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在邀請嘉賓方面確實有兩把刷子。
第二季最後一期請來姜文,第三季首期請來張藝謀,夠牛。
這兩位是出了名的不喜歡參加節目,除了他們的影視作品外,網上關於他們的個人視頻少之又少,很神秘。
電影作品之外張藝謀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又有些怎樣的性格,價值觀與思考?
一定程度上《十三邀》許知遠對談張藝謀的視頻可以給我們答案。
張藝謀這期視頻的主題可以概括為,Real張藝謀,
雖貴為大導演,但絲毫沒架子,待人和善,是個可以與之輕鬆交談的話嘮,說話時喜歡手舞足蹈,坦誠待人,不藏著不掖著。
與大眾通過媒體了解的張藝謀截然不同。
《十三邀》在網上放出了精簡版,也放出了完整版,想要更多的了解張藝謀,當然還是要看完整版。
認知清醒,不飄
不可否認,當下張藝謀在國內的地位還是無人能及,
論獲獎作品,自張藝謀以導演身份出道,就在國際A類電影節斬獲一系列重要獎項,
儘管後期拍攝的商業片大多口碑不盡人意,但是國內商業大片的時代確實是由他開啟的,
此外,作為奧運會的總導演更是為其帶來國師的稱號,如此諸多光環和榮耀加身的情況下,張藝謀並沒有過度膨脹顯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臉,
從其一些採訪可以看出,他做人依舊謙虛,待人親和,沒有大人物的架子。
對於自身的作品,張藝謀也直言都有一個清醒的認知,一般電影完成後,他常常覺得會有一些遺憾,如果當時怎樣拍就好了。
但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能在觀看時發現不妥,但已經無法彌補,
電影作品未上映,張藝謀心裡已經有了一把尺子,往往關起門來,他會跟身邊親近的工作人員表示,這部電影拍的不好,一般,
這可能也是他的電影被瘋狂批評時從不出來回應的緣故,因為在此之前,他心裡已經有了一個預期。
《長城》開拍前,張藝謀也覺得《長城》很難拍的讓人滿意,最開始接到劇本時,他覺得太老套不想接,
但是經紀人跟他提到,電影上映時會在全球150多個國家首周上映,這打動了他,也因此決定嘗試一下,
張藝謀是個對自己要求非常高的人,總覺得可以做的更好,所以他說不管是口碑好的作品,還是口碑差的作品,他都會有些覺得不滿意的地方。
他說目前為止還沒拍出最滿意的作品,在這種心態下,他一輩子都不會拍出讓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是性格使然,
北野武、杜琪峯等很多大導演都表示過目前為止還沒有拍出最好的作品,儘管他們的一些作品已經被觀眾當做經典。
做好自己,做好當下
張藝謀自出道以來就被看作是為國爭光的導演,是他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到中國的社會,生活,
同時,張藝謀又被看作是華語電影圈離經叛道的明證。
他明明可以拍拿手的文藝片,《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秋菊打官司》,朝著國際電影大師的方向發展,並成為大師。
但是,他偏偏就不這樣做,他要拍商業片,要求新,求變,敢於嘗試更多的東西,而不是一直在自己舒適的領域創作,
作品好不好當然又是另一回事,但是,張藝謀一直是個先行者,假如沒有張藝謀的《英雄》,國產大片時代可能就不會這麼早到來,
現在來看張藝謀拍的《有話好好說》,也比較前衛,在那個年代,晃動的手持鏡頭,嘻哈幽默的城市生活,是國內少有的一部出色的喜劇片。
當許知遠問張藝謀有沒有想過做一個思想者,拍《活著》之類的電影朝著大師的方向發展,
張藝謀坦言,我壓根就沒那麼想過,做好當下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人走就茶涼。說的非常坦誠,至少看上去沒有藏著掖著,更沒有裝。
用功型導演,老黃牛風格
跟許知遠的談話中,張藝謀表示自己不是天才型的導演,是屬於老黃牛,笨鳥先飛的哪種。
當許知遠問及張藝謀覺得誰是天才型導演時,他坦言姜文就是一個比他天才型的導演,此外,王家衛、諾蘭也是天才型導演,
李安跟他可能差不多,都是屬於努力,老黃牛型的導演。
張藝謀的電影,特別是早起拍攝的,色彩都比較張揚鮮明,如《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紅色運用都比較突出,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但是,張藝謀表示最拿手的不是色彩,最拿手的是創意、造型,也難怪他可以多次接手國家大型活動,並且效果讓人滿意。
林妙可事件感覺懊悔
在視頻中,許知遠也提及關於奧運會的一些問題,並提及林妙可事件,
張藝謀直言這件事讓他覺得很懊悔、自責,如果當初自己堅持用林妙可的聲音可能就沒什麼問題,並還原了當時選人的情況,
當初選人時,張藝謀就考慮過假唱的問題,他個人希望用林妙可的聲音,也覺得不是太難聽,
但是技術團隊一直跟他強調林妙可的音準有問題,這讓他拿不準,於是在當時問了經驗豐富的國際轉播團隊,
他們表示假唱沒問題,就選了林妙可,用了楊沛宜的聲音,
自這個事拿出來被網友集體討論時,張藝謀也一度很懊悔,如果當初堅持用林妙可的聲音就好了。
可能張藝謀的採訪比較少,《十三邀》的談話完全顛覆了對張藝謀固有的印象,
原來,他是個待人和善像個話嘮友好談話者,與之交流不會有距離感,可以看出,這也是許知遠比較輕鬆的一期訪談,
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完整版視頻,還原一個不為大眾所熟悉的張藝謀,推薦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