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第三季首期許知遠對談國師張藝謀,還原真實的張藝謀

2021-01-20 騰訊網

《十三邀》在邀請嘉賓方面確實有兩把刷子。

第二季最後一期請來姜文,第三季首期請來張藝謀,夠牛。

這兩位是出了名的不喜歡參加節目,除了他們的影視作品外,網上關於他們的個人視頻少之又少,很神秘。

電影作品之外張藝謀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又有些怎樣的性格,價值觀與思考?

一定程度上《十三邀》許知遠對談張藝謀的視頻可以給我們答案。

張藝謀這期視頻的主題可以概括為,Real張藝謀,

雖貴為大導演,但絲毫沒架子,待人和善,是個可以與之輕鬆交談的話嘮,說話時喜歡手舞足蹈,坦誠待人,不藏著不掖著。

與大眾通過媒體了解的張藝謀截然不同。

《十三邀》在網上放出了精簡版,也放出了完整版,想要更多的了解張藝謀,當然還是要看完整版。

認知清醒,不飄

不可否認,當下張藝謀在國內的地位還是無人能及,

論獲獎作品,自張藝謀以導演身份出道,就在國際A類電影節斬獲一系列重要獎項,

儘管後期拍攝的商業片大多口碑不盡人意,但是國內商業大片的時代確實是由他開啟的,

此外,作為奧運會的總導演更是為其帶來國師的稱號,如此諸多光環和榮耀加身的情況下,張藝謀並沒有過度膨脹顯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臉,

從其一些採訪可以看出,他做人依舊謙虛,待人親和,沒有大人物的架子。

對於自身的作品,張藝謀也直言都有一個清醒的認知,一般電影完成後,他常常覺得會有一些遺憾,如果當時怎樣拍就好了。

但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能在觀看時發現不妥,但已經無法彌補,

電影作品未上映,張藝謀心裡已經有了一把尺子,往往關起門來,他會跟身邊親近的工作人員表示,這部電影拍的不好,一般,

這可能也是他的電影被瘋狂批評時從不出來回應的緣故,因為在此之前,他心裡已經有了一個預期。

《長城》開拍前,張藝謀也覺得《長城》很難拍的讓人滿意,最開始接到劇本時,他覺得太老套不想接,

但是經紀人跟他提到,電影上映時會在全球150多個國家首周上映,這打動了他,也因此決定嘗試一下,

張藝謀是個對自己要求非常高的人,總覺得可以做的更好,所以他說不管是口碑好的作品,還是口碑差的作品,他都會有些覺得不滿意的地方。

他說目前為止還沒拍出最滿意的作品,在這種心態下,他一輩子都不會拍出讓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是性格使然,

北野武、杜琪峯等很多大導演都表示過目前為止還沒有拍出最好的作品,儘管他們的一些作品已經被觀眾當做經典。

做好自己,做好當下

張藝謀自出道以來就被看作是為國爭光的導演,是他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到中國的社會,生活,

同時,張藝謀又被看作是華語電影圈離經叛道的明證。

他明明可以拍拿手的文藝片,《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秋菊打官司》,朝著國際電影大師的方向發展,並成為大師。

但是,他偏偏就不這樣做,他要拍商業片,要求新,求變,敢於嘗試更多的東西,而不是一直在自己舒適的領域創作,

作品好不好當然又是另一回事,但是,張藝謀一直是個先行者,假如沒有張藝謀的《英雄》,國產大片時代可能就不會這麼早到來,

現在來看張藝謀拍的《有話好好說》,也比較前衛,在那個年代,晃動的手持鏡頭,嘻哈幽默的城市生活,是國內少有的一部出色的喜劇片。

當許知遠問張藝謀有沒有想過做一個思想者,拍《活著》之類的電影朝著大師的方向發展,

張藝謀坦言,我壓根就沒那麼想過,做好當下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人走就茶涼。說的非常坦誠,至少看上去沒有藏著掖著,更沒有裝。

用功型導演,老黃牛風格

跟許知遠的談話中,張藝謀表示自己不是天才型的導演,是屬於老黃牛,笨鳥先飛的哪種。

當許知遠問及張藝謀覺得誰是天才型導演時,他坦言姜文就是一個比他天才型的導演,此外,王家衛、諾蘭也是天才型導演,

李安跟他可能差不多,都是屬於努力,老黃牛型的導演。

張藝謀的電影,特別是早起拍攝的,色彩都比較張揚鮮明,如《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紅色運用都比較突出,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

但是,張藝謀表示最拿手的不是色彩,最拿手的是創意、造型,也難怪他可以多次接手國家大型活動,並且效果讓人滿意。

林妙可事件感覺懊悔

在視頻中,許知遠也提及關於奧運會的一些問題,並提及林妙可事件,

張藝謀直言這件事讓他覺得很懊悔、自責,如果當初自己堅持用林妙可的聲音可能就沒什麼問題,並還原了當時選人的情況,

當初選人時,張藝謀就考慮過假唱的問題,他個人希望用林妙可的聲音,也覺得不是太難聽,

但是技術團隊一直跟他強調林妙可的音準有問題,這讓他拿不準,於是在當時問了經驗豐富的國際轉播團隊,

他們表示假唱沒問題,就選了林妙可,用了楊沛宜的聲音,

自這個事拿出來被網友集體討論時,張藝謀也一度很懊悔,如果當初堅持用林妙可的聲音就好了。

可能張藝謀的採訪比較少,《十三邀》的談話完全顛覆了對張藝謀固有的印象,

原來,他是個待人和善像個話嘮友好談話者,與之交流不會有距離感,可以看出,這也是許知遠比較輕鬆的一期訪談,

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完整版視頻,還原一個不為大眾所熟悉的張藝謀,推薦觀看。

相關焦點

  • 《十三邀》第三季仍用偏見探索真實內涵
    正反兩極的評價讓從不吝嗇表達偏見的《十三邀》處於風口浪尖。當懷疑者認為它無法繼續的時候,第三季依舊來了,帶著第一季與第二季的懷疑與審視,帶著固執與堅持。這是一場對抗,也是一場探索,觀點在對方身上融化與否、深種與否都未可知。
  • 探求隱藏的深刻 第三季《十三邀》即將開播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十三邀最新資訊 > 正文 探求隱藏的深刻 第三季《十三邀》即將開播
  • 70歲的張藝謀,功成名就後攜數部新作再攀高峰!
    在後來接受《十三邀》專訪時,張藝謀曾經坦言,少年經歷讓自己「自卑又隱忍」,也逐漸養成了「循規蹈矩,很低調、從不張揚,永遠從眾、隨大流」的性格。《十三邀》截圖1978年,在工友的推薦下,張藝謀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當時的他已經是「28歲」高齡,不符合電影學院的招生條件。
  • 張藝謀,逃離邊緣
    11月24日,即金雞獎開幕式前一天,張藝謀的妻子陳婷在微博上稱,《一秒鐘》由於「技術原因」取消廈門金雞獎首映。這場戲裡戲外皆遭遇的變故,顯然不是張藝謀想看到的結果。2007年,坎城電影節六十周年,在受邀拍攝《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的3分鐘短片時,張藝謀選擇拍攝《看電影》。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在一座青山環抱的村落中,放映員坐著老式三輪裝載車來到村子,一場露天電影讓整個村子都熱鬧了起來。大幕落下,孩子們搬好板凳急著佔位置,大人們也裡三層外三層的聚集在一起,人人都在等天黑。終於,放映機打出一束光,觀眾們歡呼。
  • 「國師」張藝謀的一些往事
    甚至在許知遠的《十三邀》中,他曾坦言自己喜歡那種面具覆上臉的感覺。當年那個夢想只是開一間照相館的「農民」青年,是否會想到自己能有今天,我們不得而知。 一、藝術啟蒙 1969年,張藝謀響應號召下鄉插隊,同去的還有早已互生情愫的肖華。這位打扮新潮的初中同學,日後將讓張藝謀背上陳世美的罵名。
  • 《一秒鐘》:張藝謀不再是張藝謀,張藝謀還是張藝謀
    張藝謀的新片《一秒鐘》,因為「技術原因」,和觀眾見面的時間晚了快兩年。《歸來》劇照當然許多文藝片不該以票房論成敗,片子之前入了柏林主競賽,也足見張藝謀在藝術上依然能夠保持他的水準。但也許因為是張藝謀的緣故吧,這個帶動著中國電影走向商業化,走向億元票房時代的張藝謀,票房號召力回到十幾年前,這其中落寞,真是令人五味雜陳。
  • 《巨齒鯊》全球票房超《長城》,問鼎合拍片冠軍,張藝謀冷嘲合拍
    同時,更為值得注意的,則是20日晚間票房統計工作結束之後,《巨齒鯊》的全球票房收入已經基本上可以確定超過了張藝謀導演的《長城》。老謀子的這部電影,與《巨齒鯊》一樣,也是中美合拍片,且在全球多地上映。截至目前,中美合拍片中,票房最高的,是成龍與賈登·史密斯合作的《功夫夢》。這部電影在2010年全球多地上映,成龍大哥依靠自己的中國功夫引起巨大的國際觀影熱潮。
  • 張藝謀,人走茶涼
    在聲色犬馬的名利場,張藝謀始終與人群保持著疏離,愈發沒有存在感。這種寡歡的境遇,讓我想起他和許知遠的對話。當時,許知遠問:「你有超越時代的欲望嗎? 」張藝謀連忙擺擺手,耷拉著眼說:「你放心,人走茶涼。」一句話,言簡意賅道出了張藝謀的人生。
  • 一場針對張藝謀的復仇
    張京回來後告訴張藝謀,鞏俐與贊助商黃和祥跳挑逗的貼面舞。張藝謀聽完什麼也沒說,但心裡有了想法。拍完《外婆橋》,鞏俐提出結婚,張藝謀卻說:「再等等。」鞏俐苦守多年,得到這樣的答覆,心裡覺得涼透了。此時,黃和祥再次出現在她面前,表現得溫柔體貼,願意提供避風港,鞏俐決定離張藝謀而去。1996年張藝謀想拍《有話好好說》。
  • 張藝謀寫給電影的情書,《一秒鐘》上映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27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70歲的張藝謀依然活躍在導演界,他執導的新片《一秒鐘》今日正式上映。該片故事靈感源自張藝謀早期經歷,延續了他一貫對文化展開追憶和尋根的風格,呈現出膠片時代人們對於電影最初的欣喜。
  • 張藝謀70歲,不想枉人生一場
    近幾年,連續三季執掌《對話·寓言2047》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張藝謀最初是為了了解全世界新的科技手段比如機械臂、雷射、4D、裸眼、120幀等等如何運用到創作上,如何跟影像和人互動。在新技術領域,他相信自己比誰看的都多,「你看一百個,可能才有一個能用在創作上」。他想像未來甚至影像的載體也要被拋棄,指紋一晃,空氣成像。
  • 張藝謀的漫漫「國師」路
    《秋菊打官司》相較於前兩部,張藝謀放棄了自己慣用的拍攝手法,採用了紀實風格,通過偷拍,大量採用非職業演員的半紀錄片手法,讓國外觀眾了解到了當時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張藝謀還是很樂意接受不同的導演風格的。他唯一一部未能在大陸公映的電影《活著》則仿佛是歷史洪流當中的一個小浪花,只是拍到一個人的身上時,卻是洪水滔天,讓觀眾得以一窺一代中國人的命運。
  • 一檔常受「爭議」的談話節目,為什麼可以做三季而不敗?
    文丨林不二子「熱搜體」節目《十三邀》第三季收官了,由於節目的特性讓其每季都會有引發大眾討論的內容,而出現在第三季最後一期的木村拓哉,也為這檔節目暫時畫上了一個不錯的句號,儘管大眾仍存有對主持人許知遠表現的議論,但至少對節目的關注度並不低。
  • 李宇春《十三邀》專訪:上時代周刊的不是我!網友:難怪火這麼久
    前幾天由許知遠主持的訪談節目《十三邀》的第三季第二期,播出了專訪李宇春的這期,相比於第一期採訪張藝謀導演,這期的話題量和點擊率可是非常大!特別是李宇春在訪問中回答的問題,也讓大家對她的好感度只增不減。特別在其中說起當年受到《時代周刊》雜誌封面的時候,盡顯了高情商,和對自己真實的認知。李宇春這樣對許知遠說:「不是我上的《時代周刊》,是節目。那個其實跟我沒有關係,我只是一個符號而已,李宇春只是一個符號而已。所以我覺得我應該要去做我自己的事情。」
  • 張藝謀隱秘的精神自傳
    《一秒鐘》裡精細呈現的洗膠片場景,非編劇鄒靜之手筆,都來自張藝謀的切身經歷。很快,憑藉出色的攝影才華,張藝謀躍居國棉八廠四大才子一。成名後,他難掩得意,稱自己是四大才子之首。日後面對採訪再提及,他改了主意:你可別說我是四大才子之首,要不人家三大才子該不高興了。事實上,另外三大才子,都成了他的攝影模特。
  • 張藝謀《一秒鐘》曝主題曲MV,新「謀女郎」劉浩存獻唱訴溫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宋說電影《一秒鐘》由張藝謀執導並參與編劇,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即將於11月27日全國公映。《一秒鐘》的故事靈感來源於張藝謀導演的自身經歷,正如預售海報中的熱鬧景象,大幕、燈光,空院子、小板凳,左鄰右舍,十裡八鄉,構成了那個年代人們仰望星空般的快樂。張藝謀導演將膠片時代最深刻的記憶挖掘出來,並為之書寫了一個深情的父愛故事,作為對膠片時代最為盛大的告白。
  • 張藝謀與陳凱歌:多少事,晚來急
    這四部電影全都拍攝在2018年《影》之後,張藝謀的速度遠超「一年一部」的導演勞模金線。更巧的是,四部電影只有《堅如磐石》沒有張譯。「用張譯爽,一直用張譯一直爽」,深諳此道的張藝謀顯然沒有考慮臉熟的弊病。一部電影一張臉的張譯,應該可以讓老謀子放心。畢竟為了《一秒鐘》,他暴瘦了20斤,吃麵條吃到和當年陳佩斯一樣抓狂。
  • 《一秒鐘》:張藝謀電影情懷,小人物感性世界,熱愛是「一輩子」
    膠片的特性曾經使電影鏡頭呈現出光影美學藝術,更讓鏡頭指向於真實拍攝、真實記錄,但數碼的到來,好像把膠片為電影設置的那些「難題」變得易如反掌,參數調節、片段拼接、效果摳圖等等,僅需技術升級就能將很多幾十年前困惱電影人的問題一一解決。那麼,依託於技術的電影,還是真正的電影嗎?
  • 張藝謀片場發火,卻獲得全網稱讚,這樣精益求精的導演不多了!
    張藝謀片場發火,卻獲得全網稱讚,這樣精益求精的導演不多了!最近,電影《一秒鐘》開始宣發,第一波內容卻是張藝謀導演在片場大發雷霆。張導用冷峻的表情向對講機大喊:"我們可以在這裡拍攝,是要格外珍惜的,不要亂扔垃圾,這是每個人都該遵守的規矩!"
  • 吸取《金剛川》「教訓」,張藝謀拍抗美援朝,找準了兩個「命門」
    張末16歲就赴美留學,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和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編劇導演專業,回國後就在父親張藝謀的劇組工作,參與了不少張藝謀作品的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