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小學科學教育真題
課程代碼:00408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或未塗均無分。
1.科學的任務是揭示事物發展的
A.規律 B.過程
C.結果 D.原因
2.科學知識具有兩個根本特性,即
A.客觀真理性和邏輯系統性 B.準確性和實踐陛
C.客觀性和進取性 D.理智性和系統性
3.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實驗工具和實驗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創造發明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這體現了科學教育的
A.準確性 B.客觀性
C.實踐陛 D.進取性
4.現代科學不僅僅來源於生產實踐,還從科學實驗中得到新知識,其過程表現為
A.技術—生產—科學 B.技術—科學—生產
C.生產—技術—科學 D.科學—技術—生產
5.構建能力結構中重要的一項是培養
A.思維能力 B.操作能力
C.實踐能力 D.創造能力
6.皮亞傑認為,知識在本源上
A.從客體發生 B.從主體發生
C.從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中發生 D.既不從客體發生也不從主體發生
7.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首先是
A.教育內容的轉變 B.課程安排的轉變
C.培養目標的轉變 D.科技教育的轉變
8.近年來在各國廣為推行的STS課程,70年代首次出現在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中國
9.指導學生獲得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培養起科學志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的課程是
A.勞技 B.綜合理科
C.STS D.自然
10.發達國家科學家、科學教育家現在重視研究科學史、科學哲學的根本原因是
A.循著歷史上的科學家的足跡,沿著經驗的道路前進
B.按歷史發展順序來梳理認識結論
C.重視形式邏輯
D.重視人類對於自然界認識歷史過程中的飛躍
11.臺灣師大歐陽鍾仁教授強調在科學教學中運用創造性的探討方式必須先講究
A.課題選擇 B.提問方式
C.教學策略 D.內在動機
12.在教育活動過程中運用的評價是
A.診斷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總結性評價 D.整體性評價
13.使教育教學工作、教育方案和教育結果,不斷得到完善、改進、提高,從而達到整體優化的是評價的
A.導向功能 B.激勵功能
C.改進功能 D.鑑定功能
14.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歷了5次偉大的革命,個10年是指
A.1945年~1955年 B.1955年~1965年
C.1965年~1975年 D.1975年~1985年
l5.從家庭中的「大件」看,沒有一樣不是科學技術的發現和發明帶給我們的成果,這體現了當代科學發展的
A.方法化特徵 B.整體化特徵
C.社會化特徵 D.定量化特徵
16.染色體由一些帶著生命的遺傳信息的物質組成,這些物質叫做
A.PNA B.DNA
C.RNA D.DWA
17.研究有機體與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與生物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叫
A.微生物學 B.環境學
C.生態學 D.有機化學
18.物質的小構成單位是夸克和
A.輕子 B.電子
C.中子 D.傳播子
19.科學月活動、科技博覽會、科普報告、科學討論會等屬於青少年科技活動方式中的
A.個人活動 B.群眾活動
C.科技社團活動 D.班級活動
20.用特殊性的論據,證明普遍性的觀點,屬於
A.演繹論證 B.歸納論證
C.類比論證 D.對比論證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錯塗、多塗、少塗或未塗均無分。
21.科學教育的基本特性是
A.客觀陛 B.理智性
C.實踐陛 D.準確性
E.進取性
22.在完成每一個發現過程中,都要周密地考慮、研究
A.怎樣引入課題
B.怎樣提出課題
C.通過哪些步驟教學
D.如何讓學生通過獨立觀察和思考進行概括和作出結論
E.怎樣鞏固和應用「發現」知識
23.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面評價主要包括
A.認知領域 B.情感領域
C.健康領域 D.社會領域
E.操作技能
24.我國青少年科技活動方式包括
A.個人活動 B.社團活動
C.全日制活動 D.班級活動
E.群眾活動
25.小學科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
A.驗證科學知識 B.探索科學道理
C.總結科學規律 D.提高文學素養
E.提高考試成績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籤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科學方法有四個基本要素:研究對象、物質手段、思維形式和方法、______。
27.科學的活動包括三個基本要素:探索、解釋和______。
28.人腦右半球處理輸入信息的方式是以視覺空間的______。
29.普通教育階段的根本特徵是科學知識的繼承性、教學內容的______。
30.自然課的知識內容由4個系統組成: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物理科學、______。
31.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個機會,在一個逼真的環境中去______。
32.目標為「培養批判性思考」的創造探討式科學教學的階段是______。
33.能驅動被評價者的內部活動,增強其工作、學習熱情和信心的評價功能是______。
34.從過程來看,當代科學對自然規律的認識進展方式是______。
35.在自然科學研究中,調查法可分為實地調查、訪問調查和______。
四、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36.科學精神
37.STS課程
38.評價的鑑定功能
39.駁論論文
40.科技活動中的教練法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1.改革科學教育課程,課程設計者如何轉變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
42.如何進行發現過程的教學?
43.等級評分制的現實作用是什麼?
44.小學科技活動中,如何貫徹教育性原則?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5.試述科學課程中道德教育的內容。
46.試論述青少年發明創造活動對輔導教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