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的我們,步入中年的界限,面對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的叛逆和自己曾經的叛逆,在時空交錯中重疊。當他們拽拽的高唱華晨宇的《我管你》時,我就會想起鄭智化的《年輕時代》。你看,我們也有曾經的青春不羈啊……
那時候的我們「有一點瘋狂,有一點呆」對一切新生事物無比好奇,又不知所措。沒有人告訴我們該如何去面對青春,那時候還不流行心理輔導。「襯衫的紐扣,要故意鬆開幾個,露一點胸膛才叫男子漢」男生都愛這個打扮,嚴格執行了歌裡的樣版,導致周一全校升旗後,校長講話說:「你們一個個的不把衣服穿好,露著胸脯算怎麼一回事?身材好也就罷了,個個排骨精一樣的,好看啊?」然後男生們勉強多往上扣了一個扣子。
「總以為自己已經長大,抽菸的樣子要故作瀟灑,總以為地球就踩在腳下,年紀輕輕要浪跡天涯」誰沒有在中學時代偷偷學著大人模樣,點燃一顆偷藏的香菸?煙霧繚繞中,臉上擺出自以為的迷茫,然後被嗆到滿臉通紅。那時候,成績考差了,調皮被叫家長了,都是對我們來說,無比「悲慘」的事情,怕挨罵怕挨揍,好像都產生過離家出走的念頭,想像著離開所在的地方,去陌生的世界裡闖蕩。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什麼是危險,只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盲目的自信。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真的付諸於行動,我們就像在洞口睜大眼睛左看右看的土撥鼠,沒有大鼠的引領,始終不敢邁出洞口。
「口袋裡沒錢,名堂倒是很多,爸媽念個幾句,就嫌囉嗦」那時候幾毛錢的方便麵就是拉幫結夥的有力物資,每天我們總要想出一些鬼主意來「充實」我們的生活:地裡掰了玉米烤吃個滿嘴黑,操場圍牆偷偷畫一牆的漫畫,翹課團夥湊分子吃涼皮……反正,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愛幹一些爸媽不讓幹的事,然後,有挨揍的有禁足的,過幾天就聚在一起互相「攀比」慘狀,互相吐槽自己爸媽的嘮叨。現在卻在感慨:那個嘮嘮叨叨的人,已經不在了……
鄭智化的歌,總是能引動中年的我們內心的震顫。都說回憶過往代表著老去,眼前的孩子都比我們高了,又怎能不老去?耳邊回想著《年輕時代》的旋律,面對孩子的叛逆,似乎多了一份理解和寬容。一代,一代,重複著,又改變著,就這樣,周而復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