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繆:與人數最多的那些人在一起

2020-12-19 騰訊網

讀好書|加繆:與人數最多的那些人在一起

文/雨雲

最近讀完了木心講述、陳丹青筆錄的《文學回憶錄》,世界的眼光與角度,講得實在好,推薦給大家。這一套《文學回憶錄》都是乾貨,可以帶出很多好書,這輩子肯定是讀不完的。比如講到加繆,就可以去關注加繆的書。這種延伸閱讀,是呈放射狀散開來。讀得越多,越發現要讀想讀的書籍,無窮無盡。

我打開《文學回憶錄》,開始是挑感興趣的章節讀,後來覺得收穫大,又重頭讀。《文學回憶錄》涵蓋的內容太多,要收藏來慢慢消化。

我跳躍著讀《文學回憶錄》,是因為加繆。讀《文學回憶錄》之前,我閱讀過加繆的《鼠疫》。許多情節,都可以在我們的疫情生活中找到。人類生活國度不同,疫情之下,卻是關聯著的。比如死亡籠罩之下,親情的割裂,他人痛苦的淡漠。由加繆的《鼠疫》,又接著閱讀加繆的《局外人》《西西弗神話》《反抗者》。

打開木心講述的《文學回憶錄》,我就很想知道,木心是怎麼談這個存在主義的。閱讀的時候,就先關注書裡談到的各種文學流派。除存在主義,還有象徵主義、未來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

說實話,讀的時候好像懂了那麼一點,現在合上書,感覺還是不太懂。平時閱讀,不想為難自己,主義放一邊,一般跟著感覺走。覺得一個人的作品好,喜歡,就多讀一點。以後還應該如此。囫圇吞棗也好,否則,就累了。

《文學回憶錄》有好幾講單獨談到薩特,當然也單獨談到加繆。存在主義繞不過薩特,但加繆的加盟,使法國存在主義壯大,也是事實。薩特和加繆都曾是法國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兩人的影響一度並駕齊驅。比如薩特《噁心》和加繆《局外人》的先後發表。

但加繆自己是否認他的存在主義。他在1945年11月15日發表的《文學新聞》裡說:「不,我不是存在主義者……薩特是存在主義者,而我發表的唯一理論著作《西西弗神話》,恰恰是反對那些存在主義哲學家的……」

我很奇怪木心在《文學回憶錄》竟然沒有提到加繆和薩特著名的「決裂」。可能是伸展不開,否則不知要出多少套《文學回憶錄》了。

1951年10月18日,加繆的《反抗者》出版。這本書從哲學、倫理學和文學諸方面,探討了引起論戰的各種敏感問題,提出一套反抗的理論,這便是加繆的新人道主義的核心。這本書引起薩特和加繆激烈論戰,最終導致二人徹底決裂。這一場論戰是法國知識界的重大事件,持續一年多。加繆強調暴力雖難避免,但必須反對使暴力合法化的任何行為,他反對一切戰爭、一切殘害生命的暴力形式。

加繆的作品揭示世界的荒誕,但並不絕望頹廢。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西西弗斯神話》《局外人》《卡利古拉》稱作加繆的「荒誕」三部,《鼠疫》《反抗者》《卡利阿也夫》則歸為加繆「反抗」一類。

加繆曾在1935年秋加入共產黨,1937年11月被開除出黨。黨組織認為加繆入黨動機不純,持不同政見,同穆斯林作家和伊斯蘭宗教領袖來往密切。加繆則指責黨對穆斯林反殖民主義實行反對政策,指責黨的幹部不理解深受殖民主義壓迫的阿爾及利亞人民。1954年11月,加繆應義大利文化協會邀請,去義大利訪問,到都靈、米蘭、羅馬、熱那亞幾座城市作報告和講演。講演的題目為《藝術家及其所處的時代》,表明自由的藝術家並不是一個追求舒適或內心混亂的人,而是一個有自律精神、承擔社會責任的人。

讀《文學回憶錄》,發現木心雖然是挑重點講述文學史,還是有自己的偏好,讀著比較有意思。比如他和我一樣,比較喜歡加繆,不喜歡薩特,雖然薩特被認為是存在主義集大成者。

1913年11月7日,加繆出生在時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海外省的阿爾及利亞。不到一歲,「一戰」爆發,父親應徵入伍,不久死在馬恩河戰場上。父親的離去,讓加繆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頓。不得已,母親帶著年幼的加繆來到阿爾及爾郊區的貧民窟貝爾庫爾,和有些嚴厲的外婆生活在無水、無電、無衛生間,且只有3個小房間的公寓裡。

生活雖然貧窮,但加繆的母親還是努力為孩子們營造快樂的生活。成年後的加繆回憶起童年的生活,除了貧窮,也有陽光、沙灘、童年遊戲,還有家庭出遊日、爬山野餐和甜點等。他說:「貧窮對我來說從來就不是一種不幸:光明在其中撒播著它的財富,甚至我的反抗也被照亮了。」「我發現,一個窮孩子可以通過藝術表達自己和解放自己。」

1960年1月4日,加繆因一場車禍意外去世,留下一部還未完成的遺稿《第一個人》。此書在1994年,由其女兒整理出版,再次轟動文壇。

加繆47年的短暫人生,經歷了一個由戰爭、屠戮、流亡、集中營與原子彈組成的黑色時代。其中捲入最深,並對他個人傷害最深的,無疑是阿爾及利亞戰爭。他的和平理念被交戰雙方厭棄,承受著無數同代人的致命圍攻,不得不陷入沉默,在故鄉流亡。

1957年12月13日,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於斯德哥爾摩大學座談期間,一名強行闖入的阿爾及利亞學生,厲聲責問加繆為何對阿爾及利亞獨立事業默不作聲。加繆只迂迴地回應了一句話:「我相信正義,但在正義之前我將首先保衛我的母親。」

閱讀加繆,正是這一句富有人性的「首先保衛我的母親」感動了我,讓我傾向他的「荒誕哲學」。在加繆的詞彙裡,「母親」並不指向「祖國」,尤其不指向「法國」。加繆所要保衛的,是真實生活在阿爾及利亞被恐怖襲擊所威脅的母親,也是由母親所代表的人與人之間親近友愛的情感,以及以母親為象徵的一切在暴力面前無辜柔弱的生命,這是個體的正義。

加繆死後,葬在法國的盧爾馬蘭,一個小小的公墓裡,一叢荒草下。一方粗糲、沒有打磨過的石頭,上面刻著「阿爾貝·加繆1913-1960」的字樣。沒有紀念碑,沒有墓志銘。旁邊是他妻子的墓,周圍是當地一些普通居民的墓地。

2009年,當時的法國總統薩科齊打算將加繆的遺體移至先賢祠(供奉法蘭西民族最孚眾望的賢人的地方),遭到加繆的兒子讓·加繆的反對,指責薩科齊「利用和消費」加繆。同年,加繆的女兒卡特琳娜·加繆編纂的《孤獨與團結:阿爾貝·加繆影像集》出版,鮮活呈現加繆的一生。在這兩種致敬加繆的方式之間,加繆的兒子替他的父親選擇了後者。他說:「父親一生反對虛名,是不會同意住進先賢祠供人膜拜的。」

加繆始終「與人數最多的那些人在一起」,他的兒女更是理解和懂得加繆,並捍衛他的人生觀。加繆天上有知,該是多麼欣慰啊。

藝術評論家桑塔格曾在《加繆的日記》一文中說:「卡夫卡喚起的是憐憫和恐懼,喬伊斯喚起的是欽佩,普魯斯特和紀德喚起的是敬意,但除了加繆,我想不起還有其他現代作家能喚起愛。」

相關焦點

  • 阿爾貝·加繆逝世60周年 | 加繆:拒絕進入先賢祠
    加繆的兒子替他的父親做了決定,「死在先賢祠裡的高臺上,不如活在一張張照片裡。」阿爾貝·加繆因為不愛虛名,不喜張揚,所以被認為是孤獨的,但是他也被理解、有朋友,因此懂得團結的意義。他幼年貧窮,中年拮据,一生沒有錢,蔑視奢華,追求簡單樸實的快樂,縱情享受「大海和陽光」給予每個人的饋贈,「義無反顧地生活」。
  • 《孤獨與團結》:影像中的加繆
    1957年10月,44歲的加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加繆在他的小說、戲劇、隨筆和論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誕的同時並不絕望與頹喪,他主張要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他為世人指出了一條自由人道主義道路。
  • 阿爾貝·加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阿爾貝·加繆是法國作家、哲學家,是存在主義文學、「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其以自身經歷、以文學創作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的行為,來推導出時代的哲學命題的帶有哲學思想的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加繆「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使他在歐洲乃至全世界成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導師。
  • 讀加繆的《局外人》讓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讀的過程中一種莫名的震撼和壓迫感一直伴隨著我,讀完之後,我整個人都不好了。毋庸置疑,加繆的《局外人》在中外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解讀者之多堪與《道德經》媲美。《局外人》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無非兩點:作者對人類社會荒誕性的諷刺及主人公默爾索對遊戲規則的反抗。這兩點太深刻了,以至於所有解讀者眾口一致的滿溢著讚譽之辭。我也不例外。
  • 全世界「格格不入的人」都在懷念加繆
    「由荒誕指向偉大——紀念加繆誕辰107周年:作為『局外人』的加繆」讀書會日前在京舉行,李洱、苗煒兩位作家夜談加繆,引發眾多讀者熱情參與。1942年,加繆「荒誕三部曲」第一部《局外人》出版,轟動法國文壇。
  • 雲也退:讀加繆,從在每個人身上尋找正確的東西開始
    作者 | 雲也退摘編 | 董牧孜阿凡達,或加繆的「生長的石頭」那些年,有一種奮戰的氣氛在這個社會裡到處滋生。達拉斯特就是這麼實踐的:伊瓜貝小鎮的官員對他重禮相迎,可他不想躺在賓館裡足吃足喝,而渴望接觸那些不怎麼敢接近他的、圍著纏腰布的黑人 ( 監工坦然相告:「他們是最窮的」 ),那些虔誠敬神的普通人。同樣的,《阿凡達》中的傑克雖然對陌生之地不無疑慮,也看到猛獸們面目可怖,卻也認出他們對別的地盤上的主人的尊重,兇悍的伊卡蘭,不也能與人生死為伴?
  • 加繆《鼠疫》:裡厄醫生——存在主義的英雄
    在這些人裡,有兩鬢斑白仍奮不顧身前往疫區的鐘南山院士,有敢於「吹哨」披露疫情真相的李文亮醫生,更有默默奉獻在平凡崗位上的抗疫醫護人員……而在加繆《鼠疫》所描繪的那場殘酷的鼠疫中,亦不乏面對危險堅持與疾病纏鬥的各色英雄人物。其中,小說的主角裡厄醫生便是典型的代表。作為作者加繆的代言人,也作為本書的敘述者,裡厄醫生的所言所行奠定了本書的存在主義性質。
  • 我們反抗,所以我們存在|阿爾貝·加繆逝世60周年
    每個熱愛生命的人,都難逃一死,但這並不妨礙他曾經充分地生活,不妨礙他懷著對生者命運的留戀去面對死亡。正如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在為加繆撰寫的悼文中所說,「當那扇門在他身後關上時,他已經在門的這邊寫出了與他一起生活過、對死亡有著共同的預感與憎恨的每一個藝術家所希望做到的事:我曾在世界上生活過。」
  • 加繆:「局外人」的文學世界
    在這個初春閉門讀書的日子裡,重讀法國作家加繆和他的小說,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加繆作品的中文譯文版也有多個譯本和版本並一直持續新印再版……關於作家加繆,可簡介如下:阿爾貝·加繆(1913—1960),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大師。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了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獎獲獎作家之一。
  • 21考研報考人數出爐!哪個省份考研人最多?
    這也是考研最近幾年連續人數激增的狀態 有考研想法的同學越來越多 隨之競爭的壓力也會加大 尤其是考研學習省份很多的地區 那麼今年報考已塵埃落定 一起和遼小都看看哪個省份報考人數最多
  • 晨讀|加繆筆下的人性之光
    前不久,我讀完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作家加繆的小說名著《鼠疫》,收穫良多。加繆從1940年開始構思寫作《鼠疫》,當時,納粹已經佔領了巴黎。1942年,由於肺病復發,他從炎熱的阿爾及利亞阿赫蘭轉移到法國南部山區療養。不久,德軍侵佔法國南方,加繆無奈與親人音訊斷絕,難免孤獨焦慮。這份切身感受被他寫進了小說裡記者朗貝爾的處境中,顯得真切動人。
  • 阿爾貝·加繆:從荒誕到反抗,這是決定性的進步
    加繆告訴我們,什麼人在互相推諉,什麼人在擔起職責;什麼人在鉗制輿論,什麼人在啟發民智;什麼人在傳播謠言,什麼人在澄清事實;什麼人在畏葸逃避,什麼人在前線奮戰;什麼人不顧他人安危肆意妄為,什麼人以生命為代價發出預警。加繆試圖證明:眾生喧譁之中,並非所有人都只顧個人的安危甚至舒適。
  • 加繆:阿爾及爾之夏
    阿爾貝·加繆(1913.11.7-1960.1.4)阿爾及爾之夏加繆人們對某座城市的偏愛,往往是秘密的。但是,阿爾及爾(以及其他某些特殊的地方,譬如那些臨海的城市)卻像一張嘴或一處傷口似的,敞開在蒼穹之下。在阿爾及爾,人們眷戀那些平凡無奇的地方:每條結尾的海水、明媚的豔陽,以及土著的健美。此外,始終不變地,阿爾及爾恬然地獻出它的美麗,同時散發出一種奧秘的芬芳。人們在巴黎,很可能會懷念那廣闊的空間和鼓翼而飛的情調。在此地,至少人的每個願望都能滿足,欲望都能確定,進而能衡量自己的財富。
  • 李洱、苗煒文學對談:全世界格格不入的人都在懷念加繆
    「由荒誕指向偉大——紀念加繆誕辰107周年:作為『局外人』的加繆」讀書會日前在北京SKP RENDEZ-VOUS書店舉辦,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李洱和作家、媒體人苗煒現場展開對談,並與讀者們分享了加繆的文學對我們當下生活的價值和啟示。
  • 共度艱難時刻 閱讀汲取力量② 加繆:「一個人能在鼠疫中贏得的全部...
    【春節書單】第二單,我們閱讀的作品是諾獎獲得者,法國著名哲學家、作家加繆的長篇小說《鼠疫》。加繆對疫情以及各種人面對疫情所作的反應描寫非常細膩真實,其對人性的披露和憐憫,給人帶來很多啟發和反思。更重要的是,而且加繆在書中,以審慎的態度,鼓勵了人的理性和堅強,讚美每一個微不足道,堅守著正直與善良生活的人,認為他們就是一個個無名的英雄。願我們能在加繆的文字中捕獲到信念與勇氣。
  • 加繆《鼠疫》存在主義哲學質問荒誕現實:面對荒謬,人該如何抉擇
    故事開始之前,請讓我們一起先來了解一下阿爾貝·加繆和他的存在主義哲學。阿爾貝·加繆「我是窮人」,「我過去是,現在仍是無產者」,這是加繆社會生活狀況最主要的一個基點。說到加繆,我們總是看見他與「存在主義哲學」緊緊的綁在一起。雖然他曾反對這一標籤,但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仍然稱他為「存在主義者」,那麼到底什麼是存在主義呢?在戰後的法國,由於薩特、西蒙娜·德·波伏娃、加繆和梅洛·龐蒂等人的生動活潑的文學語言,存在主義變成了一種「時髦」。
  • 加繆的一生:反抗荒誕走向重生
    加繆的第一部小說《局外人》(1942),寫主人公莫爾索平靜地參加了母親的葬禮之後,因天氣炎熱去海灣遊泳,遇見過去的女同事瑪麗,一起去看了一場喜劇片並共度良宵。後來應朋友的邀請到海灘去,無意中用朋友的手槍誤殺了一個阿拉伯人。
  • 加繆《鼠疫》:歷史不斷重演,人類始終進步
    第1次大流行:發生在公元6世紀,起源於中東,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幾乎蔓延到當時所有著名的國家,死亡大約1億人。稱為「汝斯丁瘟疫」。第2次大流行:發生在14世紀,遍及歐洲、亞洲及非洲,以歐洲最嚴重,僅歐洲死亡人數就達到2500萬人。
  • dnf手遊最多可以幾人組隊 組隊上限人數介紹
    dnf手遊最多可以幾人組隊。目前很多大型IP,特別是一些端遊都開始轉手遊,DNF手遊是端遊經典IP地下城與勇士官方製作的正版手遊,目前裝態是正在預約。很多小夥伴都很好奇dnf手遊最多可以幾人組隊。
  • 加繆經典《鼠疫》熱銷 法國人防疫很「洋氣」
    由於擔心供應短缺,很多人爭相囤積米麵糧油等物資。除了搶購日用必需品外,具有閱讀傳統的法國人也不忘尋求精神世界的慰藉,存在主義文學大師阿爾貝·加繆的代表作《鼠疫》近期銷量激增。 如今這一幕在新冠肺炎威脅的陰影下再度上演,讀者又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哲學家加繆的《鼠疫》重拾興趣。 《鼠疫》是加繆1947年發表的長篇小說,講述了北非某虛構城市在鼠疫來襲後,裡厄醫生等一批人物在絕境中奮力阻擊瘟疫,與命運不屈抗爭的故事,揭示了災難危機下的眾生百態,刻畫了人生悲歡離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