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戰爭模式發生變化,各國都在朝著信息化、智能化和無人化方向發展,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無人作戰平臺。中國的新型戰鬥偵察型無人作戰車輛UGV正式亮相,並且已經開始服役。外界普遍認為,這款UGV就是此前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銳爪1」無人戰車。
「銳爪1」無人戰車
早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銳爪1」無人戰車就已經正式亮相,它由北方工業公司研發,察打一體化,不但可以執行打擊任務,還能進行戰場偵察。按照定位,它的主要任務是為班排級單位進行偵查、探測和監視。一旦需要提供火力支援,它所搭載的7.62毫米口徑機槍,也將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可以說,UGV的性能已經對標了美俄同行的水平。
其實,在無人作戰平臺的研發上,美國和俄羅斯一直都處於領先地位。美國是最早提出軍用機器人的國家,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就已經展開了有關的論證,並且證明了機器人在戰爭中的可行性。不過,美國的戰鬥機器人一直都在以輔助者的身份執行任務,譬如巡邏、排爆和偵查等。
101空降師
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軍在伊拉克使用的機器人。在沙漠風暴軍事行動中,美軍憑藉遙控機器人發現了隱藏的敵軍士兵,除此之外,101空降師也利用機器人對機場跑道進行清理和檢查。在戰場上,這種機器人對士兵的幫助非常大,獲得了一致的肯定,它為士兵提前探知了敵人的存在,掃清了行動路徑和爆炸裝置。
除了美國之外,俄羅斯在這方面上的表現也比較突出,進度也比較快。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期間,俄軍就曾經配置了大量的機器人作戰,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平臺-M」履帶戰鬥機器人。相對於美軍表現得「高精尖」有所不同,俄軍要顯得更加簡單粗暴,「平臺-M」型戰鬥機器人搭載火箭發射器,可以實現距離較遠的打擊和殺傷能力。而且,俄羅斯用戰鬥機器人搭建了一個無人作戰網絡,由指控系統、火炮、前線戰鬥機器人組成。
而相對於美俄兩國的戰鬥機器人,中國的UGV有一個相當獨特的優勢,那就是「白菜化」。這一點,中國早就憑藉自己的軍貿,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而且,戰鬥機器人這一裝備也的確需要儘可能的壓低生產和使用成本。首先,解放軍的軍隊規模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以班排為單位進行配發,規模一定是不小的。其次,在戰爭中,這類武器裝備的消耗量將是巨大的,因為它們將替代士兵行走在最危險的地區,如果跟不上消耗就會出現問題。
俄羅斯的天王星-9已在敘利亞接受實戰檢驗
總而言之,雖然我們現在還不知道UGV的具體服役數量,但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隨著官宣服役,我們的地面作戰能力、信息化能力都將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