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疫情未止,花開的六月如約而至。今年5月20日—6月20日,是第九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6月18日,大河網記者走進全省首批幼兒園開學的新鄉市,在這個特殊的時光,看看孩子們收穫了哪些不一樣的溫暖陪伴?
特殊時光的線上幼兒園 「雲」為愛搭個橋
從線下陪伴轉變為線上陪伴,從直接教育轉變為以家長的陪伴為依託的家園共育,從面向集體到更加關注個別教育……在這些不一樣的陪伴中,孩子們也收穫了不一樣的成長。
講起假期裡的特殊陪伴,新鄉市育才幼兒園小一班老師闕凌紅回憶道:「婦女節那天,我直播課上教孩子們製作花束,孩子們將手做的鮮花遞給媽媽並獻上擁吻,說『媽媽,您辛苦了』,很多媽媽手捧著花,瞬間熱淚盈眶,這個畫面一直記在我的腦海裡。」
見屏如面,屏幕兩端的情感深深共鳴著。在新鄉市育才幼兒園園長陳鈺看來,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陪伴的,要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愛護,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疫情期間園區便開啟「雲端陪伴」,推出「萌寶小課程」,通過多種渠道進行直播教學。
同樣在新鄉市紅旗區百禾幼兒園,學校根據自己的特色和特長,線上連續推出了57期「百禾漫時光、雲陪伴」幼兒宅家活動指南,由教研團隊精心設計、打磨,骨幹教師每天錄製分享,每天網絡推送「三個一」:一起玩遊戲,一起做運動,一起讀繪本。奧爾夫音樂遊戲《拍蚊子》,根據抖音最火音樂創編的幼兒手勢舞《少年》,提示孩子保護視力的《熱身護眼操》……指導家長在居家抗疫的日子裡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
「雲」為愛搭起了一座橋,也讓家長吃了一粒定心丸。新鄉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紹彬表示:「全市共有幼兒園1956所,疫情暴發後,我們為1300多所有需求的幼兒園開通了幼教3·6·5家園共育平臺,指導家長科學育兒。」
講好疫情教科書 為孩子點亮「小太陽」
《我們身邊的抗疫英雄》《我的好榜樣》《長大後我就成為了你》《特殊裝備》……在百禾幼兒園,這些抗疫故事的教學活動,幫助孩子們認識到疫情的另一面。
「社會上各種充滿社會責任感的群體……無數人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堅守各自崗位,為疫情的早日消除貢獻力量。」該園老師介紹,用這些充滿正能量的故事,為幼兒樹立榜樣,引導他們學會奉獻、學會自我約束,形成初步的責任感,比如不聚集、不串門,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等等,培養幼兒勇於擔當的意識。
在新鄉縣古固寨鎮第一幼兒園,通過公眾號上推送《新冠肺炎知識》,向家長宣傳科學的防疫知識,並依據幼兒身心、年齡特點,藉助故事、兒歌、漫畫、視頻等形式,讓幼兒正確認識新冠病毒,並指導家長將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內化為幼兒的自覺行為。
英雄的故事化作一顆顆種子,播撒在孩子心間,變成溫暖的「小太陽」,結合雲中課堂的高質量課程,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心靈的陪伴。
生機勃勃的復園首月 拉起360°安全防護圈
創意教室中做手工、海盜船上玩遊戲、草坪上跳圈騎小車、沙土地裡搭建城堡……
復園後,孩子們回歸幼兒園,和小夥伴們一起重新開啟快樂時光。然而當前疫情仍未結束,如何保障孩子們的健康安全?作為河南省首批覆學的幼兒園,新鄉多所幼兒園用一個月的實踐,給出了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幼兒園安全健康防護的模板,讓陪伴更加安心。
「5月6日,新鄉市各幼兒園在全省率先復學,為確保安全,凡擬開學的幼兒園必須經屬地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專班督查達標後籤字確認才可以開學。」新鄉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高洪喜介紹,市教育局和縣(市 )、區教育局班子成員分片包幹、分組帶隊深入幼兒園開展調研督導,協調解決防控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孩子們的安全。
大河網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為了保障師生安全,園區與醫療機構建立聯防聯控機制。新鄉市衛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科長張夢婷介紹,在幼兒園的晨午檢、因病追因隨訪、消殺、健康教育宣傳、防控物資儲備、突發應急處置和演練等方面,不僅進行一系列的指導,而且持續督查,確保落實到位。
復園後,在幼兒園中多了一把特別的「保護傘」。作為百禾幼兒園的健康副院長,新鄉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趙瑞卿每天除了正常工作外,還根據不同時期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指導幼兒園做好防控工作。
新鄉縣古固寨第一幼兒園的孩子返園後,幼兒園把防疫、安保、食品安全等常態化防控措施落細落實:孩子入園時,測溫正常、消毒後,保健老師為幼兒按照「一問二看三摸四查五登記」五部曲為孩子把好入園第一關;入離園分批錯峰;錯時錯峰組織開展戶外活動,並循序漸進安排體育活動,確保幼兒安全;開展特色食育課程,引導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舌苔、眼睛、嘴唇的變化自主喝水,調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