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青年的生存及發展情況如何?
12月9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團市委獲悉,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發布了《2020年上海市新職業青年生存與發展情況調查報告》(以下稱為《報告》),進一步剖析新職業青年的發展壁壘和群體現況。
在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的情況下,一大批新職業應運而生。2020年10至11月,共青團上海市委對35周歲及以下新職業青年進行問卷調查和個案深度訪談,主要涉及網約配送員、網絡主播、全媒體運營師、網絡文學寫手、電子競技員、新興網際網路科技從業人員、其他新職業青年,以了解新職業青年的生存及發展情況。
調查發現,在新職業青年中,農村來滬的新職業青年佔一半,非農戶口中大學本科佔比最高,外地非農戶口中的新職業青年最多的是未婚;沒有自己住房的新職業青年佔四成多;多數新職業青年的收入在5-20萬元。
在勞動保障方面,九成新職業青年籤訂正規勞動合同;多數新職業青年有過跳槽經歷,學歷越高跳槽越多,高級管理人員和體力勞動者跳槽比例較高。未來二年,願意繼續從事目前職業的青年佔77.2%。
從新職業青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個人價值實現是新職業青年最主要的職業選擇動力,特別是對於農業戶口青年來說更加看中發展前景;專業完全不對口的新職業青年近一半;工作強度遠高於其他職業青年,加班現象比較嚴重,新職業青年的職業滿意度較高。
當問到新職業青年,在與朋友聊天時是否會主動介紹自己的工作?調研顯示,會主動介紹的佔44%,問起才說的佔43%。當問到青年對工作中的具體情況滿意程度時,對工作環境、工作內容、行業發展前景相對滿意度高,對薪資收入和晉升空間的滿意度相對低;新職業青年職業求穩心態者較多,對「有責任心,腳踏實地,求真務實」最為看重。
對新職業青年的觀念意識調查發現,新職業青年對家庭最為重視,對生活滿意的遠高於不滿意的,然而,新職業青年的壓力比較大,認為自己壓力大的佔23.6%,較有壓力的佔45.0%;新職業青年對各機構、組織的信任度不高,近八成青年認同社會道德水平,然而有一半多的青年防備心較重,有社會參與經歷和有參與意識的新職業青年佔大多數。
《報告》還指出,新職業在發展過程中帶來了就業方式和勞動關係變革。
專家建議,要加強新職業就業創業政策的制定和落實,把有限的資源放在關鍵的位置上,主動去發現有需要、有價值的個體,需要政策執行者轉變思路。當前,新職業青年就業穩定性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焦點,應全面完善新職業青年的職業培訓,改變當前新職業青年缺少職業發展規劃,改變其對新職業的觀望情緒,用法律規制新職業青年工作強度和加班補償問題,並且及時加強思想引領。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