人,公司不願上市
王文銀如今是正威集團的董事長,在中國富人榜上排行第十位,與雷軍並列。但是,在此之前,我們鮮少聽到有關王文銀的報導,大家對他了解甚少,因此他被人們稱為安徽隱形首富。他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也很少表露自己的財富,更不靠炒作打廣告吸引顧客。
王文銀曾說,作為企業家他們賺的是財富,名譽要留給教授,權利要留給政府。他的這種思想,也反映在正威集團的發展上。雖然公司規模越來越大,但王文銀卻並沒有上市的準備。他曾自信地說道:不缺錢,不想上市。
"槍打出頭鳥。"王文銀對此深信不疑,因此他一直低調做人。在他的財富逐漸積累的過程中,甚至並沒有人注意到這個白手起家打天下的青年。因此,也不會有人與他作對,從中使絆。他的這種思想,使王文銀可以一鳴驚人。
雖然一直低調做人,但王文銀卻高調做事。從來到深圳開始,他的每一個決定都意義重大。現如今,正威集團的收入已經達到了年收入100多億元。
對他來說,正威集團上市也已經沒有必要了。王文銀憑藉自己的努力,成功站到了世界的前沿。
作為農村出生的孩子,王文銀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在奮鬥的過程中,他不僅腳踏實地,辛苦工作,而且善於思考,牢牢地抓住了每一個機遇。現如今,他已身價千億,坐擁萬億礦山,卻堅持低調做人,至今公司都沒有上市。
瀨戶雄三曾說:"別人的心酸史,聽得再多也無法使你成長,不如親自嘗嘗辛苦的滋味。"安徽隱形首富王文銀,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敢於挑戰,敢於抓住機遇。
現如今,他雖然身價1100億,坐擁萬億礦山,卻仍然堅持低調做人,公司不願上市。身為安徽首富,他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不要畏手畏腳,瞻前顧後,要敢於挑戰,只有這樣,才能擁有無悔人生,得到自己所期盼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