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他來了,他來了。
他帶著他的原創動畫來了。
繼《尋夢環遊記》之後,兩年沒有出原創動畫的皮克斯(Pixar)終於來了。
在此之前,因為皮克斯一直出動畫續集,讓不少圈內影評人士都稱:
「皮克斯的黃金年代已經結束了」
「電影續集代表了一種創意破產」
......
於是,皮克斯帶著他的新原創動畫來了。
《1/2的魔法》
Onward
2020.2.21
爛番茄評分達到87%,觀眾評分更是達到95%,形式一片大好。
爛番茄權威評論
但是上映3天,還是個周末,4320家影院,4000w美元票房。
打破了皮克斯史上最差開畫紀錄。
這一次,皮克斯的魔法,不靈了嗎?
1.有點普通的故事
先來看看,這回皮克斯又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這次的世界設定是一半魔法一半現代化城市。
城市裡有人類,有精靈,有半獸人。
很久很久以前的他們,都崇拜魔法,但魔法太難學了,就轉而發展科技。
於是,他們生活的地方就由遠古演變成了我們現代城市的模樣。
故事主角是精靈兄弟倆。
哥哥Barley左,弟弟Ian右
哥哥是個無業游民,沉迷於冒險類桌遊無法自拔。
弟弟是個內向,自卑的少年,非常思念自己從來沒見過的爸爸。
弟弟成年禮的當天,媽媽將爸爸生前留下的魔杖和鳳凰寶石給了他們。
但是因為弟弟沒有念完咒語,只召喚回來了老爸的下半身。
所以他們要趕在魔法消失前,重新找到一塊新的鳳凰寶石,將老爸的上半身也召喚回來。
然而,他們只有一天的時間。
於是哥哥,弟弟帶著只有下半身的老爸,開啟了他們的冒險之旅。
兩人一路上由爭吵變成齊心協力,找到了寶石。
按照往常慣例,擅長親子關係的皮克斯,一定會用父子關係擊中大家的淚點。
可是,這部動畫峰迴路轉,用兄弟情作為淚點的激發。
但「長兄如父」這個觀念,在前期鋪墊的不夠好。
以至於在劇情高潮點的時候,打了大家一個措手不及。
有一種,哭是哭出來了,但是原因卻有些雜亂,不夠清晰。
但,反正不管是為父子情,還是兄弟情,都很好哭。
2.創新是票房的源動力
講完劇情,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這次皮克斯票房不夠好看。
首先疫情原因不可忽視,但《1/2的魔法》首周失利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電影本身。
以創新著稱的皮克斯動畫,這次在創新度上,只是剛剛及格而已。
《1/2的魔法》是一個全新的故事,導演丹·斯坎隆(作品《怪獸大學》,豆瓣評分8.2)自己也參與了編劇。
但沒了《怪獸大學》的豪華陣容,這部電影確實沒有達到皮克斯第一梯隊的水準。
《怪獸大學》編劇羅伯特·L·貝爾德,《超能陸戰隊》8.7分阿德裡安·莫利納,《尋夢環遊記》9.1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這次世界觀的構架,讓人覺得皮克斯偷懶了。
世界觀的構架是皮克斯的原力,《機器人總動員》裡對廢墟未來的架構:
《尋夢環遊記》裡,記憶與彼岸世界的關聯:
《頭腦特工隊》裡,科學的腦內系統的重現:
這些都是足夠完整的異世界,它們擁有自己的規則。
而這一部,因為魔法太難,所以大家都過著現代生活,只有有天賦的孩子才會擁有魔法。
這個設定怎麼看,怎麼都覺得是《哈利·波特》翻版。
其次,在整個故事的設定上。
精靈兄弟帶著爸爸的半個身子去探險,和《老闆度假去》這部歷史久遠的喜劇片很像。
兩個年輕的員工和老闆度假的時候,老闆被人殺了。
為了不被懷疑,他們兩個帶著老闆的屍體度過了整個假期。
這部喜劇片中,老闆的屍體是笑點擔當。
而在《1/2的魔法》中,爸爸的下半身只在闖關遊戲中,發揮了類似石頭的作用。
《老闆度假去》劇照
在情節的設定上,也有不少拼湊的痕跡。
尋找鳳凰寶石的過程,是根據精靈哥哥的卡牌進行指引。
只要稍微了解《龍與地下城》的玩家,就會發現這是一場完美復刻。
《龍與地下城》是一款網路遊戲公司開發,角色扮演的卡牌遊戲。玩家在遊戲過程中可通過特定的NPC領取某一個任務;按照任務條件所要求的收集物品或擊殺怪物等方式達到任務要求。
星爵(漫威世界的超級英雄,克裡斯·帕拉特飾)配音的精靈哥哥,因為害怕死亡本身而沒有來得及和父親道別。
這造成他一直活在後悔的情緒裡,之後隨著冒險又自我和解。
配音現場:左,星爵克裡斯·帕拉特;右,小蜘蛛湯姆·赫蘭德
這和《銀河護衛隊》裡星爵與他父親之間的情節走向相似。
讓星爵的扮演者配音,總是有一些微妙的巧合感存在。
其實這些設定都還好,規規矩矩說的過去,畢竟戲劇情境概括下來也就36種。
看了這麼多年的電影,大家偶爾覺得熟悉,是正常的。
但,設計過那麼多醜萌形象的皮克斯,這次在人物造型上,也不夠原創。
《1/2的魔法》與《霍比特人》裡的角色很像,前者像是後者的Q版創作。
看多了奇幻類型的電影,很容易讓人感覺千篇一律,不夠新穎。
《1/2的魔法》左;《霍比特人》右
所以結合以上,從世界觀設定到人物造型的細節,有不少北美影評家犀利的指出:
「這部作品略顯平淡,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元素,皮克斯有些江郎才盡了。」
3.皮克斯背後的男人
了解皮克斯的人大概都知道,皮克斯整體狀態的下滑,不僅僅是在製作上,還與一個人有關。
約翰·拉塞特。
約翰·拉塞特與宮崎駿
如果說皮克斯實現了動畫從2D到3D的技術跨越,那麼拉塞特就是這些技術的靈魂。
從1995年到2010年,這被稱為皮克斯的十五年。
《玩具總動員》在1995年,《玩具總動員3》在2010年。
這三部曲跨越的時間正好也見證了皮克斯的輝煌。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拉塞特創作的上坡時期。
06年,迪士尼以74億美元收購皮克斯,為迪士尼千篇一律的公主系列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在當時看來,皮克斯成為迪士尼的子公司,對於其後續發展而言,也是穩賺不賠。
於是,約翰·拉塞特重回迪士尼,身份也由不屈於體制的小刺頭變成了拯救者。
迪士尼動畫漸漸回暖,從《魔法奇緣》開始,陸續有了《無敵破壞王》,《冰雪奇緣》,《超能陸戰隊》,《瘋狂動物城》,這每一部的身後都有拉塞特的影子。
《瘋狂動物城》也一舉拿下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超能陸戰隊》當年票房6.578億美元,而《冰雪奇緣》直接達到12.765億。
當然,顧此失彼。
迪士尼急於盈利,即分散了拉塞特的精力,也讓皮克斯的獨立創造性不斷遭到侵蝕。
迪士尼的IP開發策略促使皮克斯更多的開發續集而非原創電影。
這也是後來,皮克斯有那麼多「滑鐵盧」電影的很大一個原因之一。
後來,就到了2017年,拉塞特性侵女同事被曝光。
18年6月,他被迪士尼掃地出門。
此後,皮克斯即便推出了《玩具總動員4》,卻濤聲大雨點小。
和90年代的皮克斯相比,輝煌好像隨著這個男人的離開消散了。
4.皮克斯還是能讓我們哭出來
即便如此,皮克斯的感情牌依然打的很準。
非合家歡的結局,是讓不少人稱讚的地方。
這是一個有遺憾的結局,卻依然讓人覺得圓滿。
最想見父親的精靈弟弟將機會讓給了哥哥;
哥哥對父親懺悔後,也真正承擔起弟弟生命裡父親這個角色。
影片採用了公路片的框架,就像片名直譯過來的意思一樣『前進』。
這樣一個關於新舊世界的碰撞,包含的淚水與成長還是讓人能有所感悟。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支線人物的轉變,那些關於成年世界的桎梏。
「成年人被現實打壓著,變得平庸,內心卻依然有著少年氣和自我;
在某一刻的爆發,可以稱之為耀眼的瞬間。」
就像因為有了汽車,所以不會奔跑的人頭馬。有了摩託,而放棄飛的朋克精靈。
他們不是不想,只是一直在給自己找藉口。
最後他們也成長了,放棄了汽車,學會了飛。
還有片中的兩位女性代表。
苦於飯店盈利,忘記冒險本能的母蠍尾獅。
還有因為母親本能,學會揮劍打怪獸的精靈媽媽。
將女性在事業和家庭兩方面的突破,都進行了刻畫。
這也是皮克斯擅長的,從童話故事散發,讓成年人也跟著思考。
這一次的票房或許是給皮克斯及迪士尼一個危險信號。
不在既有的高度上繼續創新,觀眾是不會買帳的。
電影圈裡,「眼見他高樓塌」的故事,並不少見。
最後,我衷心的希望,皮克斯不要被迪士尼同化。
皮克斯的"技術魔法"以創意,精細聞名,與迪士尼的批量生產還是有些相悖的。
當然,皮克斯也不是只出神作,也做過撲街作品。
不過,《1/2的魔法》這一部還算不上。
下半年還有一部《心靈奇旅》(Soul,延期至12.22上映)。
這張牌究竟怎麼樣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