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在快餐式閱讀和快節奏生活的時代,想要拍好一部歷史劇很難,想要講好一個時代的歷史很難。過於厚重,受眾太小、不會有太多的人為它停下腳步;過於商業,失去了歷史的模樣和底色,不會有太多的人認可它的底蘊。
有人說:「央視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關於大秦的那幾部影視劇也許是歷史劇的良心之作,沒有靠情愛博人眼球,沒有靠套路吸引流量。2020年《大秦賦》的到來,作為大秦帝國的第四部,備受期待。開播兩天,播放量達到四千萬,是前三部的積澱,也是第四部的成就。
從《裂變》的一代強秦的初崛起到《縱橫》戰國七國並雄的波瀾壯闊,從《崛起》遠交近戰的到《天下》,大秦帝國的藍圖終於徐徐展開。
「我是你們的王,天下的主宰;
我終結了五百餘年的紛亂歲月;
曾經的敵人,共同成為我的子民,歡呼吧,我的子民;
我的功業,將被澆鑄在青銅器上,銘刻在高山之巔,我的榮耀,將光照天下;
痛飲吧,我的子民,我的功業將澤被你的子孫,永遠流傳於世;
我是嬴政。」
走到第四部,終於迎來了秦一統天下的時代。戰國晚期,紛亂五百餘年的華夏大地仍戰火不息、 生靈塗炭。正當六國勢弱、秦國獨強之時,天下統一之勢漸顯。
巨商呂不韋攜時在趙國為質的嬴異人逃歸秦國,幼小的嬴政被棄留邯鄲,屢遭生死劫難,也目睹戰爭帶給百姓的痛苦與絕望,心中天下凝一之志由此而生。
此後嬴政歸秦,在鹹陽政治漩渦中經歷精神陣痛,蛻變成一個真正王者。為抓住一統天下的時機和力量,實現一統天下的理想抱負,精心謀劃,暗中行動,終於平定嫪毐之亂,親政,罷相,收復王權。
此後又剷除宗室復闢勢力,為東出滅國掃清障礙。在李斯、王翦、蒙恬等一般文臣武將的輔佐下掃滅六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
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說:「他是千古暴君。」從大秦帝國一路走來,200餘年的紛爭,嬴政統一六國用了二十餘年。
這部劇為什麼可以當做正劇看?相比之前被人民日報批判不尊重歷史的《雷霆戰將》,《大秦賦》原著《大秦帝國》系列的作者孫皓暉,用了整整15年的時光,把這個千古第一帝國的興亡生滅理出了脈絡。
沒有流量明星,張魯一、段奕宏、辛柏青、李乃文、鄔君梅、王慶祥……是全局老戲骨的盛宴、是對這段歷史的尊重。
跑到新疆,實地取景、現場收音,籌備四年、拍了200多天,準備一萬多套服裝和四千多套盔甲。細節處對弓箭、雲梯、戰車的真實刻畫營造出真切的歷史恢弘感。
也許把它當作歷史正劇、紀錄片,《大秦賦》也許還差了一些史學的標準。但是作為一部歷史劇,它絕對值得讓人奔走相告!
(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