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學名叫:Hami cantaloupe,是經甜瓜改良而來的。古時也稱作甘瓜或者網紋瓜,維吾爾語稱「庫洪」,源於突厥語「卡波」,意思即「甜瓜」。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稱,含糖量高。瓜態 各異,風味獨特,有的發散著誘人的奶香、果香和酒香,但都味甘如蜜,奇香襲人,飲譽國內外。新疆的哈密瓜品種繁多。據有關記錄高達180多個品種及類型。又有早晚熟之分。在眾多品種中又以「紅心脆」、「黃金龍」品質最佳。
哈密瓜不但營養豐富而且藥用價值也高。瓜的大小形狀及皮色、肉色感差萬別,小的不足一公斤,大的十幾公斤;瓜果也是有橢圓形及圓形等多種形態。皮色有白、黃、綠、 褐,上面均布有網狀,斑點和條帶等紋路。肉色分白、綠、桔紅,肉質有脆有軟,種籽有大、中、小之分,還有波曲和扁平的區分。
哈密瓜分布面廣。全區有十三個地區和自治州普遍有種植。名產區有東疆的哈密,南疆有伽師以及吐魯番盆地的吐魯番、鄯善和託克遜三縣。北疆的米泉、石河子、沙灣都是後起之秀。吐魯番和伽師素有哈密瓜鄉之稱。
新疆哈密瓜之所以一直受眾人喜愛,這些都是與新疆優良的氣候密不可分的,而當地農民千百年累計下來豐富的栽瓜經驗,更是讓哈密瓜得以不斷發展。
哈密瓜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水果,不僅肉質豐盛,香味濃鬱,脆甜可口,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是夏季解暑的佳品,哈密瓜不但香甜,而且富有營養價值。據分析,哈密瓜的乾物質中,含有4.6%-15.8%的糖分,纖維素2.6%-6.7%,還有蘋果酸、果膠物質、維生素A、B、C,尼克酸以及鈣、磷、鐵等元素。其中鐵的含量比雞肉多兩三倍,比牛奶高17倍。在每一百克瓜肉中含有蛋白質0.4克,脂肪0.3克,灰分元素2克。其中鈣14毫克,磷10毫克,鐵1毫克。請不要小看這1毫克鐵,它對人體的造血功能和發育有很大關係。哈密瓜肉中維生素的含量比其它水果也毫不遜色。在哈密瓜鮮瓜肉中,維生素的含量比西瓜多4至7倍,比蘋果高6倍,比杏子也高1.3倍。這些成分,有利於人的心臟和肝臟工作以及腸道系統的活動,促進內分泌和造血機能,加強消化過程。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會喜歡吃哈密瓜,那麼哈密瓜名字是怎麼來的?小編就給大家揭秘吧。
哈密瓜是新疆的特產,在清代以前都叫鄯善甜瓜。它以肉質豐厚,香味濃鬱,脆甜可口品質最佳而出名。它改名哈密瓜,由來於康熙皇帝。
相傳,在清朝時期,鄯善、哈密是兩個和睦相處的小國。默合默提夏赫加在哈密稱王。鄯善國王經常送許多上等甜瓜給哈密王。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派理藩院郎中布爾賽來哈密編旗入藉,哈密一世回王額貝都拉熱情款待,多次品嘗哈密甜瓜,布爾賽對清脆香甜、風味獨特的哈密甜瓜大加讚賞,建議額貝都拉把哈密甜瓜作為貢品向朝廷貢獻,是年冬,額貝都拉入京朝覲,在元旦的朝宴上,康熙大帝和群臣們品嘗了這甜如蜜、脆似梨、香味濃鬱的「神物」之後,個個讚不絕口,但都不知「神物」從何而來,康熙大帝問屬臣,均不知叫何名,初次入朝的哈密回王額貝都拉跪下答到:這是哈密臣民所貢,特獻給皇帝、皇后和眾大臣享用,以表臣子的一片心意。康熙大帝聽後思忖,這麼好的瓜,應該有一個既響亮,又好聽的名字,它既產之哈密,又貢之哈密,何不就叫「哈密瓜」呢,康熙言畢,群臣雀躍,齊呼萬歲聖明。正是歷史的誤會,聞名世界的鄯善甜瓜因此而被稱為哈密瓜。
眾所周知,鄯善縣是馳名中外的新疆哈密瓜和吐魯番葡萄的真正故鄉,然而由於百年歷史的誤會,鄯善縣卻成了名副其實的無名英雄,從古至今一冤再冤。新疆流傳的民謠:「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出了個油田叫吐哈,鄯善才是老本家」便是真實的寫照。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發掘的晉墓中,出土了半個幹縮的哈密瓜,在另一座唐墓中又出土了兩塊哈密瓜皮。1980年,吐魯番文物普查隊在鄯善縣達朗坎大阿薩佛教遺址發掘出3塊甜瓜皮,經測定為唐代遺留物。這說明早在1000多年以前,新疆已有哈密瓜的種植,並且曾被列為貢奉皇帝的珍品。
清《新疆回部志》云:「自康熙初,哈密投誠,此瓜始入貢,謂之哈密瓜。」光緒年間進士、翰林院編修宋伯魯的一首詩《食哈密瓜》更是再清楚不過的重述了哈密瓜入貢得名的這段史實:龍磧漠漠風摶沙,胡駝萬裡朝京華,金箱絲繩慎包匭,使臣入獻伊州瓜,上林珍果靡不有,得之絕域何其遐,金盤進御天顏喜,龍章鳳藻為褒嘉。
清初張寅之在其所著《西徵紀略》中更是繪聲繪色地描寫了他在河西走廊目睹當時專給皇帝運送哈密瓜的一番情景:「路逢驛騎,進哈密瓜,百千為群。人執小兜,上罩黃袱,每人攜一瓜,瞥目而過,疾如飛鳥。」如此派頭,足與唐時從南方給唐玄宗、楊貴妃萬裡飛馬貢荔枝的盛況相媲美了。
《新疆輿圖風土考》一書中讚譽道:「闢展甜瓜、西瓜、葡萄種類繁我,無不妙甲於西域」。據《新疆農業概況》民國35年(1946)出版記述:「甜瓜盛產於南疆,北疆較少,全省年產3萬噸以上,著名產地為鄯善、吐魯番,尤其以鄯善產者為最佳。」
1995年,哈密地區因得此瓜命名之利,申請註冊哈密瓜原產地證明商標,沒想到他們的做法惹惱了鄰居吐魯番。吐魯番人考證,哈密王當年進獻的哈密瓜並非產自哈密,而是出自與哈密相鄰的吐魯番地區的鄯善縣,原產地自然不能說是哈密。於是,這個地區針對哈密瓜原產地域證明商標,打了8年爭奪戰,雙方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論證哈密瓜原產地的歸屬問題。結果呢,自然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兩地的爭執讓使問題久久不能解決,而這時候新疆以外的甜瓜隨意使用「哈密瓜」稱謂,而外地瓜由於缺乏新疆獨特的地理條件,品質比真正的哈密瓜相差甚遠,他們以哈密瓜名義上市,使新疆本地瓜聲譽嚴重受損,新疆哈密瓜在全國的市場份額大幅下滑。更嚴重的是,如果再不確認,隨著哈密瓜種植地域不斷擴大,很可能會變成一個通用名稱,甚至如果地處絲綢之路的哪個國家註冊了哈密瓜商標,對新疆哈密瓜走向國際市場將產生極大影響。
這種情況下,2002年,雙方握手言和,組成哈密、吐魯番哈密瓜協會,以協會名義,共同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註冊「哈密、吐魯番哈密瓜「原產地證明商標。2003年8月,哈密瓜終於獲得原產地證明商標。從此以後,除哈密、吐魯番、昌吉、阿勒泰、石河子等地近50個哈密瓜種植區外,其它任何地方如隨意使用「哈密瓜「商標,都將被視為侵權,產自疆內其它地區及國內外的所謂哈密瓜都只能稱為甜瓜。
那麼,根據國家原地產域保護的文件認定,哈密瓜的原地產是新疆50個哈密瓜種植區,其原產地域的範圍還是比較大的,不僅僅是我們認為的哈密地區喲!
以上就是關於哈密瓜名字的由來的介紹,哈密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大家在平時可以多食用一些。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哈密瓜相對比較甜,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好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