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外表甚至是身體健康方面有殘缺時,家長們是應該把孩子藏在家裡,與社會隔離,還是要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去擁抱生活呢?
不管孩子的先天條件如何,父母都不能夠放棄孩子。儘管道理淺顯,但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夠做到。
林女士今年二十了,這個年齡的女孩本來應該是享受生活,最無憂無慮的,可是林女士卻並非如此。
林女士是不幸的,她患有先天性的小兒麻痺症。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好,所以林女士的父母果斷地放棄了對林女士的治療。
他們還認為林女士既然已經患上了這個病,家人只能認栽把她養在家裡一輩子,讀書、社交都是沒有必要的。
林女士在家一待就是二十年,從未踏出過家門一步。前幾年,林女士學會了用手機上網,並在網上結識了一位男性朋友。
起初,這位男性對林女士的遭遇表示非常心疼,時間久了之後,他還會時不時地來看望林女士。
正當林女士的父母為女兒交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朋友而開心時,他們卻沒想到卻是悲劇的開始:沒過多久,林女士懷孕了,而那位網友則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件事之後,林女士的父母為自己「圈養」女兒導致女兒沒有判斷能力的行為後悔不已,可再無辦法補救,母親絕望地失聲痛哭:是我害了你!
像林女士這種因為患有先天性的疾病,而被家人圈養起來的情況實際上並不少見。
這些父母會認為身體有缺陷的孩子如果出門的話,不僅十分麻煩,還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不如就讓他們一輩子待在家中由自己照顧。
但其實,父母這樣的做法剝奪了孩子的人身自由,很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01家長怎麼對待有缺陷的孩子?
1、向孩子表達愛意
殘疾的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會漸漸發現自己與正常人不同,是有缺陷的、不完美的,所以他們很可能會感到自卑。
這種時候,家長們就應該向孩子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愛意,讓孩子清楚地了解到不管自己是什麼樣子,自己的家人永遠都是愛自己的,感受被愛的滋味。
2、文化教育不能少
像上文中林女士這種情況,很明顯就是被家人剝奪了自由。在如今社會,教育的缺失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文化水平,也會影響孩子完整人格的形成。
不管孩子是怎麼樣的身體條件,想要讓他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九年義務教育是必須要履行的。
有先天身體缺陷的孩子可能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正常孩子,但並不代表他們不能出類拔萃。
02殘障孩子有哪些發展可能?
1、往藝術方面發展
只有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新大膽的思維方式才能夠成為藝術家。上帝為他們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他們打開一扇窗。
雖然身體條件不好,但他們的思維可能更加活躍。藝術跟思想是掛鈎的,所以他們可能會有更強的藝術敏感性,發現別人看不到的美。
2、根據孩子的興趣發展
有一些孩子天生就會對某一個方面特別感興趣。就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智力障礙指揮家舟舟。
所以當發現孩子對某一方面有興趣時,家長可以適當進行引導,把孩子往那一方向進行培養,也能夠鑄就孩子的成功。
不管孩子的身體條件如何,既然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要對孩子負責任,一定不能剝奪孩子了解這個世界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