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全國第一本漫畫文化MOOK
_____研究漫畫 ·快樂閱讀_____
文/馬小褂
《海螺小姐》(以下簡稱《海螺》)最早於1946年4月22日連載在西日本新聞社的《福日晚報》(夕刊フクニチ)之上,一開始只是在福岡本地小有名氣,要說火起來,更多是在作者長谷川町子移居東京之後,主要是兩個時間點。
圖為1946年《福日晚報》上刊登的《海螺小姐》
一是1948年3月起開始在學童社的《漫畫少年》雜誌上連載,這本雜誌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是我說這是手塚治虫後來連載《森林大帝》的雜誌,應該就明白了,這本雜誌是戰後諸多漫畫家的搖籃。同年11月21日,《海螺小姐》開始在東京的《新晚報》(新夕刊)上刊登,該報紙可以說是日後《東京體育報》的前身。這一時期,《海螺》實際上是同時給3家媒體供稿,人氣也逐漸高漲。
二是1949年11月30日,《朝日新聞晚報》創刊並開闢《海螺》連載專欄;兩年後,《海螺》接替美國漫畫《Blondie》的位置,轉移到發行量更大的《朝日新聞》早報,從此開始成為日本眾所周知的漫畫形象。
圖為1963年4月22日《朝日新聞》早報上刊登的《海螺小姐》
無論從哪個時間點算——初次連載時間、同時在3家刊物連載的時間還是登上《朝日新聞》的時間——反正怎麼算,「六十多年」這個說法是不會錯的。
要了解《海螺小姐》是一部怎樣的動畫,我們必須得從漫畫開始說起,因為我要重點強調一個概念,日漫並不是只有戰後開始興起的故事漫畫。我得花一點篇幅來講這個以避免錯誤的聯想理解。不然等會我說到《海螺》是講述家庭生活的漫畫,你聯想到《蠟筆小新》;我提到《海螺》是四格漫畫,你又想起《幸運星》——那我就白廢口舌了,我說的和你想的完全不是一碼事。
我們大多數人對日漫的認識都是通過八十年代以後引入中國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多數是來自三大漫畫出版社(講談社/小學館/集英社)針對特定年齡群和喜好製作的少年漫畫、少女漫畫、青年漫畫等等。對日漫再有興趣一點的,或許會往上追溯到手冢所開創的故事漫畫時代。再往上,赤本漫畫可以認為是日本現代故事漫畫的來源,然後就沒了。我們對日漫的認知,都停留在戰後漫畫的階段。
但是長谷川町子的《海螺小姐》幾乎可以說是兩碼事。因此,我需要各位先把對日本動漫的一切常識先丟開,用經驗來判斷《海螺》是沒用的。雖然同為國民級漫畫,但《海螺》和《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不一樣,和《烏龍派出所》不一樣,和其他我們看的日本漫畫更不一樣,與之類似的漫畫國內都不怎麼引進的。
長谷川町子和手塚治虫是日本戰後初期最有名的兩大漫畫家,但兩人風格截然不同。當今大多數國人只知手冢而不知《海螺》,其實是因為手塚治虫這個「日本漫畫之父」的頭銜,準確應該為「日本現代故事漫畫之父」。從日本漫畫史的角度來看,手冢是革新者;而長谷川的《海螺》從許多意義上,可以說是日本戰前漫畫的繼承者。
認識日本漫畫,二戰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戰前漫畫和戰後漫畫的區別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連載載體。
英文裡對漫畫的分類有著「連環漫畫(comic strip)」和「漫畫書(comic book)」之分,日本漫畫也是如此。戰前的主流漫畫都是連載在報紙上,即「報紙漫畫」(新聞漫畫)。雖也有漫畫雜誌,但當時的漫畫雜誌上刊登的和報紙沒有兩樣。戰後隨著赤本漫畫的盛行,長篇故事漫畫開始崛起,才真正湧現出現代意義上的漫畫雜誌/漫畫書。之後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Sunday》、《Magazine》、《Jump》三大漫畫雜誌的出現。載體的差異決定了戰前、戰後漫畫的諸多特性。
二,題材。
大多數國家早期漫畫總是伴隨著報紙而生,因此漫畫也總是以諷刺漫畫(風刺漫畫、caricature)為主的。這一類漫畫圍繞著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新聞話題,類似於文學中的雜文。日本戰前即是以諷刺漫畫為主,之後在美國漫畫《教教爸爸》(Bringing Up Father)和麻生豐作品《樂天派老爸》(のんきな父さん)的影響下,主流報紙開始大批連載家庭生活題材的連環漫畫。在二戰臨近和戰爭期間,隨著日本軍國化的管制,諷刺漫畫遭到打壓,而家庭漫畫則淪為戰時宣傳的工具。這一期間,長谷川町子也加入了當時的新日本漫畫家協會,合力製作國策宣傳漫畫(翼賛漫畫)《翼賛一家》系列,以描寫戰爭期間的日本模範大家族來鼓舞民眾,宣傳愛國報國之心。至於戰後,大家都熟悉的,什麼題材都有,當然最主流的是冒險、戰鬥漫畫。
三,篇幅格式。
同樣受限於報紙版面,戰前漫畫多為單頁漫畫、一格漫畫、四格漫畫和八格漫畫。戰時四格漫畫走向低迷,而長谷川町子的《海螺小姐》是戰後第一部四格漫畫,象徵著第二次報紙四格漫畫浪潮的興起。而且戰前四格漫畫只是諸多報紙漫畫格式中的一種,排列方式並不固定,橫排、豎排和田字型都有,戰後《海螺小姐》這一批四格確立了豎排四格漫畫的標準形式,也是受到物資短缺、紙面縮小的影響。報紙連載豎型四格的傳統也一直延續至今。至於戰後主流的故事漫畫——格數是什麼,能吃嗎?
圖中早期四格漫畫所舉的例子為麻生豐作品《樂天派老爸》
四,目標群體。
報紙漫畫的主要群體永遠是大眾家庭,而且觀看這一類漫畫的觀眾雖然多,時至今日一些報紙漫畫的知名度都要超過各種少年漫,但是商業價值並不高,《海螺》其實只是少數特例。究其原因,恐怕還是這類漫畫依舊屬於新聞的附屬品,缺少核心讀者。當時的報紙也有婦女欄和兒童欄的漫畫,但對群體需求並無研究,和家庭漫畫沒啥區別。而日本漫畫開始真正走向世界,形成單獨的產業鏈,也是從戰後把目光轉移向兒童向和少年向開始,手冢確實功不可沒。到今天,日本的漫畫市場已經根據各種年齡階段、各類讀者的需求和口味,將市場劃分的非常細緻了。
五,畫風技巧。
一直以來我們說現代日本漫畫起源受歐美畫風的影響,但傳統歐派畫風和迪斯尼以後的美派畫風也是不同的,美國三十年代之前的畫風技巧也全來自歐洲。日本二十世紀初的漫畫受法國和比利時漫畫(バンド・デシネ,Bandesdessinées)影響較大。一直到三十年代以田河水泡為代表的漫畫家才開始受美國迪斯尼動畫的影響,再到戰後五十年代美國文化的強勢入侵,傳統歐派走向沒落。田河水泡創作了日本戰前最著名的故事漫畫《野良犬黒吉》(のらくろ),是長谷川町子的老師,也是手塚治虫的崇拜對象,不過有趣的是,作為弟子的長谷川畫風倒是偏傳統歐派,反而手冢這個野路子長期臨摹之下反而畫風更似田河,田河和迪斯尼的畫風影響了戰後第一批漫畫家。
當然,我圖中《丁丁歷險記》的例子並不恰當,只是比利時漫畫大家比較熟悉這個
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幽默與敘事的側重點。
二戰對於日本漫畫改變的最大意義就在於此,凡是討論日本漫畫史的都逃不過這兩個概念——笑話漫畫(ギャグ漫畫,gag cartoon)和故事漫畫(ストーリー漫畫,storymanga)。所謂「ギャグ」,其實就是英語裡的「gag」,類似於哏、包袱、笑料之類的概念。對幽默和敘事何者為重是一個重大的分歧點。《海螺》就是一部典型的笑話四格漫畫,按照「起、承、轉、結」的結構把包袱一步步抖出來,視角一般不會發生變化。手冢和他之前的田河水泡,所繪的大多是故事漫畫,偏重故事情節,而手冢所採用的將電影鏡頭融入漫畫之中的手法,是現代故事漫畫的基本技巧。手冢的《新寶島》也因此成為現代故事漫畫上的一個重要旗幟作品。
手冢的《新寶島》,注意漫畫中模擬的電影鏡頭感
以上,將每個概念解釋過之後,我再來說《海螺小姐》是一部什麼樣的漫畫就容易多了。這是一部連載在報紙之上的、面向大眾家庭的家庭漫畫、四格漫畫、歐派畫風的漫畫、笑話漫畫,因此《海螺》雖然是戰後第一批漫畫作品,我還是認為各種意義上它是對戰前漫畫的繼承。手冢從漫畫史的角度功績無疑是大過長谷川町子的,但長谷川的《海螺》這一單部作品,沒有任何其他作品的人氣可以與之比擬。
當然,我說了這麼多,如果非要讓我找一個例子來幫助你理解的話,日本漫畫我說了也沒幾個人認識,不過王澤的《老夫子》或者朱德庸的漫畫倒是與之類似。嘻嘻,所以其實上面也可以看成是廢話啦。
順帶一提,三大日本報紙到今天還在連載著家庭四格漫畫,《朝日新聞》上當今連載的是《野野子》(ののちゃん,前作是《隔壁家的山田君》),要說在日本的知名度絕對是超高的,但是國內肯定也不會有幾個人知道嘛。現在的年輕人不都是看漫畫雜誌麼,誰還看報紙這種老古董啦。
說完了《海螺小姐》的性質和歷史背景,再說內容。《海螺小姐》漫畫的內容主要分兩大塊,日常生活笑料中夾雜著一些社會諷刺幽默,是緊貼當時日本社會現狀的作品。我看《海螺》不太多,這一部分內容以引用為主。
什麼現狀?我們從主角的名字聊起。《海螺小姐》中磯野一家人的名字都是以海鮮命名,據說就是因為戰敗後食物短缺的原因——呃,這理由是不是真的我不清楚,姑且一聽吧。
《海螺》在連載早期,有幾類話題是經常出現的,如物資短缺和戰後配給制,如治安混亂和盜竊橫行,如女性地位的提升,如美國文化的強勢入侵,等等,都是戰敗後日本社會亂象的真實寫照。
舉個例子,海螺小姐經常拿家中物品與農夫交換食物,以物換物頗為盛行。有一次她和弟弟鰹去鄉下換食物,路上鰹的注意力被街邊一個魔術師所吸引,他把手帕變成蘋果的行為讓鰹豔羨不已。海螺對弟弟說「等著瞧,這我也會」,然後就把一件和服變成了一袋大米——當然是通過和農夫交換來的。另一個例子,海螺因為對竊賊不厭其煩,在家裡安置了一個「新式防盜陷阱」——一個深坑旁擺著一架梯子,結果真捉到了賊。(因為我找不到漫畫下載,所以這兩個例子來自《Japan Pop!: Inside the World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一書的介紹。)
《海螺》的漫畫確實是涉及到社會諷刺的,但這種諷刺並不辛辣,而是更為幽默平和。她在面對苦難時所體現出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善良品質是日本戰後最為需要的,因此連載後就大受歡迎。讀者很容易從海螺的故事裡聯想到自身的困境,而《海螺》漫畫的幽默使得他們在面對困境時更輕鬆開朗的去面對,而不是太過焦慮。
除此之外,《海螺》也展現出美軍佔領期間所出現的婦女解放運動,以及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45年女性獲得平等的教育權,46年戰後憲法讓日本女性獲得同等的投票權,一系列的法案使戰後女性的社會地位得到大幅提高。《海螺》中的海螺這一女性角色因此也和戰前頗為不同,就目前的眼光來看海螺算是頗為保守的女性,但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
舉例說明,有一次漫畫裡,兩個新女性在路上邊走邊聊政治話題,鰹和他的朋友剛好聽到了,然後評論道:「現在的女人越來越沒女人味了」,這時,畫面轉向兩個中年男子剛購完物在聊醃菜和土豆價格——而中年男性在傳統上是被認為應該對政治感興趣才對的。(這個例子同樣來自《Japan Pop!: Inside the World of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一書的介紹。)
到了六、七十年代,《海螺》開始體現出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裡的種種現狀。引用一段旅日學者劉迪《漫畫與中流意識》中的一段:
例如1962年1月14日這天刊登的漫畫饒有趣味。
第一格:全家外出休假,唯獨母親舟留在家中看門。第二格:一家人郊遊,在一風景明麗處席地而坐野餐,但弟弟鰹卻手舉作業本嚷道:「我的作業還沒做呢」,頗煞風景。第三格:海螺小姐一直忙著打毛線,似乎心中覺得不妥,嘴裡念叨:「我快織完了」,父親磯野波平則嘟嘟囔囔道:「這和坐在家裡吃飯又有啥不一樣」。第四格:妹妹裙帶菜對全家吼道:「真沒意思!」
我們知道,1962年正是日本經濟起飛的年代,兩年之後東京奧運會開幕,新幹線通車。那個時代,日本人剛剛開始感覺到可以從戰後廢墟中脫身,但整個社會高速運轉。這組漫畫表面上看,是諷刺日本人不會玩、不懂休息,只知拼命工作,但在更深層意義上,這組漫畫反映了高速增長對日本社會各方面的影響。
早期海螺是作為一個性格分明的新女性存在的,隨著連載,結婚後就變得更居家了。海螺的丈夫是倒插門入贅的,這被一些漫畫評論家認為是戰前女性解放意識和傳統家庭概念之間的妥協。不過拋開初期有些女性主義的話題不談,社會話題對於《海螺》來說也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海螺》對家庭概念的塑造。
說起傳統日本家庭,日劇/動畫看得多的,應該馬上會聯想到,一個有些頑固而威嚴的一家之長老父,整日料理家務的母親,丈夫平日早出晚歸沒什麼存在感,妻子留在家裡除了家務也就是和鄰裡八卦長八卦短。這個大眾印象就是源自日本60年代經濟飛速發展期,而《海螺》的就是在描述這樣一種傳統家庭,後期大量篇幅都是在圍繞著家庭瑣事展開。拿美國家庭漫畫《Blondie》作比較,《海螺》在初連載時就是被稱為「日本版的《Blondie》」的,從兩部漫畫中可以一窺美日、甚至說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差異:《Blondie》圍繞著夫妻之間展開,而《海螺》更注重三代人之間的親情互動。
_________黑白漫文化_________
如果覺得以上內容有價值,歡迎推薦給其他朋友和在朋友圈轉發。
點擊標題下方「黑白漫文化」字樣,
或者在公眾號中搜尋hbmanga,關注我的公眾帳號。
新浪微博:@黑白漫文化
微信公眾帳號:hbmanga
投稿郵箱:heibaimanhua@126.com
回復【 】內的數字可查看當期內容。如:001,030
【001】鳥山明訪談:《銀河巡警JACO》以外的事!
【002】荒木飛呂彥X乙一《JOJO》對談
【003】松本大洋 X 湯淺政明拉力對談!
【004】美食漫畫、小說與便當
【005】《東京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006】《異獸魔都》林田球訪談
【007】《校園人魚》吉富昭仁-愛情、友情、殺戮!
【008】讀書:《一個人的好天氣》
【009】福山雅治 X 東野圭吾對談
【010】沙村広明—關於女人
【011】井上雄彥 VS 尾田榮一郎對談
【012】《艾瑪》(又名《英國戀物語》)森薰
【013】日本第二代少女漫畫家萩尾望都訪談
【014】谷口治郎受封法國騎士勳章獲獎訪談
【015】《7 SEEDS》田村由美訪談
【016】《我與惡魔的藍調》:平本AKIRA
【017】《All YouNeed Is Kill》原作者-櫻坂洋訪談
【018】甲斐谷忍×尾田榮一郎特別師徒對談
【019】訪談:《惡之教典》作者:貴志祐介漫談創作過程
【020】訪談:松田翔太、戶田惠梨香非常對談—《詐欺遊戲》
【021】專題:新條真由式的愛情觀
【022】訪談:京極夏彥—扔掉固執與堅持,你就會變得輕鬆
【023】漫畫:赤松健《lovehina》(純情房東俏房客)
【024】訪談:鳥山明X中川翔子
【025】安房直子的童話
【026】專題:漫畫《最終兵器彼女》
【027】《荔枝☆光俱樂部》LINE用表情包
【028】《青之炎》原作者·島本和彥的攝影現場完全報導!
【029】七夕特別專題77次告白
【030】日本漫畫發展史上的歧視與偏見
【031】訪談:荒川弘X荒木飛呂彥對談
【032】訪談:筒井康隆—拼命去做喜歡的事情
【033】特殊漫畫家,獵奇大王根本敬
【034】專題:鋼之鍊金術師
【035】訪談:久住昌之的漫畫人生
【036】專題:夏天的《蜂蜜與四葉草》
【037】訪談:《進擊的巨人》責任編輯——川窪慎太郎採訪
【038】甲子園——現實比漫畫更加熱血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