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外出叫爸爸吃飯,獨留孩子在家,結果孩子毀了,家也沒了

2021-01-12 育兒寶

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知道,孩子雖小,照顧起來卻十分費勁兒,有時候真是恨不得變個分身出來。生活中難免有些緊急情況,家長只是一小會兒沒看住,卻偏偏遇上了意外。在雲南就有這樣一個例子,寶媽留孩子一個人在家,回來時孩子和家都被毀了,實在是發人深省。

孩子單獨呆一會沒事兒?寶媽回家後卻發現,孩子和家都被毀了

之前在雲南發生過這樣一起本不應該發生的意外,實在是值得所有家長警惕。

當時寶爸正在地裡幹活,寶媽看飯快好了就準備去叫孩子他爸回來吃飯。想著就在家附近的菜地裡,孩子也還小不會搗亂,便把孩子獨自留在了家裡出門了。

可誰曾想,寶爸寶媽回來時,廚房著起了大火,被放在廚房的孩子正號啕大哭著。原來寶媽做飯時把孩子放在了廚房方便照看,出門後沒人看火遞柴,被燒了一半的柴火就從灶裡掉出來引發了火災。

即便火災很快被撲滅,但孩子的皮膚還是被嚴重燒傷,高昂的醫藥費也讓這個家庭更加風雨飄零。看著遭罪的孩子,寶媽一遍又一遍地懊悔:如果當時自己沒有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也不會孩子和家都被毀了。

確實,家長應該儘可能地保證孩子在自己的視線範圍之內,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畢竟生活中有那麼多意外情況,孩子也有腿有腳。那麼孩子的安全就沒法保障了嗎?其實最好的方法是教會孩子自己保護自己。

這些生存技能交給孩子,家長至少能省一半的心

有意地給孩子介紹危險物品

在平時生活中家長就可以有意地給孩子介紹危險物品,比如打火機、煤氣灶、剪刀和插座等物品等都不能隨意觸碰玩耍。千萬別認為這沒多大必要,當孩子對危險有一顆敬畏之心就已經能夠避免很多沒必要的危險。

儘早教會孩子撥打緊急電話

當孩子學會說話數數後,家長就可以儘快地教會孩子撥打像110、120、119這樣的緊急電話了,當家長不在身邊甚至是家長發生意外時,孩子也才能儘快尋求幫助。

等孩子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育之後,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儘快背下自己的電話號碼,總歸是有利無害。

嚴厲禁止孩子的危險行為

孩子總是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所以有時候很多危險可能都是孩子自己給自己造成的。所以當家長看見孩子在玩剪刀玩火時,一定要嚴肅地批評制止孩子。這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家長可以在緊急情況的時候放心離開一會,還能避免孩子闖下大禍。

即便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識,但也無法完全避免意外的發生。那麼當意外發生時,如何自救才能把危險降低到最小就成了重要的課題了。

這些急救知識太重要,家長和孩子都該知道

燙傷:一衝二脫三塗四蓋送

燙傷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傷口,很多人都知道應該用冷水衝,但很多人也就僅僅止步於此。

確實,被燙傷後應該先用冷水衝洗10-30分鐘,如果是受傷部位是臉部等不方便淋衝的部位可以用冷毛巾覆蓋,並及時更換毛巾。

在衝洗完畢後再脫去衣物,否則太早脫衣服可能會給傷口帶來二次傷害,如果傷口與衣物粘在了一起,可以用剪刀剪開。

如果燙傷部位傷勢不是很嚴重,一般來說自行塗一些燒傷膏和京萬紅就可以了,但切記不能塗抹醬酒和酒精,否則只會加重傷勢。

如果傷勢較重,那麼加重在做完第一二步後應硬塊用紗布或者乾淨毛巾蓋住受傷部位,前往醫院向專業人員求救。

進食噎住:海姆立克急救法

小孩兒吃東西快,什麼東西都喜歡往嘴裡送,很容易被噎住,家長們面對這個問題喜歡用拍打孩子背部或者將手伸進孩子嘴裡去取,但這樣的做法其實很容易導致異物更加深入呼吸道。

最好的方法是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就是壓迫孩子肺部下方,用肺部裡的氣壓將異物衝出。

溺水:確認口腔清潔再急救

溺水以後應該做人工呼吸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但很多人尤其是家長由於救人心切,很可能會把孩子救上來以後就開始人工呼吸,其實這是非常不對的。

第一步應該是確認孩子口腔無異物,有的話則需要清理,然後再進行人工呼吸,否則就很容易把異物吹進孩子呼吸道裡,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緊急情況。

照顧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孩子的安全,這其中可能有很多情況都是家長們之前沒有經歷過的,提前學習相關知識,家裡常備基礎藥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家認為孩子受哪種傷最難處理呢?

相關焦點

  • 為陪寶媽試衣服,寶爸獨留孩子在遊樂場,寶寶的反應讓人心疼
    過一陣後爸爸回來接走了,而爸爸離開的原因也讓人很無語,原來是寶媽在商場裡試衣服,選不好買什麼樣的,一通電話打去叫孩子爸爸幫忙看一下。不得不說,孩子的爸爸真的心大,這麼小的寶寶,直接就放遊樂場離開了,而孩子的媽媽也心大,寶爸陪著孩子玩,被自己叫去挑衣服,看到寶爸沒把孩子帶來還能安心地繼續挑?
  • 「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問孩子這話的人可以閉嘴了!
    就拿「逗孩子」這件事來說,大人們問孩子的一些問題簡直是自帶「坑娃」屬性。相信沒幾個人童年沒被人問過「爸爸媽媽你更喜歡誰?」這個問題吧?這可謂是繼「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來,給叔叔阿姨表演一個」之後深刻毀童年的問題之一。雖然問這個問題的人,不一定是藏著什麼私心,但卻一定是抱著一種取樂的態度。
  • 孩子: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陪我,我就長大了
    人們都在說,七歲之前,家是孩子的全部,上小學時,家是孩子的每個夜晚,上中學時,家是孩子的每個周末,上大學時,家是孩子的每個寒暑假,工作時,家是孩子的每個春節。父母一直忙忙碌碌,可是,孩子只想說:爸爸媽媽,再不陪陪我,我就要長大了。
  • 「你爸爸叫什麼?」孩子回答後全班哄堂大笑,老師:聽媽媽叫多了
    案例小文(化名)是一個幼兒園老師,前幾天看了一個新聞,讓小文感到很擔心,原來是一個小女孩從幼兒園跑出去之後,沒有找到家,被警察叔叔發現後卻不知道父母的名字,整件事情就變得很麻煩,於是第二天,小文就決定問問班裡的小同學,看看大家都知道不知道自己家長的姓名。
  • 在家就能玩的簡單親子遊戲,爸爸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大家好,我是小可樂媽媽,家有三歲小男孩,用最簡單易懂,平凡樸實的文字,分享育兒心得。現在幼兒教育提倡「寓教於樂」,會玩的孩子更聰明,今天就來推薦幾款在家就能陪娃玩的簡單小遊戲。媽媽先藏起來,孩子找。然後調換角色,孩子藏,媽媽找。一開始藏要找相對容易被找到的地方藏,孩子容易找到,就能增加他自信心,等孩子熟悉遊戲規則,就可以藏得深一點了。能三人一起玩更好,爸爸媽媽不在,爺爺奶奶也能帶著玩,簡單歡樂的小遊戲。蘿蔔蹲:建議三人以上一起玩。
  • 留6歲孩子獨自在家睡覺爸爸出去辦事?結果孩子出門尋找家人時迷失了
    隊員注意到,小男孩身邊沒有大人跟著,男孩兒看到巡防隊員後告訴隊員說:「剛才睡覺起來發現家裡沒人,找不到爸爸媽媽很害怕,不知道他們去哪裡了,就自己跑出來找,然後就迷路了,找不到回去的方向。」隊員們陪他聊天安撫他的情緒,消除孩子的不安和恐懼,這才問出了孩子家人的信息。
  • 誰帶大的孩子優秀?美國10年調查結果出爐:孩子被誰帶,關係未來
    這種情況下,通常都是媽媽們犧牲自己的工作,留在家裡帶娃;爸爸外出工作扛起家庭重任, 而在孩子的世界裡,父親缺位就成了常態。誰帶大的孩子優秀?美國10年調查結果出爐:孩子被誰帶,關係未來可一項研究調查結果,卻讓這樣家庭模式的父母,心頭一震。
  • 3歲孩子被多家幼兒園勸退,寶媽質問反被打臉:你家孩子沒人敢收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在3-4歲的時候就被爸爸媽媽送去了幼兒園,雖然孩子還小,爸爸媽媽也有很多不舍,但是送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情卻是必須的。幼兒園是孩子向小學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孩子第一次離開父母長輩身邊自己去融入一個集體生活,所以說,孩子到了年齡之後讓孩子去上幼兒園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 夫妻分居4個月沒見,媽媽帶孩子見爸爸,結果卻讓網友笑出眼淚
    ,無論缺少父母哪一方的陪伴,都會使孩子失去一些快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工作的原因,很多爸爸媽媽只能久久見自己家的寶貝一次,時間久到可能都認不出自家孩子來了。02夫妻分居4個月沒見,媽媽帶娃見爸爸由於疫情的關係,有對夫妻迫不得已分居4個月沒見,所以等到各處都暢通無阻時
  • 「你家孩子太內向,長大肯定沒出息!」別讓這句話,毀了你的孩子
    看到她三歲的孩子樂樂闖進了鏡頭,我叫了聲,他不僅沒有回應,還往媽媽身後躲了躲。同事拉出他,語氣裡滿是責備:「沒聽到阿姨叫你嗎?怎麼不吭氣?快問阿姨好。」無論是送幼兒園還是串門,我怎麼說他都不和其他人打招呼,就跟沒聽見似的。」我的寶媽群裡也時不時會有寶媽在抱怨,說自己的孩子不願意打招呼,總是弄得他們很沒面子很尷尬。
  • 童辦調查局 帶孩子外出覓食,爸媽們必帶的產品清單
    ——爸爸媽媽愛用和棄用的護膚品清單》《童辦調查局——最受歡迎的靠譜母嬰公眾帳號清單》《童辦調查局——爸爸媽媽買過最喜歡的玩具清單》《童辦調查局——爸爸媽媽買過最好用&最難用的尿不溼清單》《童辦調查局——爸爸媽媽們最信任的購買渠道以及假貨經歷匯總》《童辦調查局——爸爸媽媽最想和最怕收到的禮物清單》《童辦調查局—
  • 一組漫畫告訴你,孩子喜歡哪樣的爸爸媽媽
    ,也知道父母想讓孩子不要走彎路,所以總是說「這是為你好」去讓孩子聽話,但我們自己心裡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卻一次又一次妥協沒有實現,那種無力感失落感都在崩潰邊緣,緊繃著的神經就差一點就要斷了,但也如片段最後所說,我們明白父母的愛,我們同樣也愛著他們,但崩潰的小瞬間也存在著,無法忽視,說說:父母讓你崩潰的瞬間吧[抱抱]。
  • 3歲女孩站在窗邊哭著找媽媽 獨留孩子在家險釀意外
    女孩光著身子站在窗戶邊哭著要找媽媽,女孩站在窗邊多次抬腿欲邁出窗戶,情況十分危急。關鍵時刻,巡防隊員破拆窗戶,救出女孩。女孩哭著大喊:「媽媽,媽媽。」孩子半個身子趴在窗戶上,窗戶下面是帶斜坡的房頂,情況非常危險。孩子的頭部多次探出窗戶,並想爬出,甚至一隻腳已經邁到窗臺邊。巡防隊員分成兩撥,一撥一邊耐心安撫她情緒,一邊和她溝通詢問相關信息。另外一撥巡防隊員立即趕往女孩家中,發現房門反鎖住,很難打開。屋內女孩哭聲不斷,情緒十分不穩定。考慮到砸破玻璃會傷害小女孩。
  • 爸爸缺位,孩子的心理營養出現哪些缺失,「媽媽是超人」一目了然
    在《媽媽是超人》這檔節目中,不止一位媽媽表示孩子的爸爸什麼都不管,把責任推卸給我們。其實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明星和我們普通的爸爸媽媽一樣,也面臨著父母缺位的問題。大多數中國式的家庭教育都是爸爸負責出門上班賺錢,然後媽媽負責打掃衛生,在家帶孩子。很多爸爸早出晚歸,有時候工作忙,甚至一周都看不到孩子一次。
  • 爸爸媽媽讀給孩子的天文繪本
    孩子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回到家,跟我提到他們今天認識了北極星,北鬥星,還有其他的星座,為此周末我們一起去了一次天文館,第一次去北京天文館,孩子一路上也比較好奇,天文館什麼樣兒啊,都有什麼好玩兒的啊。夏天夜晚出門遛彎的時候,也會給孩子講講天上的星座的事兒,不過我認識的星座並不多,所以去天文館裡去轉轉,孩子也比較有興趣。
  • 葉一茜帶兒女外出就餐,小亮仔吃飯坐姿難看,森碟替母管教弟弟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田亮的逗比可愛大家有目共睹,而慢慢長大的小亮仔越來越像爸爸,活潑開朗,逗比可愛不輸爸爸,甚至還十分淘氣,有父母和姐姐寵著在家裡也是個小霸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有時候就連父母都拿他沒辦法,雖然父母有些管不住他了,但是他卻被姐姐管得服服帖帖的。
  • 看好孩子!家長留2歲娃獨自在家,結果……
    熱心老人麥坤警民聯動一起散發消息幫孩子找家人「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啊?爸爸媽媽呢?」面對湧口警務區工作人員王應球的詢問,小男孩瞪大眼睛不知所措,更加哭了起來。在王應球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安撫下,又拿出手機給孩子看動畫片,孩子才停止了哭聲。
  • 《瑪莎和熊》爸爸帶孩子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媽媽要善於放手
    當然了,這其中也有媽媽的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媽媽能力特別強,加上孩子爸爸要工作,平時用不到孩子爸爸動手,真等到需要的那一刻更本插不上手。有的媽媽,擔心孩子的安全、知道孩子爸爸看不好,也就懶得改造了。其實,就像我們不是天生就會做母親一樣,做爸爸也是要學習的。作為父母的一方,孩子爸爸也是可以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的。
  • 孩子不叫人是沒禮貌?錯,細分1-6歲孩子怕生的6大原因、10大對策
    自家親戚,為什麼會怕生,會沒禮貌不叫人呢?而家宴上,自己平時沒在一起生活的親戚,基本屬於親密關係以外的人,突然對自己的關注,讓孩子手足無措。只有通過不開口,自顧自玩手機來逃避自己內心的緊張感。第二,家長沒有提前在家演練。
  • 「喪偶式」爸爸是家裡負能量?就算媽媽很優秀,孩子也多半沒出息
    天天媽一邊是工作的女強人,一邊又要充當家庭主婦,身心越來越累,可就算經常跑醫院,也沒讓老公清醒,依然對孩子不管不顧,對這個家沒有任何貢獻。 手機能玩一整天,但如果讓他看孩子,10分鐘可能就沒耐心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爸爸更願意將精力放在手機上,也不願陪孩子說話,這種成長環境肯定不利於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