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群眾推薦、基層遴選和評委會綜合審議,擬確定杭州市郵政分公司投遞員陳仕清等33例為2020年11月浙江好人,現予以公示。
公示期從2020年12月15日起至12月17日止。公示期間,各單位和個人對上述人選在模範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遵紀守法等方面如有意見,均可來電、來信向省委宣傳部公民道德建設處反映。個人反映請署真實姓名及聯繫方式,單位請加蓋公章,信件有效日期以郵戳為準。電話:0571-87051454 。地址:省行政中心3號樓省委宣傳部公民道德建設處,郵政編碼:310025。
助人為樂(10)
陳仕清
陳仕清,男,1974年9月出生,杭州市郵政分公司投遞員、杭州市志願者協會陳仕清服務隊隊長、杭州市功勳志願者、浙江省傑出志願者。自2006年參加杭州市志願者以來,他始終以「學雷鋒」為原則,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服務精神,在認真完成投遞工作之餘,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工作,先後參加了G20峰會志願者、每月15號的瓶窯鎮黨群志願者等活動,並成為浙江省志願無償捐獻眼角膜的志願者之一。截至目前,陳仕清已累計為老人服務2萬多人次,服務時間達7552小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他當初加入志願者的初心。(杭州)
黃河
黃河,男,1989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德清縣新安鎮社會事務辦副主任。作為一名紅十字工作者,黃河一直遵循「人道、博愛、奉獻」的理念,在發動大家參與的同時,他帶頭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2018年8月登記入庫,經過血樣採集,進入了中華骨髓庫。2020年4月黃河得知自己與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對成功,他當即表示願意捐獻。6月5日上午,他在浙江省中醫院,捐獻286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成為了浙江省第569例、湖州市第1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也是湖州市第一位機關幹部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湖州)
陸秀珍
陸秀珍,女,1922年7月出生,籍貫浙江平湖,平湖市乍浦鎮港龍社區居民。年輕時,她在條件極為艱苦撫養6個孩子的情況下,幫助重病鄰居代為照顧嗷嗷待哺的嬰兒,待其病癒後「完璧歸趙」;退休後,她又利用閒暇時間免費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社區困難居民做起了布鞋。雖近百歲高齡,但陸奶奶每年製作大大小小的布鞋600多雙無償贈送。退休至今,她已經贈送近萬雙手工布鞋,惠及剛出生的嬰兒、七八十歲的老人。鞋子雖小,一針一線傳遞的卻是老人質樸無私的大愛。因長期做手工布鞋,街坊鄰居都叫她「布鞋奶奶」。(嘉興)
黃成民
黃成民,男,196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安徽渦陽,紹興皇仕嘉佳紡織有限公司銷售員。自從在山東有過一次獻血經歷後,黃成民便對獻血這項公益產生特別的熱愛和執著,憑藉著這份感情,無論到哪他都會留下獻血足跡,從1999年至今他已累計獻血180多次,獻血量達20多萬毫升。他熱心於公益志願服務和幫助他人,多年來累計義工服務時長達2000多小時,並在造血幹細胞和遺體無償捐獻書上簽字。20年來,他用熱心和行動感染和帶動著家人、朋友、同事和周圍人一起加入其中,他的妻子和孩子也成為了他的「戰友」,紛紛加入獻血和志願服務隊伍,他的妻子目前已累計獻血40多次,獻血量達近15000毫升。愛心無止境,剛滿50周歲的黃成民說,「這份偉大的事業我會一直進行下去!」曾獲「全國無償獻血金獎」,浙江省無償獻血「特別奉獻獎」和「之江杯獎」,紹興市無償獻血「奉獻獎」「促進獎」「五星獎」「執著奉獻獎」「傑出貢獻獎」,2020年入選「紹興好人」。(紹興)
吳蘭英
吳蘭英,女,1973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義烏市學習雷鋒公益協會會長、協會發起人。她帶領志願者在每月5日開展「雷鋒進村居,服務進萬家」活動,6年來為群眾理髮、修家電、心理諮詢達22萬餘人次。她發起「愛心書包漂流」「春蕾計劃」等助學活動,為5萬多中西部地區貧困家庭兒童送去愛心。她成立「陽光幫扶」工作室,幫助拘留人員法律援助、心理疏導3200人次。她成立抗疫突擊隊,開展「紅色代跑」服務,為群眾運輸物資、免費理髮。先後被評為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金華市優秀志願者等榮譽。(金華)
張海君
張海君,男,1972年6月出生,籍貫舟山普陀,普陀區東港街道陳家後村村民。他是一個熱愛唱歌的普通村民,懷著對社會公益慈善熱愛,通過唱歌募得善款,給貧困家庭帶去生活的希望。2013年底,張海君在《1818黃金眼》上看到了「彩虹計劃」,當時他就萌發了一個念頭,要用自己唱歌的特長為這些孩子募集善款。當年12月,他就通過「彩虹計劃」平臺為貧困山區的孩子送去了5000餘元的善款。7年來,他共募得善款7萬餘元,分32次捐給有困難的家庭。受他幫助過的有同村的村民,更多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曾獲舟山好人榮譽稱號。(舟山)
莫蕙闌
莫蕙闌,女,1984年12月出生,籍貫浙江玉環,玉環市楚門鎮文玲書院公益教師、文化員。她長期從事傳統道德文化推廣傳播事業,始終堅持開辦公益國學教育教學。從2014年起,她開設陽光愛心公益國學誦讀班,每周末常態化開展無償教學,通過德育故事、親子共讀國學經典的形式,讓孩子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薰陶,並將其經驗輻射到幹江、龍溪等鄉鎮,培育出一批優秀學子。同時,她還帶動學生和家長,讓更多人參與到公益國學教育中,公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曾被《新聞聯播》報導。曾獲台州好人等榮譽。(台州)
施探薇
施探薇,女,1949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仙居,仙居縣政協退休幹部。與老勞模一起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更好地發揮勞模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她一直不變的初心。她接連帶頭創建了仙居縣勞模義工服務隊、老勞模護苗志願服務隊,7年來,志願隊結對了4所革命老區所在地的小學,創建了「老勞模護苗志願示範基地」,每年帶領省市模範先進集體的志願者到護苗基地進行送教慰問,向山區小學捐贈教學用品和體育活動器材。此外,她經常組織勞模集體和個人,開展送戲下鄉、志願理髮、醫療服務、反邪教宣傳、科普教育、農技諮詢等志願服務活動。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科教興農創業標兵、浙江省勞動模範、2020年度浙江省最美志願者、浙江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浙江三八女紅旗手、台州市十大傑出女性等榮譽。(台州)
金美雲愛心志願服務隊
金美雲愛心志願服務隊成立於2008年,由中國好人金美雲等愛牽頭成立,共有56名成員。他們本著「實實在在做事,關注弱勢群體,弘揚良好風尚」的理念,發揮企業家、鄉賢等能人志士的作用,開展抗疫救災、資助貧困學生、照顧孤寡老人等志願服務活動,樹立「大愛臨海」志願服務精神旗幟,實現志願服務精神「傳幫帶」,有效推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2019年9月起,金美雲志願服務隊設立每月9號為「固定服務日」,定時定點為轄區群眾送溫暖獻,共開展志願服務300次,服務群眾萬餘人次。疫情期間,志願服務隊籌集醫藥口罩等抗疫物資捐贈給一線工作者,並成立「媽媽味道服務團」,為復工企業提供近千份愛心餐。(台州)
藍銀燕
藍銀燕,女,1981年11月出生,籍貫浙江景寧,景寧縣青少年事務發展中心副主任。藍銀燕自2016年2月開始邁出公益的腳步,就再也沒有停下。她策劃並親自參與了大小百多次志願公益活動。2017年3月11日成立景寧公益小天使項目,圍繞「愛在童年·益在未來」八個字組織開展100餘場活動,參加小天使5000餘人次。2019年7月,她和朋友註冊了景寧縣青少年事務發展中心,參與「關愛留守兒童·希望小書房」項目,該項目目前已讓50位兒童受益;對接浙商銀行彩虹計劃項目,已為14位同學爭取到資助款;參與以120位低保、困境兒童為幫扶對象的「煥新樂園」項目;參與其它志願服務80餘場,如三城聯創、百山祖國家公園創建宣傳、景區城創建、文明縣城創建、為一線工作人員送清涼等志願服務活動。目前已累計參加公益時長1537小時,她用自身言行傳遞著愛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鼓舞人。(麗水)
見義勇為(5)
馬家瑜
馬家瑜,男,1987年6月出生,籍貫溫州平陽,平陽縣騰蛟鎮平棋村人。2020年10月6日下午,馬家瑜與朋友在金田社區溪流邊垂釣,當聽到「有人落水了,救人啊!」,他立即跑了過來,跳進湍急的水中,在水中4次營救,救起2人,在試圖施救最後一位落水者時不幸遇難,他的生命被永遠定格在34歲。在騰蛟,講起馬家瑜,大家都讚不絕口。2016年的颱風天,平棋村需要及時轉移群眾,馬家瑜跑前跑後地幫忙;村裡因受颱風影響而滿水時,人員轉移現場也有馬家瑜的忙碌身影……哪裡需要幫助,他都願意伸出援手,有什麼事也總是衝在最前面,這次救人,也是他跑得最快。馬家瑜的英勇事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令無數人感動落淚,光明網、新華網、人民網、浙江日報、溫州日報、學習強國等媒體也紛紛刊發報導,點讚肯定馬家瑜的見義勇為精神,弘揚社會正能量。(溫州)
馬斌
馬斌,男,1997年7月出生,共青團員,南潯區南潯鎮朱塢村美團站點送餐員。2020年4月30日凌晨,馬斌在送餐途中看到一名女子情緒低落,坐在南潯人民醫院附近一座橋的橋欄上欲跳河輕生。他一邊報警,一邊觀察女子。突然該女子從橋上一躍而下,此時救援警力還尚未到達,馬斌二話不說,緊跟著跳下河,遊向該女子。隨後,民警和輔警趕到,合力將落水女子營救上岸。同年5月,他在送餐途中發現路上躺著一名男子躺在血泊中,立即撥打120將男子送上救護車。2020年9月,他被湖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湖州市見義勇為二等功。(湖州)
梁旭忠
梁旭忠,男,1968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紹興新昌,新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經濟開發區分局副局長。他不顧自身安危,八年參與應急搜救20多次;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遠赴新疆,為阿瓦提縣的建設出謀劃策;他堅持無償獻血16年,成為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他面對洪水猛獸臨危不懼,逆流而上成功救下屋頂被困女子;他熱心於公益事業30餘年,用幾千個心懷善念的「平凡日子」和一件件隨心所至的善舉,牢牢地守護著真善美的「初心」。曾獲浙江省援疆指揮部系統「優秀共產黨員」,2016—2017年度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2018年入選「紹興好人」,2020年9月紹興市人民政府決定給予梁旭忠記二等功一次。(紹興)
倪德藏
倪德藏,男,1931年12月出生,永康市西城街道烈橋村村民。6月20日下午,倪德藏在河邊散步中,突遇一名小男孩不慎滑落河中,由於連日下雨,水位有2米多深,男孩在水裡浮浮沉沉,情況非常危急。倪德藏二話不說跳入河中摸索施救,幾度失敗未能抓住小孩。憑藉著驚人的毅力,倪德藏老人在男孩第三次浮上來時一把抱住,然後單手划水遊向岸邊,在路人的幫助下合力將男孩救出。救人後的倪德藏飄然離去,面對男孩家人上門答謝,他拒收紅包,只象徵性收下一枚雞蛋。同時把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特別獎的5000元獎金捐獻給了永康市慈善總會。他的事跡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權威媒體報導,全網點擊量超1億,受到廣大網友點讚祝福。倪德藏被認定為浙江省年齡最大的見義勇為積極分子。其事跡得到時任省委書記車俊批示,朱國賢部長專門作出批示2次。(金華)
傅順根
傅順根,男,1961年12月出生,開化縣林山鄉下江村人。林山鄉遭遇超歷史暴雨,山洪突襲衝出來很多「柴火」,咋一看像是一顆「樹根」往洪流裡衝,仔細一看原來是「泥人」,來不及再辨認思考確認,「泥人」一半已經掉入水溝,傅順根奮不顧身衝進洪流,將「泥人」一把抓住救起,不顧自己的一身泥,立刻召集鄉親們幫老人擦拭乾淨,「泥人」原來是鄰居家裡的老人。(衢州)
誠實守信(3)
馮剛
馮剛,男,1929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鄞州,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中山社區居民,現居住於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五林村。1950年2月參軍入伍,1952年作為炮兵觀測員入朝參戰。戰爭的殘酷,讓他的戰友一個個離去,他向戰友承諾,會繼承他們的遺志,為祖國建設奉獻一生。戰時從戎衛國,手握鋼槍,卸甲歸來,教書育人。1955年6月退役後回鄉擔任鄉村教師,紮根山區三十餘年,桃李滿天下。他生活勤儉清貧,省下工資資助貧困學生500餘人;他熱愛藏書購書,8萬冊藏書全部捐贈給社會;他還是奉化區第16位登記的遺體捐獻者。「我的命是戰友給的,我身上的一切都是別人的」,他用一生的行動踐行著他對戰友和國家的承諾。中國之聲特別報導《共和國不會忘記》將其列為首期人物,並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報導。(寧波)
陳孝林
陳孝林,男,1946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嘉善,嘉善縣西塘鎮茜墩村西浜村民。2017年某天,陳孝林得知小宇凡患有先天性腦癱,雙腿殘疾,不能正常上學。為了圓孩子的上學夢,他承諾:「每周除雙休日外,天天上門教小宇凡識字,暫定三年,教字三千。」3年間,給小宇凡上課便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從大字不識到學會讀寫3000多個字,小宇凡不僅文化水平提高了,身體素質也變好了,期間所付出的艱辛只有陳孝林自己知道。2020年,陳孝林又立下新的3年目標,幫助小宇凡學通一本新華字典!他的事跡得到了浙江日報、浙江教育報等主流媒體的報導。(嘉興)
葉文鋒
葉文鋒,女,1967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舟山,舟山市普陀山迎賓飯店負責人。她恪守誠信,真心實意地為客人提供優質服務,保證提供給顧客新鮮足量的海鮮食材,受到顧客的一致好評。她拾金不昧,將顧客遺忘在店內裝有10萬現金的背包,想盡辦法聯繫並送到顧客手上。她致富不忘反哺社會,熱心慈善公益事業,多年來累計捐款170萬餘元,成為普陀山一棵公益「常青樹」。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帶頭關停飯店,並按照約定的薪酬向員工支付工資,令員工十分感動。曾獲全國婦女「雙學雙比」活動女能手、省「優秀農民工」、舟山市道德模範、舟山市優秀政協委員等榮譽稱號。(舟山)
敬業奉獻(7)
徐俊昌
徐俊昌,男,1975年2月生,中共黨員,杭州市拱墅區城市管理應急搶險中心電焊工。18年紮根環衛第一線,電焊槍是他的「掃把」,垃圾車是他的「馬路」,與髒臭為伍、苦心鑽研,自創「燒電焊」工作法,被評為「杭州市城管系統優秀工作法」。近3年來他累計修理環衛作業設備500餘臺次,為單位節省了大量經費;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從不退縮,參與G20峰會、防洪抗臺等保障任務10餘次。為打贏新冠防疫阻擊戰,該同志主動請纓赴一線參加隔離點生活垃圾收運工作,2月1日至2月6日,收運300餘戶次。獲評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勞模模範等榮譽稱號。(杭州)
林海雲
林海雲,男,1975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寧波市北侖區郭巨街道峰南社區黨委書記。紮根基層18年,他始終堅守初心,時刻堅持著對自己的定位——服務群眾的「躬行者」。整治社區居住環境、引導居民文明好習慣,根治拆遷小區「髒亂差」難題,他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推進整治面積近6000平方米,村莊面貌煥然一新;關愛社區老年人,組建3支志願服務隊,打造「1717」為老養老服務網絡,為社區裡1500多名老年人成立居家養老服務站,開辦愛心食堂、愛心理髮室、開水房、洗衣房、電腦室等多功能服;築牢疫情防控「銅牆鐵壁」,當好社區「守護神」,自錄接地氣的方言宣傳音頻,推出方言版防疫知識「大篷車」。他吃在門崗、睡在辦公室,始終衝在戰疫最前線,連續40多天未曾回過家。(寧波)
葉時欽
葉時欽,男,1978年5月出生,民革黨員,籍貫溫州文成,溫州市龍灣區海濱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專職人民調解員,兼任溫州市調解協會理事、龍灣調解協會秘書長。2011年,葉時欽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放棄自己穩定的工作,投身人民調解員的事業。多年來,他不忘從事調解初心、牢記為民服務使命,一心撲在調解工作上,並成立了「葉時欽」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他以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使命感為群眾排憂解難,始終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工作理念盡心盡力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做「楓橋經驗」的積極弘揚者和踐行者,9年來累計受理矛盾糾紛2131件,調解成功2126件,調解成功率99%,涉及當事人5310多人、金額5200多萬元,收穫群眾一致好評,成為了居民身邊的「和事佬」,是群眾身邊的貼心人。為此,葉時欽獲浙江省優秀人民調解員、浙江省「司法為民標兵」稱號、浙江省百佳調解能手、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等榮譽。(溫州)
謝得力
謝得力,男,1991年2月出生,籍貫溫州鹿城,中共預備黨員,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浙江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該同志在馳援武漢期間,任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重症四組護理副組長,認真細緻照護患者,敢打敢拼、吃苦耐勞,並在一線光榮入黨。他的「援漢日記」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點讚為「靠譜」的90後男護士,被《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國家級、省級媒體報導。被授予浙江省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逆行援鄂優秀護士、溫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中表現突出先進個人。所在醫療隊被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溫州)
周仁春、張慧娟
周仁春,男,1977年10月出生,籍貫四川南充;張慧娟,女,1982年5月出生,籍貫安徽阜陽。夫妻二人是嘉興市公共運輸有限公司95路公交駕駛員,他們每天早上5點半發車,末班車要到凌晨0點才結束,一天中相處最久的時光就是中午交接班時候的10幾分鐘。但是因為有自己喜愛的事業,雖然工作忙碌,他們卻倍感幸福,「細心駕駛、熱心服務」是群眾對他們的評價。10多年來,他們早出晚歸,不僅駕駛技術受到同事和乘客的高度評價,拾金不昧、熱情服務、敬老愛幼的品質更是給眾多乘客傳播了城市文明與大愛。在他們夫妻的帶動下,95路線組成員精神飽滿,多年來無違規違紀、無有責投訴,是集團的先進路線組。(嘉興)
奚希賢
奚希賢,男,1933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天台,天台縣赤城街道居民。他是參加玉環洋嶼島保衛戰一等功臣,在身邊戰友犧牲後,他一人奮勇向前,炸敵重機槍,並一人據守險要位置,多次打退敵人進攻,共斃敵23人。在轉業分配工作時,本可以選擇在大城市工作的他,接受組織安排,來到天台基層山區開展衛生所建設,當別的幹部還在打理自家房子時,他已跑遍全縣30多個公社。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等功、三等功等榮譽。(台州)
劉林德
劉林德,男,1934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麗水,原為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副教授,蓮都區巖泉街道雨傘崗村人。2005年,74歲的劉林德放棄高薪返聘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工作職位,回到蓮都區雨傘崗村研發推廣農業技術。經過他多年潛心研究,成功解決了白獼猴桃無法用種子種植的問題。他專注研究如何將美國曼地亞紅豆杉和麗水南方紅豆杉進行嫁接實驗,經過整整8年時間,成功將兩個品種「撮合」,且成活率高達90%。目前他的「南曼紅豆杉」在麗水推廣種植,有力促進麗水地區成為製造並提煉紫杉醇原材料市場。開展各種新品種果樹的引進實驗,包括草莓種植技術、獼猴桃引種嫁接技術、北方大櫻桃嫁接技術等,花費10多萬元共引種上百種新品,免費為村民提供苗木良種和技術輔導。成功試種巨峰葡萄,成為村民新的經濟增長產業和蓮都區主栽葡萄品種,推廣種植面積達3000畝,是蓮都特色農業發展的「引路人」。(麗水)
孝老愛親(8)
樓重衛
樓重衛,男,1962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杭州市上城區湖濱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所辦公室主任。樓重衛母親因病主動提出入住敬老院,此後無論颳風下雨,他一下班就會準時趕到敬老院陪伴母親。在照顧母親時,也會主動與其他老人聊天談心。母親去世後的近十年來,他仍堅持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為他們表演「小熱昏」,讓原本孤獨的老人們有了「家」的溫暖,被老人們稱作「另一個兒子」。曾獲浙江省「最美家庭」等榮譽。(杭州)
徐惠明
徐惠明,男,1955年12月出生,江北區慈城鎮山東村村民。徐惠明與蘇美雲是十幾年的老鄰居,蘇美雲無兒無女,丈夫去世後獨自一人生活。見蘇美雲無人照顧,徐惠明主動將蘇美雲接到自己家中居住,持續照顧了28年 。2008年徐惠明家中拆遷,他自掏腰包為老人租房,並主動補足蘇美雲養老院費用。2016年,92歲的蘇美雲去世,徐惠明為其操辦了後事。作為鄰居,徐惠明主動照顧獨居老人30 年,從未有過懈怠和抱怨,也從未主動要過一分一釐補償。善有善報,蘇美雲生前申請批下的宅基地因拆遷補償百萬元,經過法院調解,50%的款項給予了徐惠明,讓德者有得。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浙江在線等媒體予以關注報導。(寧波)
張月富
張月富,男,1969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安吉縣天荒坪供電所工人。「孝順、勤勞、友善、忍讓」是他的家訓,他以父母為榜樣,同時用言傳身教影響著子女。上世紀九十年代,近親的一個爺爺因終身未娶成為孤寡老人,張月富的爸爸主動把這位爺爺接到自己家中與他們一起生活,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2008年,張月富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擔負起照顧老人的重任,年齡越來越大的爺爺長期臥病在床,將大小便拉在床上,他從不嫌髒嫌累,為爺爺擦洗乾淨,把床單、房間整理乾淨,十幾年如一日,直到爺爺去世,村裡人都為他點讚。(湖州)
潘雨根
潘雨根,男,1963年3月出生,籍貫浙江嘉興,嘉興市秀洲區高照街道新義新村居民。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在高照街道卻有這樣一位女婿,他用20年的悉心照顧堅守在患病的嶽父母身邊,他就是高照街道「最美女婿」潘雨根。潘雨根的嶽母患有乳腺癌和老年痴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丈人因年事已高,神志不清,行動也不便。但潘雨根從來沒有嫌棄過,為了照顧好兩老人,潘雨根每天凌晨4時起床,為老人洗臉、穿衣、做飯,盡心盡力地照顧老人的日常起居。20多年裡,潘雨根沒有睡過一個懶覺,甚至都沒怎麼出過家門。潘雨根的孝行也影響著他的女兒、女婿,傳承著尊親行孝的淳美家風。(嘉興)
朱文美
朱文美,女, 1954年9月出生,籍貫紹興柯橋,柯橋區福全街道新對旗山村對二村人。朱文美堅持25年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婆婆和患重疾的公公直至去世。同時,朱文美多年來堅持照顧本村和鄰村多名毫無血緣關係的孤寡老人。她照顧本村無兒無女的聾啞人肖阿張、照顧孤寡老人老謝,還照顧鄰村山隱新村一位膝下無兒無女、兄弟體弱多病無法互相照應的孤寡老人阿夫直至其去世。曾獲「紹興市敬老好兒女」金榜獎,2020年入選「紹興好人」。(紹興)
龔梅蕊
龔梅蕊,女,1964年1月出生,籍貫浙江金華,婺城區安地鎮三潭村婦聯主席。2000年,丈夫葉文明由於病情惡化導致臥病不起,面對重病母親、年老父親、體弱丈夫、幼兒稚女,龔梅蕊毅然扛起生活重任,贍養老人、照顧丈夫,扶養兒女一件都不落下。為了維持家庭開支,她一天打三份工,每天都是從凌晨5點忙到深夜12點,同時為了照顧家人,她每天頻繁往返奔波,給親人清理、洗漱、理髮、做飯等都安排得妥妥噹噹。為了緩解丈夫病痛,她來回奔波龍遊等地,處處尋醫問藥,每天顧不上自己勞累堅持為丈夫做理療按摩。20多年來,龔梅蕊始終如一,毫無怨言,在她的貼心照顧下,兩位老人安享晚年,丈夫病情好轉,兒女也茁壯成長,她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完整的家。(金華)
鄭美英
鄭美英,女,1966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衢江區中醫院醫共體橫路分院。她是一名基層全科主治醫師,30年如一日堅守在基層醫療崗位,恪盡職守,不管嚴寒酷暑,始終秉承「對待病人如親人」的工作理念,用腳步拉近與患者的距離,為百姓帶去更好的基層醫療服務。(衢州)
周海珠
周海珠,女,1957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青田,青田縣甌南街道崇福村村委委員。40年前,周海珠的丈夫朱懷愷在一次工作中受傷,造成雙目失明,左手截肢。當時,女兒才剛出生10來天。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橫禍,她該怎麼辦?怎麼支撐起這個家?面對困難,她沒有選擇逃離,而是不離不棄,精心呵護丈夫。每天,她都要給丈夫餵飯、幫他洗臉、擦洗身體、陪他散步……40年如一日,她對丈夫的照顧真的是無微不至。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朱懷愷幸福地生活著,他們的孩子也都長大成人,學業有成。在這些年裡,她還不忘盡孝,堅持照顧高齡婆婆30多年,直到婆婆93歲高齡安然逝世。40年來,她把點點滴滴的關愛,傾注在一個重殘人的心裡,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重度殘疾人的家。(麗水)
來源:浙江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