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0日 11:26:26 來源:中新網福建
融合教育暨公益人工智慧教育培訓實踐活動在泉州舉辦。
中新網福建新聞1月20日電(孫虹)「少兒科技夢,童心創未來——融合教育暨公益人工智慧教育培訓實踐活動」18日在泉州圓滿落幕,活動通過培訓、觀察、分析個別行為與專注力的差異,探索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兒童的融合教育模式,同時論證聽障兒童在人工智慧領域發展的可能性。
本次活動由泉州市教育局主辦,福建無聲有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SOZOTEAM 大學生公益組織承辦,泉州特殊教育基金會、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協辦。期間,各地各特教學校、特教班、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以及中心市區15所小學(含特殊教育學校)二至六年級普通學生、泉州師範學院大學生志願者們一起藉助遊戲與實踐共同完成機器人作品。
在泉州逐步開展人工智慧教育的背景下,為了讓特殊孩子也能感受到人工智慧課程的魅力,本次培訓實踐活動通過團隊形式組建風格迥異的樂高機器人、Python創客等課程的,讓學生採用遊戲與學習相結合共同完成機器人作品,如陀螺發射器、聲控飛機、稻草人、聲控打鼓機、人數計數器等。
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陳軍宣表示,「希望藉助人工智慧這個平臺,共同探索殘健融合無障礙特質教育模式的發展,讓普通學校的學生和特殊學校的學生,走到一起來,相互學習,共同感受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時代。本次活動以團隊形式為主,在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的基礎上,又鍛鍊了學生意志與耐性,培養了他們的創新創造能力。」
孩子們採用遊戲與學習相結合共同完成機器人作品。
經過四天親密無間的學習,樂高機器人、Python創客的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其樂融融,家長們也是經常披掛上陣。在結業課現場,培訓教師還對孩子們進行了一個小型的考試。結合大家的平日表現,為孩子們發放了獎狀,並贈送了禮物。
項目開展過程中,家長們幾乎都是全程參與,以開放、平和和包容的心態鼓勵和支持著孩子們的學習,搭建起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友愛和尊重的基石,是課堂上獨特的風景線。
泉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帶隊老師黃志南告訴記者,「孩子們都很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在活動實踐中,普校的孩子主動要求學習手語,以便和聽障小朋友進行交流,這份友善和真心令我們感動。」
「本次活動,推動了殘健融合教育的發展,既引導了特殊孩子堅定自信、學會交往、融入社會,又培養了普通學生提高創新能力時更富有愛心、接受生命教育。」泉州市教育基金會特殊教育專項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鄭文偉如是表示。
殘健融合教育一直是殘疾人教育事業的痛點和難點,此次實踐活動打破常規,將兩個訴求點結合在一起,為殘健融合式教育尋找新的路徑,進行探索和示範人工智慧教育,為殘健融合和特殊兒童智能教育提升提供借鑑,人工智慧與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為特殊兒童帶來新希望,人工智慧為特殊兒童獲得「包容性」與「公平性」的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手段,亦助推了「平等、參與、共享」的城市氛圍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