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所有投資者都翹首以盼螞蟻集團在周四科創板首秀的時候,市場突然傳來的重磅消息,就是由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四部門聯合約談了馬雲、井賢棟和胡曉明,這三人分別是螞蟻集團的實控人,董事長和總裁,都為螞蟻捏了一把汗,都到這時候了不會再出什麼叉子吧。
約談的具體細節無從得知,但是當日晚間螞蟻集團會迎來市場疑慮,稱螞蟻集團會深入落實約談意見,繼續沿著「穩妥創新、擁抱監管、服務實體、開放共贏」的十六字指導方針,繼續提升普惠服務能力,助力經濟和民生發展。這就很有意思了,大致就跟馬雲之前的演講有關係,坐擁首富之位,加上螞蟻集團A股市值第一的寶座,這麼厚的底氣也讓馬雲在演講過程中對於金融監管和金融體制進行了批判,我們當時也寫文章評論這個演講多少有點發洩情緒的成分在,畢竟在面對固有金融體系和傳統銀行的利益統治下,螞蟻能走到今天是著實不易。馬雲批評稱現在的金融監管是監的不到位,管的太多,銀行依然是當鋪思維,這些言論在資本市場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基本就是在打臉監管層不作為亂作為。
其實我們也都是監管和創新本就是相互排斥的,什麼是該管什麼不該管,該管的什麼時候管,這是個技術活。但馬雲的演講也被市場解讀成為了另一種思維。所以在演講之後權威金融雜誌連續三天發了3篇文章,直言抨擊螞蟻集團及旗下產品的本質,以及金融創新和監管的一些認識,我們逐條解析來看。
首先對於當前所謂最具創新色彩的螞蟻集團,穿透來看其業務模式仍然是支付、吸納存款、發放貸款、貨幣市場基金和代銷金融產品和保險業務。只不過是支付寶這一非銀行支付機構偏離支付主業,擴張成為了綜合金融服務平臺,使螞蟻集團實質上跨界開展非金融、金融、類金融和金融基礎設施等多種業務,成為了全世界混業程度最高的機構。
其次從消費者服務角度看,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唄、白條、任性付等產品,其本質與銀行發行的信用卡殊途同歸,沒有什麼差別,也具有信用供給和分期付款的功能,消費者支付的利息與費用是其盈利主要來源。再如「借唄」「金條」「微粒貸」等產品,與銀行提供的小額貸款無本質差別。
第三強調螞蟻集團擁有個人用戶10億人,機構用戶超8000萬家,數字支付交易規模118萬億,上市市值創紀錄的同時,同樣也應該關注其背後的風險問題。金融科技公司的信用依託憑證多是依賴於用戶購物、交易和物流行為數據得出的授信額度,缺乏實際還款能力的有效評估,容易形成過度授信,這讓風險控制進一步加大。
再有就是這些金融科技公司多是依託於網絡消費場景,這就存在很多的誘導消費和超前消費,使得低收入人群和年輕人深陷債務陷阱,最終損害消費者權益,甚至給金融系統帶來諸多風險。
還有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服務群體數量龐大,服務對象常常是傳統金融機構覆蓋不到的長尾人群。這類客戶通常缺乏較為專業的金融知識與投資決策能力,從眾心理嚴重,當市場出現大的波動或者市場狀況發生逆轉時,容易出現群體非理性行為,長尾風險可能迅速擴散,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最後就是強調正規金融機構是普惠金融和實體經濟復甦的主力。表現到數據上就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分別達到40.7萬億元和13.7萬億元,而螞蟻集團發放的小微經營者信貸餘額還不到5000億元。而且以工商銀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為例,其強大的科技開發能力開發出多款小微企業專屬線上信用貸款以及雲融資產品,服務了20餘萬家中小微企業。
通篇來看基本就是把螞蟻集團懟得是一無是處,同時還強調將對金融科技公司加強監管,而且有著明顯的避重就輕。說白了就是要對螞蟻金服旗下的關聯產品進行整合定位,以求適用於相應的管理條例。並指出正是由於前期缺乏對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才造成了P2P網貸的一地雞毛。
結合這些文章加上昨天的約談,其實具體內容大概也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就是要端正態度,你螞蟻集團也不是什麼都是好的,現在政策鼓勵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但監管的位置還是放在第一位。何況螞蟻集團作為一個大金融科技公司都存在這麼多的瑕疵,其它小企業就更不必說了,所以監管是堅決不能松的。
現在來看拿螞蟻開刀一是為了立威,第二個也是為了找回面子,要不然大家都去搞創新了,一點都不把監管當回事兒,指不定再出什麼亂子。螞蟻也很配合,面子給了你,裡子是我的就行,而且從螞蟻集團申請IPO和過會的速度來看,都是一路綠燈,688688的代碼也是將成為科創板甚至A股的一面標誌,所以大家都過得去就行了。
對於螞蟻集團的打新,前幾天也公布了相關數據,申購金額19.05萬億,刷新了A股歷史記錄,有效申購用戶約516萬戶,中籤率差不多是0.12%,我們看到平均每戶金額是369萬,熱度高的同時就是資金成本太高,中一籤即使翻倍也就是三萬多塊錢,算起來只有1%的收益,實在是不划算。關於螞蟻的走勢,既然大家都這麼競相參與了,至少開盤幾天的走勢肯定是高估的,所以如果你想投資螞蟻,還是等大家情緒冷卻下來以後再買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