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掘秦始皇祖墳,出土一隻黃金啄木鳥,考古家:極度怪異

2021-01-12 變形球

說到有關於秦朝或者秦國的古墓,都與「村民打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先是村民打井發現了秦始皇陵陪葬坑的兵馬俑,後來村民打井時又意外的發現了秦始皇的祖墳「秦公一號大墓」。這座古墓雖然被盜,但仍出土了大量的稀世文物,這些文物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文化隗寶,但在考古挖掘秦皇陵祖墳出土的文物中,世人知道的僅是一些珍貴且大型的青銅器,而忽略了一件非常怪異的文物,這件文物的名字被稱作「春秋金啄木鳥」。

事情得從考古發現了秦始皇陵後說起,因為當時發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大一統朝代的墓葬後,考古家急迫的想了解秦國以及秦朝的發跡史,急迫的想找到關於秦國一切的古墓。但考古家在陝西大地以及周圍省份找了10年,依然沒有發現任何一座秦朝古墓,更別提發現秦國的王族墓。

直到1976年的一天,考古家聽聞陝西南指揮村的一村民說自己打井時挖出了一種奇怪的黃土並且伴隨著碎石。當時考古家就知道其中有貓膩,認為這絕對是秦國的古墓。經過一番確認後,發現這是秦始皇的祖墳,埋葬著多位秦國諸侯王。考古挖掘後,專家發現古墓早已遭受盜墓破壞,墓中珍貴的文物也被盜了非常多,但還是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就包括這件「春秋金啄木鳥」。

考古家發現這只用黃金做的啄木鳥時就非常的納悶「這件文物到底是用來幹嘛的,怎麼會那麼怪異呢」。後來有考古家推測這件文物可能是先秦時代的圖騰。認為秦始皇祖墳出土的這隻金鳥是圖騰的依據是:史書《詩·商頌》中記載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也就是說玄鳥是商朝的圖騰,而秦國古墓發現了這鳥也極有可能是先秦圖騰;並且考古家在史書《史記·秦本紀》中找到了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女修織,玄鳥隕卵,生子大業」。

事實上,新中國成立以來考古挖掘的先秦大型遺址中基本都有關於「鳥」文物的出土。如: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有雙鳥朝陽象牙雕刻,殷墟遺址出土的青銅鳥以及刻畫有鳥形的青銅器;但最著名的屬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各種青銅鳥。只不過之前考古出土的「鳥」文物的形象都與古籍中記載「金烏」形象相符,而非其他普通鳥類。

而秦始皇祖墳考古出土的這隻黃金啄木鳥看起來有大尖喙,圓眼突睛,羽冠高高揚起,但不得不令人生疑,因為與之前考古出土的鳥文物極度不符。儘管這隻金鳥是先秦圖騰的說法得到了廣大的認可,但也有權威考古家稱這件文物「極度怪異,根本不是圖騰的象徵,而是秦人專門製作的陪葬之物」。

相關焦點

  • 三星堆遺址為什麼被禁止挖掘?考古家:看看出土的文物,不敢研究了
    ——雅各布 說起我國的考古發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陵,要麼就是發現了千年不朽溼屍的馬王堆漢墓。但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有時候僅僅是一鋤頭,就能夠挖出一座大型古墓,秦始皇陵兵馬俑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 兵馬俑坑出土一秦劍,一劍劃破12層紙,考古家:改寫科學
    之所以有如此稱號是因為兵馬俑坑出土的秦俑以及其他秦代文物非常的震撼,能夠使世界都為之震動。想必秦始皇陵以及兵馬俑坑的發現過程以及民間傳說大家都有耳聞,今天說一個關於兵馬俑坑中出土的青銅劍。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的外形基本一致,或者說目前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外形上是非常相似的。
  • 梁莊王墓三次被盜未遂,考古家「搶救性挖掘」,墓中遍地黃金
    中國歷史上被盜掘的古代帝王將相之墓數不勝數,但數次被盜卻未得手倒不多見,今湖北省荊門市的梁莊王墓就是如此,先後三次被盜未遂,直到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考古家「搶救性挖掘」,出土了非常的珍貴文物,如銀器、銅器、鐵器、陶瓷、玉器等等,共出土了5300餘件隨葬品,其中有32斤黃金文物
  • 三星堆遺址為何被禁止挖掘?專家:看看出土的文物,不敢研究了
    直到1980年時,社會穩定,所以才有了考古專家對三星堆進行挖掘。然而在三星堆遺址中出土的一件青銅文物卻與《山海經》中記載的這種神樹的形象極為符合,甚至可謂是完全一致了。 於是考古家們又將這件文物命名為和《山海經》中記載的神樹相同的名字——青銅神樹。 因此這件文物的出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先不論這件青銅文物本身的歷史價值,單單以這件文物來研究《山海經》的傳說是否屬實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 老農:別來挖我家祖墳!考古專家:古墓是國家的,由不得你!
    考古學家通常使用科學方法來拯救和挖掘古墓。與盜墓不同,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合理和永久的方式保存中國歷史遺產,這樣我們的後代就能更好地了解古人的生活以及古代王朝的發展和興衰。因此,考古活動是一門必要的學科,值得後人發揚和重視。
  • 秦始皇陵在什麼條件下才會被考古挖掘?答: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秦始皇陵的挖掘,將會對當地產生輻射極強的經濟效益,堪比數次拆遷後的所得收益。但是在未觸發挖掘機制之前是絕不可能隨意挖掘的!挖掘機制包括什麼呢?其一可能遭到毀壞性破壞,其二有著極其先進的文物保護技術!秦始皇陵的誘惑太多作為中國歷史上第1位皇帝嬴政,他本身就有著很多的謎題,而秦始皇陵是中國第1批世界文化遺產,第1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毫不誇張的說,在過去的數10年時間裡面,數不清的考古人員對秦始皇陵展現出來了莫大興趣。
  • 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被發現!這座古都真的遍地是國寶啊
    這是全國目前唯一經過科學發掘出土的顏真卿的書跡真品!作為「秦都鹹陽城大遺址項目」的考古領隊,也是本次顏真卿真跡首次考古發現的領隊——許衛紅老師(許老師也是阿信家的作者)接受了央視記者的採訪。顏真卿晚年的代表作之一《顏家廟碑》拓片而這次考古人員在陝西省西鹹新區發掘清理了大量隋唐時期墓葬,其中,3座北魏皇族後裔元氏家族墓葬中出土墓誌四合,元大謙妻子羅婉順墓誌書寫者即為顏真卿,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經由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顏真卿早年書跡真品。
  • 三星堆出土文物令人驚訝,竟是這樣東西,考古學者為何不繼續挖掘
    眾所周知,北緯30°是一條看不見的曲線,是一條地理學家為方便研究地球而畫出的虛擬的線,在十九世紀初,我國在這個範圍附近發現了三星堆遺址,但是三星堆裡出土的文物卻令人驚訝,竟是這樣的東西,那麼考古學家為何不繼續挖掘呢?
  • 從東北到西南,考古家不斷出土「真龍」,莫非龍真的存在?
    一直到上世紀時期,考古專家從東北到西南不斷出土真龍,人們才疑惑莫非龍真的存在?而說到「中華第一龍」的出土要追溯到1987年的時間,當年河南省人民為了解決工業和城市居民用水問題,在濮陽市西南城處修建一座調水池時無意中挖到了一座歷史遺址。這些遺址就是後世極為有名的仰韶文化遺址。專家對這片遺址進行研究時,在第四層下出土了由蚌殼擺列而成的龍虎圖案。
  • 安徽挖到清代武舉人墓,挖掘到一半,墓主後代趕來:不要挖我祖墳
    ,只是在安徽的一所學校當中,卻發生一件挖人祖墳的事情。 工頭也在第一時間上報給了當地的文物局,希望他們可以派專家前來查看一番,考古專家在趕到校園之後,立即對現場進行了一番保護,之後考古專家在挖掘墳墓的過程中,判斷出這個墓穴的主人是一位清朝人氏,同時在墓穴中出土的還有大量的陪葬品,甚至還有一頂官帽,只不過令專家感到疑惑的是,這頂官帽上面並沒有任何的標誌,也無法判斷墓主人在清朝所處的官職。
  • 江蘇河水乾涸,千年古墓露出水面,考古家:秦始皇找了大半輩子
    提到秦始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我國封建時代內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功績可謂是非常之大的,而在秦始皇的一生中,他也創造了許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然而,在秦始皇的一生中,卻有這樣一個特殊的遺憾。作為一個國家的皇帝,秦始皇自然希望能夠擁有一把稱心如意的劍,然而,在尋劍的過程當中,秦始皇卻遇到了許多的阻礙。就這樣,秦始皇所尋找的寶劍也成為了一個歷史謎團。
  • 湖南考古發現秦始皇獨特政令,老外:若他瞄向歐洲我們都將說中文
    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同時也是最受爭議的帝王之一。讚揚他的人認為,秦始皇並六國、書同文、車同軌,將原本一盤散沙的中華帝國捏合成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並將大一統的思想傳至後世。
  • 考古家隱瞞至今,史學界或許根本無解
    考古家隱瞞至今,史學界或許根本無解中國古代的遺址當中,三星堆稱得上是最神秘的一個。當時三星堆被發現之後,考古家對此非常的重視,這些文物和中原的文物有著很大的差別。三星堆到底有何秘密?考古家隱瞞至今,史學界或許根本無解。到了1922年的時候,也是民國時期,三星堆當地的農民燕道誠無意間挖出了幾片碎玉,民國的考古家就看中這樣的一個地方,認為這地下肯定有古董。
  • 江口沉銀遺址三期考古出土文物10000餘件 「蜀世子寶」國內唯一
    4月29日上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傳來重磅消息,此次發掘出土文物10000餘件,重要文物2000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金印,方形印臺、龜形印鈕,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
  • 鬼吹燈「九層妖塔」原型古墓考古有新發現,出土大批金銀器
    自2018年起,「血渭一號墓」已出土各類文物1000餘件。最近,考古人員又有了新發現。↓↓↓ 工作人員在墓道和甬道內發現大量隨葬物品,其中包括綠松石、金箔、鑲嵌綠松石的金象、彩繪人形木牌等。 還發現了一個日月對獅的金牌飾,一個鑲嵌綠松石的金鳳釵。 截至目前,這座大墓共發現文物一千餘件,其中金銀器佔有很大比重。這些文物蘊含了大量信息,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 中國大學裡的考古系
    考古系作為大學最冷門的專業之一最近突然火「出圈」與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留守女孩鍾芳蓉一起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熱搜 作為一門大學專業考古系在中國誕生不足百年與其誕生和發展相生相伴中國近代考古學也走過了百年滄桑▲考古研究者在研究長白山神廟遺址出土的獸頭脊飾
  • 當考古遇上「黑科技」——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秘辛
    ,從2016年至今約有5萬件文物出土,這不僅是科學考古發掘的成果,也是多學科「黑科技」合作的結晶。  據了解,早在2016年底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第一次科學考古發掘時,電子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等多家單位,就組建了「江口沉銀」水下科技考古研究團隊。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202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崗上遺址北部居址區和南部墓葬區進行了考古發掘,總發掘面積約1000平米。通過對居址區的發掘可以初步復原房屋的修造方式,即對原始地面進行整體燒烤,再對低洼處填充較大燒土塊,其後鋪墊細碎燒土粒,最後挖掘基槽及柱洞。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朱超介紹,在南部墓葬區共發現墓葬12座,均為土坑豎穴墓。
  • 秦始皇的「手辦」為什麼剛出土就失去顏色?
    審核專家:甘強北京理工大學講師,應用化學博士最近,有一本書引起了人們對秦始皇兵馬俑的關注,那就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結合多年一線考古日記,把自己參與發掘兵馬俑、秦都鹹陽城的故事寫進書中,取名為《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
  • 近代中國第一次田野考古,發現了什麼文物,對中國考古發展有何意義?
    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饋贈,是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環節。而在中國近現代的考古工作中,發掘規模最大,影響意義最為深遠的考古遺址莫過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在這個過程中文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安陽遺址的發掘起因是無意間被發現的甲骨,而之後大量青銅器等文物的出土則讓商王朝,這個距離我們三千餘年的王朝得以被世界所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