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以來,宿遷以決勝全面小康為目標,以美麗宿遷建設為統攬,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美的全面發展道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即日起,宿遷日報推出「你的樣子真美」系列報導,持續關注「美得有溫度、美得有形態、美得有韻味、美得有質感」的「美麗宿遷」建設,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宿遷網訊(記者 楊芹 楊群 見習記者 陳瑾)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家園,那裡有特色的鄉居、怡人的鄉情、可「造血」的產業……在宿遷,這樣一幅幅田園美景,正煥發出鄉村振興的活力,讓你遙想到「綠樹村邊合」「邀我至田家」的美好。
荷塘飄香、碧波蕩漾……近日,記者走進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走在蜿蜒曲折的村路上,宛如行走在水鄉江南。大樹、古井、老橋散發著歷史氣息,荷塘、村落勾起兒時回憶。
近年來,耿車鎮在保留劉圩村村莊特點、歷史遺存、鄉土植物、鄉賢文化等田園風貌的前提下,改建農房300餘套,同步溝通村內水系,健全垃圾轉運體系,新建鄉村舞臺、黨群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不斷增強劉圩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憶往昔,垃圾遍地,臭水難聞,道路泥濘,村難進;看今朝,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們歡聲笑語,生活更幸福……」採訪中,村民們還想起了村裡一位老人寫的這段話。說話間,一波波淺淺的微笑從村民們眼角溢出,更像是從他們心裡盛開的花。
據介紹,耿車鎮還注重統籌,將農房改善與脫貧攻堅相結合,整合要素資源,加快生態農業示範園、循環經濟產業園、電商物流園發展,拓展群眾增收渠道,讓群眾住得好、能致富。這樣的農房改善項目在宿城區還有很多,尤其是今年以來,宿城區牢牢抓住這一民生工程,高質量建設農房項目,努力做到房子、院子、村子面貌同步改善,生態、生產、生活質量同步提升,現已改善1萬餘戶農民群眾住房條件。
白牆黑瓦相得益彰,蜿蜒小路曲徑通幽,飛簷翹角別具一格……近日,在沭陽縣隴集鎮墩前新型社區,村民韋山懷又來到這個即將搬進的新家園。「我們很快就要搬新家了,一起搬進來的有幾百戶呢!」韋山懷說,現在家的樣子,就像畫一樣美!
據介紹,墩前新型社區佔地500多畝,新建房屋900多套,是獨門獨院的樓房。在這裡,農房改善不僅展現在房屋設計、建造層面,還將住房條件改善與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在墩前新型社區周邊,兩公裡範圍內集聚了服飾、建材、花木等10多家企業,可以充分滿足群眾不同的就業需求。
墩前新型社區是沭陽縣新農村新家園的縮影,「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沭陽縣從這份初心出發,打造了一個「農房改善+產業富民」的新鄉村格局。目前,全縣47個重點農房改善項目配套建設了88個產業項目,完成總投資17.09億元,已吸納5000多人就業,帶動增收2000餘萬元。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走進泗陽縣李口鎮八堡村,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讓人覺得格外舒暢。曾經的八堡村只是一個普通的村莊,這幾年,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八堡村逐漸變成了現在這樣一個既有古樸風貌、又有現代氣息的特色田園村莊。
村裡的廣場上、籃球場上、柏油路上,處處歡聲笑語。從土屋到樓房,八堡村充分利用了村莊原有的樹木蔥蘢、地勢起伏、水系貫通等特色優勢,進行改造,先後獲得江蘇省最美鄉村稱號,入選第一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獲評國家級環境整治示範村等榮譽稱號。田園美景把人們帶進了美好生活。
白牆黑瓦的民居錯落有致,披紅吐綠的花草馥鬱芬芳,筆直寬敞的道路四通八達……在宿遷,這樣的「田園鄉村」越來越多。走進這些村莊,你會發現,改變的是家的模樣,不變的是鄉村文化的傳承、濃濃鄉愁的積澱、淳樸善良的民風。眼下,宿遷正在實施新一輪農房改善「百日競賽」,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群眾住進「畫裡」,走入「畫中」,這些新生的家園美出了宿遷「溫度」,讓群眾的心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