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參與人普的"她"力量:見證從手工填寫到智能化錄入

2020-12-25 甘肅新聞網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統計局統計幹部李惠萍,參加工作三十多年來參與四次人口普查,這次普查雖然做普查顧問,但仍然忙碌在普查一線。 杜萍 攝

  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6日電 (杜萍)「今年,我又有幸趕上了『七人普』,這是我在崗位上最後一次參加全國性的普查工作了,所以要站好最後一班崗。」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統計局統計幹部李惠萍,參加工作三十多年來,僅人口普查就參與了四次,即將退休的她,在這次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雖被安排做普查顧問,但仍然忙碌在普查一線。

  「四人普」手工填寫遇繁簡字難題

  1990年7月份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始,在平川區水泉鄉政府上班兩年的李惠萍,被安排做鄉級普查指導員,指導包片村的普查登記。她覺得「自己太幸運了,要把專業學有所用」。

圖為李惠萍和普查員入戶了解長表登記。 杜萍 攝

  李惠萍說,當時正是農忙時節,她每天早上騎自行車趕幾十裡路到包片村,和普查員一起入戶普查登記,「不入戶發現不了存在的問題。」

  李惠萍說,當時普查表還是手工填寫,要求書寫規範正確。但村級普查員大多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在普查表填寫中,常常是繁體字、簡化字混用,錯字、別字頻繁出現,普查工作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李惠萍從家裡、親戚處、書店收集購買了一批《新華字典》,送給普查員,教會他們查字典。「參加這次人口普查,還學會了一門手藝(指查字典)。」李惠萍對當時普查員的調侃還記憶猶新。

  「五人普」首觸光電錄入,家人上陣幫忙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李惠萍已調到平川區統計局。這次她擔任了區級普查指導員,和另外兩名普查員一起指導全區11個鄉鎮街道、90多個村居委會、800多名鄉級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的工作。

  「這次普查最大變化是由手工錄入改為光電錄入。」李惠萍說,光電錄入首先要對普查表進行編碼。開始時,由於缺乏編碼填寫經驗,試錄入時不是不能識別,就是識別錯誤。多次修改後,李惠萍找到了出錯原因,並一一解決。

  「11個人五個多月都沒休息過。」李惠萍說,通過前期的摸索,普查進入編碼,由於錄入對編碼要求高,所以集中在區統計局完成。她和同事每天從早忙到晚,一直到編碼結束。

  為了節省編碼時間,李惠萍晚上下班後把普查錶帶回家中,讓愛人和兒子幫忙用毛巾擦普查表,方便錄入時不出錯,「這樣節省出編碼時間」。

  編碼完成後,普查表用卡車運到了白銀市統計局統一錄入,「當時拉了半卡車,總共用了20多天才錄完」。李惠萍說起二十年前的事還歷歷在目。

  期間,李惠萍每天核對改錯找原因,母親有病做手術也不能在床前照顧盡孝。「媽媽說有你小妹照顧,你就放心的忙你的普查吧。」她說在家人的支持下,所負責編碼的種田鄉普查表,錄入結束僅有100多處出錯,是該市問題最少的。

  普查結束後,李惠萍被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她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六人普」隨時解答問題用廢一部手機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李惠萍擔任了平川區人普辦副主任兼業務總指導。

  「『六人普』結束後,我的小靈通(手機)報廢了,耳朵也疼了一個多月。」李惠萍說,擔任總指導後,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解答實際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現在那部報廢的小靈通成了她的收藏品。

圖為李惠萍在社區指導普查員的普查工作。 杜萍 攝

  「七人普」雖退居幕後仍忙碌在一線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始,退居幕後的李惠萍不再直接參與普查工作,由她一手帶出來的「徒弟」負責。

  從「四人普」到現在的「七人普」,普查表由紙質版變成電子版,數量由一張增加到四張,普查項目由少到多。普查表填寫由手工到手機(PAD或智慧型手機),錄入匯總由手工到光電,再到電腦程式自動生成上報。普查內容更加全面科學,使用的工具設備更加自動化。「但還是會遇上新問題」,所以李惠萍還會時常下社區指導一線普查員,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十年來,李惠萍共參加了全國性的普查14次,包括人口普查、經濟普查、農業普查、1%人口抽樣調查等。因為豐富經驗,被同事戲稱為人口普查工作的「大姐大」。

  退休的日子漸漸臨近,李惠萍已初步規劃好了退休生活,她想好好陪陪家人,彌補之前忙於工作虧欠的親情,同時她還在工作之餘考了心理諮詢師證書,打算退休後在社區成立諮詢室,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希望到『八人普』時,我在社區繼續為人口普查出力」。(完)

相關焦點

  • 情系「七人普」,人普「寶媽」顯真章
    請大家拿出手上的長表,跟著我一項一項地看過來……」11月18日,在象湖政府四樓會議室裡,蘇雪揚正為全鎮領導幹部授課。她的聲音清脆而響亮,精彩的解說贏得在座的陣陣掌聲。90後的蘇雪揚,是象湖鎮人普辦的一員,此次的七人普她負責指導、培訓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同時還是帶著未滿周歲的「寶媽」。
  • 四經普丨點讚!他們被評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個人」
    四經普丨點讚!在普查單位清查階段,他注重加強與區級部門間的溝通協調,確保普查登記單位不重不漏、應登盡登;在普查登記推進過程中,他積極動員各級政府力量加大核查力度,確保普查登記的數據質量。賈守江: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換來四經普豐碩之果!
  • 耄耋老人與人口普查的7次相遇
    這次普查登記資料我主要是靠手工匯總完成,還要打算盤。普查結束後,鄞縣人普辦給普查先進每人發了一支鋼筆作為紀念品,我到現在還收藏著。從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開始,普查員需要挨家挨戶詢問調查。2000年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我也到了快退休的年紀。我印象中這次普查的報表很「金貴」。由於報表需光電掃描,所以填寫時跳填要劃線,書寫要規範。報表不能有摺痕、不能受潮,填寫完了要送到指定的地方進行電子掃描。
  • 【七人普】等風等雨,我與人普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試點工作 正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 今天,小薇、小迅為大家帶來 一位年輕普查人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感受她的工作熱情吧!
  • 五泉街道 奔走219個小區 普查員「普」寫新生活
    2020年,站在新起點上,有這樣一群人,每天起早貪黑,走街串巷,帶著一個包,一支筆、一張表,一部手機,一個平板電腦,記錄人口數據,用科學的方法細心統計國力,用詳盡的記錄展示大國輝煌,他們就是街道的人口普查員。
  • 全景直擊北京人口普查:從人海「撈人」,精確到個位數
    經歷過三次人口普查的吳國娟覺得她從人口普查工具的變遷上見證了中國科技的發展。 要將中國14億人口精確到個位,人口普查是繁瑣又精細的工作。負責登記2019年11月1日零時到2020年11月1日零時之間出生嬰兒的魏建都不允許自己在數字上出一點錯,「我們街道有35個社區,一個社區漏掉一個小孩的話,那就是35個,三年後,這就是幼兒園的一個班,六年後就是小學的一個班。」
  • 母女齊上陣,奉獻「七人普」——記烏拉蓋管理區普查員張淑玲、關...
    在烏拉蓋管理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員隊伍中,有這樣一對特殊的普查員母女,母親張淑玲是巴音胡碩社區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十年前就參加過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2020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作為社區工作者的她第一個報名參加;女兒關茜雅今年大學剛畢業,在家學習備考公務員,以大學生志願者的身份報名參加
  • 燦爛夕陽紅,照亮「人普」路
    01汪根深木塔鄉橫山村汪根深,曾參加過「三人普」「四人普」「五人普」「六人普」四次人口普查工作,作為村主任,在脫貧攻堅、環境整治、產業發展等中心工作非常繁忙的情況下,為了帶好年輕的普查員,保證高質量完成「七人普」任務,他毅然出任村「七人普」指導員。
  • 她力量!百度李瑩作為2020福布斯中國科技女性獲獎代表出席論壇
    她自2003年開始在百度實習,2004年正式加入百度,曾先後帶領過百度自然語言處理、網頁搜索相關性、spider、網際網路數據研發、複合搜索、推薦與個性化、知識圖譜、AI技術生態等多個業務。現任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集團首席信息官(CIO),全面負責新一代智能工作平臺建設和百度地圖業務,完成了從一線工程師到技術管理者、再到事業部總經理及百度集團CIO的成長。
  • 創新普查方法 切實做好人普工作
    街道辦5次組織綜合業務培訓會,對「兩員」及社區書記進行集中培訓,系統學習普查方案、工作細則和紀律要求,確保普查人員熟練掌握工作流程、表格填報、入戶技巧等操作要求,為此次人口普查提供了人力人才支撐,確保了普查數據全面、準確匯總。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 荔城:爭分奪秒網格藍 加速推進「七人普」
    村裡的老人能否享受到更貼心周全的養老政策?上班的道路何時才能暢通無阻?作為萬千普查員中一員的黃石鎮東源村網格員林嚇妹深知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人口普查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目前,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式登記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她也盡責投身進普查工作之中。
  • 人普大片《點名》即將大結局,想不想看這個街道的「彩蛋」大放送?
    他還把在冊的戶籍人員信息提前填寫到紙質短表上,使普查員在入戶之前就對每戶的戶籍人口有個大致的了解。他家住嘉定新城,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七人普」工作,他把才1歲的孩子託付給了家人。每天早出晚歸,有時加班到半夜,他只好在居委搭起簡單的行軍床休息一下。小杜做事認真負責,很有些「拼命三郎」的風範。從普查小區建築物摸底開始,他身體力行,結合實際情況,逐戶排摸,逐戶調查,遇到任何問題都與其他普查員一起深入分析。
  • 請答「到」!泰安推進「大國點名」,2.6萬「兩員」點名2.8萬個普查...
    您家被抽中需要進行長表登記,我們需要登記的個人信息較多,涉及到就業、住房、婚姻狀況等,請您耐心配合……」22日,記者見到韓曉明時,已是上午10點半,處理完社區的工作,她匆忙趕到了綠地公館開始了長表入戶登記工作。身穿紅色馬甲、佩戴口罩和工作證,在與住戶簡短的寒暄過後,韓曉明開始了長表的信息登記。每獲得一個信息,她就在手持電子設備上仔細進行錄入,20分鐘左右,相關登記工作順利完成。
  • 四個「關鍵詞」看懂「七人普」
    他的妻子退休前參與過四次人普工作,他十分熟悉流程,「這是一件國家大事,」唐老先生感慨道,「今年可以在手機上完成,技術更先進了!」朱錚也有著同樣的感受。十年前「六人普」時,二十出頭的他拿著A4紙大小的表格,逐戶敲門,一點點地教街坊填表。之後,還要重新謄寫、掃描才能上傳系統,「感覺每天都是在填表」。
  • 安徽蕪湖:熊衛紅,人口普查「她」力量,巾幗「點名人」展風採!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叱吒風雲的偉人,不是豐功偉績的名人,隨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廣泛推進,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繁陽鎮春谷社區36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佩戴統一證件,逐戶逐人開展現場登記。其中,就有30名「娘子軍」活躍在「七人普」戰線上,她們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數百次上門登記、近百日風雨無阻、無數遍用心核對,撐起社區近萬人的普查任務。
  • 大國點名,他們在行動丨東風街道前進裡社區:勇當「人普」排頭兵
    普查員馮六錦每天工作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回家後還要整理和填寫表格到深夜;普查員陳水國為了找到小區的一個住戶,在一天之內跑上跑下十幾次,飯都顧不上吃  為全面確保數據的準確性,社區執行每日一調度、每日一匯總、每日一通報制度,同時還要求普查員根據前期網格化管理人口信息採集的信息,對每天普查的住戶進行反覆的自查核對,查漏補缺,並對已登記和沒有登記進行紙質版記錄,對於存在的疑點、漏點再次與居民進行溝通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