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超前教育的危害最早會在二年級出現,最晚也會在三年級的時候出現。
很多人說,孩子的教育就要從孩子的出生那一刻開始。
在學區房、名校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社會氛圍下,越來越多的父母把自己不滿兩三歲的孩子送進了五花八門的早教班、親子班和幼兒園。
小小的孩子就被迫放棄了玩具、遊戲,開始了算數、認字、和英語。但你可知道,這種超前學習的危害有多大?
一、幼兒園是孩子學前教育的主要方式,但目的是讓孩子「玩」
我的表妹是一家幼兒園小小班的老師,她和我某天的聊天是這樣說的:
你知道那些兩歲左右的孩子被送到這裡每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要媽媽」,他們不吃飯、不睡午覺、愛尿褲子不是因為他們不懂事,因為這樣他們可以留在家裡。我上班這麼多年,那些調皮搗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基本都是早早被送去上學的。因為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
很多父母把幼兒園變成了上小學的「把關者」,老師們花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讓孩子坐在桌子前用紙筆寫作業,父母限制了他們遊戲的時間,讓他們過早學習一些技能。
國家在《幼兒園管理條例》和《綱要》中也一再強調:學前教育為 3~6 歲兒童,遊戲是學前兒童教育的主要方式。
這個階段是孩子心智的重要養成期,讓兩三歲的孩子提前學習不僅違背了學前教育理念,影響了孩子身心發展。
這一切,無疑是拔苗助長。
二、孩子超前教育的危害,將在小學二年級後爆發
有人對美國田納西州一個公立學前班的孩子們做了一次系統的評估,結果顯示,那些上了學前班的孩子們,在進入小學之後,比沒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學習厲害。而到了小學二年級,他們在各方面的測試上卻表現得不盡人意。
這是因為:
1.上過學前班的孩子用半年甚至很多的時間學習,學會了小學一兩個月學習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在意的是孩子學會了多少知識,而忽略了孩子要養成一個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2.超前學習,會讓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因為學習過這些知識,從而在成績上比別的孩子優秀。但因為已經會了,孩子上課聽講就會不專注,孩子也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因此,後遺症最早會在二年級出現,最終也會在三年級出現。三年級以後,孩子的「老本」吃完了,知識的難度和思微量也增加了,還不會聽講的孩子學習會越來越糟糕,壓力會越來越大,最終會墊底。
三、學前教育,我們注重什麼
幼兒階段, 知識的培養並不是最重要的,要讓孩子吃的好、玩的開心、感受到家人的愛、學會保護自己、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1.保護好自己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在遇到突發情況時,學會保護自己。遇到事情自己可以做出決定,認為不對的事情,可以不做,而且知道他的爸爸媽媽會支持他。要知道父母是讓他信任的人。
2.接觸大自然
孩子總會對這個新新世界感到無窮的興趣,要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和小朋友玩耍,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會展開無窮的想像和創作。
3.要有良好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幼稚園要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幼兒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比如按時閱讀、按時吃飯、按時休息、要有禮貌等等。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成功的第一部。
4.激發求知慾,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愛學習」是獲得知識源泉的力量, 作為父母,在孩子成長的幼兒階段,只要注重激發孩子的求知慾,讓孩子愛上學習,才會讓孩子「學習好」。
結語: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遵循其成長的規律,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切不可急於求成而拔苗助長。對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讓孩子慢慢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