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經》必須悟透的成語「大器晚成」。《易經》是詮釋宇宙、模擬宇宙運行規律,彰顯大自然發展變化規律的智慧寶典。古人說:「知莫大於知來」,而易經就是可以把萬事萬物放進去模擬預測的宇宙代數學。由於易經博大精深所以只有長期的感悟、學習、積累最終方能成大器。

「大器晚成」一詞來自老子《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今天從《易經》相關易學高人的經歷來感悟大器晚成者必備的四個條件:1、無私博愛形成的大格局及眼光;2、不為外界幹擾一心鑽研悟透的韜光養晦;3、堅持不放棄、不斷積累形成的量變達到質變的飛躍;4、持之以恆的專注。只要具備這四個條件不管你做什麼?一定可以大器晚成。
下面來思考易學智者給我們的開示:
一、《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給我們的啟示是:不為外界所擾,堅持。
姬昌(公元前1152己酉年―公元前1056乙酉年),姬姓,名昌。公元前1086年左右姬昌60多歲時被拘在位於河南湯陰縣的羑裡城,被拘7年。據說這7年周文王推演周易,現今的周易就是周文王所整理的。相傳經過周文王的悉心鑽研,將其規範化、條理化,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辭、爻辭,人稱《周易》 。周易以簡單的圖像和數字,以陰陽的對立變化,來闡述紛紜繁複的大千世界,充滿變化的特點。從這段與易經相關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周文王無私博愛,以天下為家的大格局,不為外界幹擾,就算被拘也堅持不放棄,他對易經的專注,不斷積累,不斷總結成就了一部奇書。也成就了他自己。

二、王禪老祖(鬼谷子)給我們的啟示:無窮者必有聖人之心
從王禪老祖的弟子:張儀、蘇秦、孫臏、龐涓四弟子,我們就可以略知鬼谷門有多強大了。鬼谷子精於兵法、奇門遁甲、五行八卦之學,後人稱之為王禪老祖。相傳王禪學成後想成就一番大事,可世事難了,被關了7年,在這七年間他悟透了《鬼谷子》。從鬼谷子的「無窮者必有聖人之心」我們可以感悟到沒有大格局、沒有博愛心胸的人是很難悟透《易經》之道的,要想獲得無窮無盡的智慧,只有聖人一樣的心胸和思維方式才能做到呀。

三、邵雍給我們的啟示(專注)長期積累:
《宋史 邵雍傳》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歷,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邵雍學習《易經》達到了痴迷,由於他長期積累不斷感悟方成為一代易學大師,學習邵雍的《皇極經世》你會感悟到他付出的心血,他對歷史的記述非常詳細,也花了非常多的功夫。邵雍詩三千多首,如果仔細分析你會發現他隱藏了一些易經的秘密。邵雍的長期專注、積累使它不斷精進,不斷獲取了天地之間的能量,最後成為一代大師。
還有很多易學大師都是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精力,常人難以想像的專注,常人難以想像的長期積累和感悟方能悟透宇宙大自然間隱藏的規律。這些都能證明「大器必然晚成」。天下人,成就天下之功者必然大器晚成。大器晚成是博愛心與大格局下的不斷積累,是不放棄的持之以恆的專注。什麼時候起步都不晚:「只要你明白:成就大器的條件,大器一定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