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馬斯克:一塊形狀特別的拼圖

2020-12-15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The Great Filter,作者T.G.F. team。

特斯拉 CEO 馬斯克將他在人工智慧、技術、物理和工程領域學到的基本原理重新構建到不同的領域,每個領域都像是一塊碎片,拼湊在一起後形成了一張「形狀特別」的拼圖,馬斯克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

美國著名商業博客 Wait But Why 的博主蒂姆·厄班(Tim Urban)曾用過一個公式來形容馬斯克的公司。我把這個公式做了一個簡單的總結(如下圖):

公式上的每一個「色塊」構建了馬斯克商業帝國的「光譜」,但我更好奇的是——這塊拼圖的創造者,他的人格畫像是什麼?又是什麼樣的經歷塑造並召喚(calling)著他以「星際穿越」為使命去創建商業世界?

馬斯克是古希臘「第一原則」哲學的忠實信徒,該哲學鼓勵將問題分解成最基本的部分去探索事物本質的規律。

今天,我也想用第一原則的方法論——通過了解「人格」的基本組成部分去探索這個叫「馬斯克」的拼圖。

這個「基本部分」分別是:

在給馬斯克的「人格」作畫像的過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識到:即便天賦異稟如馬斯克,也掙脫不掉的人類被寫在基因裡的牽絆,至少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是掙脫不掉的。

這可能是為什麼他想帶領人類移民火星的原因之一吧。

01

我們都逃不出這座「愛樂之城」

在《滾石》雜誌對馬斯克採訪時,馬斯克說了一句讓我頗感意外的話,他說:「如果我沒有戀愛,沒有一個長期的伴侶,我就不會快樂。」

可能習慣了馬斯克在推特上作為一個「行為藝術家」時懟天懟地懟空氣的爭強好勝,看到這樣的公開示弱難免讓人好奇背後的成因。

在研究了馬斯克橫跨 16 年的三段「婚姻故事」後,我似乎捕捉到了馬斯克人格畫像的第 1 塊拼圖。

馬斯克與賈斯汀·威爾遜(Justine Wilson)發生了第一段婚姻故事,這也是他維持最久的一段親密關係;接著,他和妲露拉·萊莉(Talulah Riley)開始了第二段和第三段婚姻故事(如下圖)。

原創圖片

馬斯克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皇后大學邂逅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賈斯汀。兩人於 2000 年結婚, 2008 年離婚。

離婚後,賈斯汀在《Marie Clari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我是一個新手妻子》(I Was a Starter Wife) 的文章,描述了她與馬斯克的婚姻關係。

這篇文章很長,在通讀了幾遍後,我得出了以下兩個觀點:

● 我「看見」你了

賈斯汀被馬斯克吸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她認為在這段親密關係裡她被「看見」了。

文中有一段話是這麼描述的:

馬斯克發現了我靈魂深處的閃光點。不同於前男友們抱怨我過於強勢的性格和主張,馬斯克覺得我的野心和抱負也是如此的有吸引力。當他跟我說 「我在你身上找到了我自己」 的時候,我知道他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在他們結婚那天的婚禮上,馬斯克對賈斯汀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是這段關係中的阿爾法」。賈斯汀以為這只是無意中的玩笑,但沒想到這句話竟預言了他們之後的生活。

在他們婚禮之後的幾個月,一種特有的家庭氛圍開始浮現:馬斯克的決定永遠是對的,賈斯汀的意見永遠不重要。

熟悉馬斯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當他回到家的時候,賈斯汀希望能和他促膝長談來增進感情,但馬斯克卻沉迷於工作,甚至對賈斯汀說:「如果你是我的員工,我早就炒你魷魚了。」

說出這句話的馬斯克,和當年深情的對賈斯汀說:「你的靈魂中有一團烈焰」的是同一個人。

如果更深層次的去挖掘「變化」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馬斯克成長在男權文化盛行的南非,那種以「競爭」為主導的心智模式並不會因為他回了家就自動神奇地關閉上按鈕。於是曾經的相互支持,演變成了親密關係裡「權力的遊戲」。

在社會語境下,對有價值資源的控制是權力產生的基礎,掌握價值資源越多的人越容易讓人依賴,因此擁有更多的權力。

這和親密關係中的權力大小和依賴程度恰恰是相反的:在親密關係中,對另一方依賴程度較低的人則擁有更大的權力。說的更直白些:在一段親密關係裡,那些投入越少的人,反而擁有越多的權力。

但在這場的「權力爭奪」中最為悲哀的部分莫過於:我不想失去你,但更不想輸給你。

馬斯克對工作的超然投入與對親密關係的投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論在哪個語境下,他都是那個擁有更多權力的一方。

● 自我實現者逃不出去的「愛樂之城」

在這段婚姻故事裡,最讓人唏噓和感慨的片段莫過於賈斯汀的「覺醒」時刻。

在 2008 年的春天,賈斯汀遭遇了一場車禍,她在 TED 演講中提到:這場車禍像是「一個警醒的鬧鐘」。

當她遭遇那場車禍時,腦海裡的第一反應不是「感謝上帝我們都還活著」, 而是「我撞壞了車,我的丈夫會殺了我的。」她開始對產生這樣想法的自己感覺到陌生和害怕。

我對這個「覺醒時刻」的理解是:親密關係的雙方的共同信念不再是照亮彼此的燈塔了,其中一座燈塔開始變得光芒萬丈,而另一座燈塔則變得黯然失色。當一個人低頭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時,便會開始質疑自己的「存在」本身了。

《愛樂之城》裡 Mia 和 Sab 常去的「燈塔咖啡屋」 | 圖片來源:電影截圖

和賈斯汀離婚後不久,馬斯克開始與女演員塔魯拉·萊利 (Talulah Riley) 約會。《矽谷鋼鐵俠》的作者阿什利·萬斯(Ashlee Vance)在書中描述了他倆第一次見面的細節,萬斯稱:馬斯克與萊莉一見鍾情。

但馬斯克的第二段婚姻故事也談得上是「曲折離奇」:兩人於 2010 年結婚,僅兩年後,馬斯克便在個人推特上宣布與萊莉離婚。不過一年後,他倆復婚了,卻又於 2016 年再次離婚。

賈斯汀曾向媒體透露她和萊利相處得很好。但在採訪內容的最後一段,賈斯汀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不論我能得到多少人的注意,馬斯克總是希望我把頭髮染的更金黃一點。而萊利的頭髮從和馬斯克結婚後,也開始染的越來越黃了。」

這句頗有意味的描述讓我想起了《簡愛》作者夏洛蒂·勃郎特(Charlotte Brontë)說過:愛是一場搏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這和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在《藝術家宣言》裡一遍遍說著「An artist should avoid falling in love with another artist(藝術家應該避免愛上另一個藝術家)」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有人與我患難與共,對我洞若觀火;卻又讓我膽戰心驚,痛不欲生。

自我實現者對「我的存在需要完整的被看見」的渴望,讓他們無法以一種犧牲的姿態去置換被愛的可能性。換句話說,「人生意義系統」的優先級排序讓他們在人格層面可以犧牲和放下的東西少的可憐。

於是,這也成為了「自我實現者」永恆的課題:在親密關係中,我無法通過「犧牲自我」來成全對方。所以,勢均力敵才是可以持續下去的量子糾纏。

以上,是我給馬斯克畫的第 1 塊拼圖:一個無法維持長期關係的「自我實現者」。

02

只有偏執狂才能活下來

2019 年 12 月 30 日,首批 15 輛國產特斯拉 Model 3 在上海超級工廠正式交付給客戶。Model 3 是特斯拉發布的一款面向普通消費者設計的電動汽車,從動工到交付,特斯拉上海工廠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與 Model 3 在華的順利量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斯克曾在 2017 年表示,Model 3 的生產環節的前六個月是「地獄式」的體驗。那會兒馬斯克不得不每天睡在汽車工廠的地板上,每晚的睡眠時間不超過 6 個小時。

如果你去國外主流媒體搜索 2018 年前後和馬斯克相關的新聞,高頻出現的詞彙有:工作狂、精神崩潰、失眠、極度焦慮。

以至於赫芬頓郵報創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以 Thrive Global Founder & CEO 的身份在 2018 年 8 月 18 日給馬斯克寫了一份公開信《An Open Letter to Elon Musk》。這封公開信的副標題是:「馬斯克你在展示一種過時的、反科學的、極其低效的消耗人類精力的工作方式。」

文章配圖裡的馬斯克非常憔悴,滿臉的疲憊不堪。就在赫芬頓發完文章的次日清晨(8 月 19 日),馬斯克在推特回復了這封公開信,他說:「福特和特斯拉是僅有的兩家避免破產的美國汽車公司。我剛從工廠回家。您認為工作方式對我來說是一個選擇題。但它並不是。」

馬斯克官方推特

馬斯克的回覆讓我想起了同年 (2018 年) 有人在推特上創建了#muskmeltdown(馬斯克崩潰)的話題,稱馬斯克不是瘋了,是崩潰了。

在當年接受《紐約時報》的專訪時,馬斯克曾透露,自己正面臨著巨大精神壓力,極其繁重的工作,以及和資本永無止境的鬥爭。

有人在推特上問馬斯克是否患有「雙向情感障礙」時,馬斯克回復了:「是的」。於是《太陽報》(The Sun) 和《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 這樣的媒體便開始藉此大做文章,《每日郵報》甚至直接說:「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推特上說他患有躁鬱症。」

我去翻找了馬斯克承認他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推特,發現其實他的原話是:「是的。也許不是醫學上的,壞情緒來自於糟糕的事情。所以真正的問題是:我對正在做的事情太著迷了。」

馬斯克官方推特

而更讓人為之動容的是馬斯克在承認自己患有雙向情感障礙時還補充說了一句話,他說:「如果你自己選擇要去往地獄,那麼責怪地獄是不公平的。」(If you buy a ticket to hell, it isn't fair to blame hell.)

究竟是什麼著迷的事情可以讓馬斯克坐上去往「地獄」的列車並持續地突破科技的邊界呢?

我們前面提到的蒂姆·厄班寫過一本書(目前還沒有中文版),叫《Elon Musk: The World’s Raddest Man》,厄班在書中把馬斯克的商業帝國精闢的總結成了三句話:

  • 一輛經濟實惠的電動車點燃可持續能源革命

  • 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點燃太空旅行革命

  • 高帶寬的腦機接口,整合人類和人工智慧

我在第一次看到的時候,覺得這三句話特別像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隨手寫在草稿紙上的星際穿越的「劇本」。

而這個劇本的起點則是馬斯克於 2006 年發表的第一封公開信,標題是:《特斯拉的秘密宏圖》。

馬斯克在公開信裡寫到會將他的計劃分為 4 個步驟:

  • 生產跑車

  • 用掙到的錢生產價格實惠的車

  • 再用掙到的錢生產更實惠的車

  • 在做到上述各項的同時,提供零排放發電選項

2006 年完成了特斯拉商業帝國的劇本至今的這 14 年裡,關於特斯拉的戰略和創造的傳奇故事,僅僅是當年的劇本在進行「敘事」表達。

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敘事自我*」竟比大部分現實主義者的「體驗自我*」更為腳踏實地,這一點著實震撼到了我。

注釋:尤瓦爾·郝拉利在《未來簡史》第八章裡介紹了「敘事自我」和「體驗自我」的區別。按照赫拉利的假設,體驗自我並沒有記憶能力,並不會說故事。反而負責在大腦裡講故事和做重大決定的是我們心中另一個非常不同的實體——敘事自我——它會將過去的絲絲縷縷編織成一篇故事,同時為未來制訂計劃。

後來,在厄班對馬斯克的訪談內容中,我也開始明白為什麼馬斯克會對人類社會的創新和發展有著獨特敏銳的洞察,而他又是如何基於這種洞察將「敘事」轉變為「現實」的。

火箭搭載著特斯拉跑車在太空漫步 | 圖片來源:YouTube

馬斯克看到了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徹底改變了創新的軌跡。工業革命之後的創新應用,沒有任何一項是個體能夠獨立完成的,都建立在人類的「集體智慧」之上的。

現階段,人類集體智慧的發展來到了一個新的臺階,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讓全世界的大腦可以實時連接,馬斯克把這種當今人類的集體智慧稱之為「人類巨靈」。他認為:推動變革的最好的方法是能夠撬動「人類巨靈」朝著某一個特定方向發展。

而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只有一個辦法:掌握「資本」的話語權。

說的更直接點:要讓牌桌上的玩家們「自願」有動力往這個方向分配資源。

所以,馬斯克投資的項目都不是把掙錢或者成為行業的壟斷者作為目標,他反而希望讓更多人看到新興行業的機會,有越來越多的「躬身入局者」。

所以當他進入一個全新領域時,公司的核心初期戰略都是以下兩點:

這就好比只有當每個汽車廠(包括傳統的汽油車主機廠)都開始生產電動車,那麼電動車的整體製造成本才能降下來,才會有更多的普通人買得起,才能真正給地球整體帶來節能減排的效果。最終才能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變,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

以上,是我給馬斯克畫的第 2 塊拼圖:一個致力於改變世界的理想主義「偏執狂」。

這位偏執狂曾用「吞著玻璃同時凝視深淵」來描述自己的創業生活。「凝視深淵」這個詞來源於德國哲學家尼採,原話是: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少年沒有成為惡龍,反而成為了「光」。這也印證了尼採說過的另一句話:「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他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所以,這篇文章的最後一節試圖去探討的問題也出現了:馬斯克到底是在為什麼而活?

03

我想和弗洛伊德抬個槓

1971 年的夏天,馬斯克出生於南非的普利托利亞,他的父親埃羅爾·馬斯克(Errol Musk)是駐南非的一名機電工程師,母親梅耶·馬斯克(Maye Musk)是加拿大出生的模特和營養師。

如果想去理解馬斯克童年,有兩個關鍵詞是繞不開的:書、父親。

在生命中最初的 8 年時光裡,馬斯克與他的父母一起生活在南非,但是父母們各忙各的,並沒有關注馬斯克的成長。在一次採訪中馬斯克說:「我是靠書本長大的。書,然後才是我的父母。」

據馬斯克的弟弟(金博爾·馬斯克)介紹,自青少年時代起,馬斯克就開始每天閱讀 2 本不同學科的書。隨著年齡增長,他的閱讀和職業興趣擴展到物理、工程學、產品設計、商業、科技和能源。

對知識的渴望和好奇心使馬斯克得以接觸在學校未必能學到的各種學科,這也為他後來在商業世界成為一個跨領域的專家和企業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八歲那年,馬斯克的父母離婚,他開始輪流跟隨著父母在不同的城市生活。父親啟發了馬斯克對技術的熱愛,但後來,馬斯克和父親的關係變得非常差。

馬斯克曾經這樣形容過他和父親的關係:

我的父親,他永遠不會改變......我試過所有方法。我試過威脅、獎勵、智力上的辯論、情感上的辯論,所有的方法,想要讓我的父親改變哪怕一點點,但情況只會更糟。你所能想到的幾乎所有可怕的事情,他都做過。

《矽谷鋼鐵俠》的作者阿什利·范斯 (Ashlee Vance) 曾試圖去從更多維度了解馬斯克的父親,但馬斯克不讓範斯深入探究,並且還用很嚴肅的態度警告範斯不要聯繫他的父親,不然後果會非常嚴重。同時馬斯克也禁止自己的孩子見他的父親。

除了父子關係亮起了紅燈,馬斯克的校園生活也充斥著不幸。

馬斯克在 15 歲之前一直飽受校園霸凌。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一群男孩抓住馬斯克後把他扔下了樓梯,接著毫不留情地毆打他,直到他失去知覺。

賈斯汀(馬斯克的第一任妻子)曾說過:「我不認為人們理解他成長過程中有多麼艱難。他是一個非常孤獨的孩子。」

在高中畢業後,馬斯克獨自離開了南非,搬到了加拿大。

雖然經歷了持續的慢性創傷(校園霸凌和充斥著匱乏感的童年)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人為悲劇。再加上不斷受到父親的言語和精神虐待更是日後種種心結的起源,但馬斯克卻表現出了驚人的「創傷後的成長」。

這種成長與創傷後應激障礙 (PTSD) 不同,它允許一個人在創傷中成長為一個更堅強更好的自己。那些與惡龍搏鬥過程中遭受到的痛苦和憤怒,並沒有吞噬屠龍的少年,反而成為了少年自我實現旅程中的精神養料。

今天的馬斯克無疑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但他的成長軌跡和我們熟知的天才故事似乎有著共同點:「創傷」的存在。

在大部分情況下,痴迷的好奇心和異於常人的心智、克服一切困難的意志力、和不計後果的努力付出都是他們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

然而,他們的成功卻也撒滿了失敗的婚姻、焦慮並充斥著匱乏感的童年或成年後與孩子緊張的關係,以及永遠無法達到他們的標準和被耗盡精力的工作夥伴。

說的更直接點:一個人很可能是在早年的創傷驅使下,維持一種極端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會讓他付出巨大的代價,但也會帶來非凡的成就。

所以大部分人在談論到天才們極端的性格時,都會將弗洛伊德的「原生家庭決定論」搬出來,試圖去用童年時受到的心理創傷去定義一個人後來一生的行為模式。這也印證了傳統的精神分析學派在臨床工作中的基本假設:過去影響現在。

但在這裡,我想用馬斯克的人生故事和「原生家庭決定論」的簇擁者們抬個槓。

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創傷學說的時候說過這麼一段話:「任何經曆本身並不是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我們並非因為經歷過的心理創傷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歷中發現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童年對人一生的影響很大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關鍵是經曆本身不會決定什麼,我們給過去的經歷「賦予了什麼樣的意義」,直接決定了我們「當下」的生活。更何況,我們不能剝奪一個人從痛苦中受益的權利。

童年時期的情感和身體的雙重虐待驅使馬斯克將自己對於知識的好奇心和太空夢變成了一種「生存模式」。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讀書成為了一座逃避現實的精神夢幻島(Neverland),而去往太空更是逃避「現實世界」的另一種隱喻。

馬斯克的夢想在那樣極端的「生存模式」裡被埋下了種子,在他長大後通過創造技術革命來改變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的形式得以延續。

在 2006 年,當他的「敘事自我」開始寫下星際穿越的劇本時,他已經選擇站在時間的另一頭去賦予「過去經歷」非凡的意義。

說到底,這是一種「選擇」。

以上,是我給馬斯克畫的第 3 塊(也是最後一塊)拼圖:一個只能通過追逐未來去「逃避過去」的人。

結語

在極端的痛苦中,一個靈魂為了承受這份痛苦,會將「自我」先擊碎掉,再通過重新建構的方式去承載這份重量。

於是,沉澱和隱藏在自我深處的「光」,通過破碎的縫隙最終呈現出來。

正是這樣的光,讓這個與痛苦搏鬥的人放棄了毀滅自我的念頭,得以繼續「生存」下去。

此後,他的心境將別於普通的人,他鄙視世人所認同的價值觀,他們被迫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極具挑戰性的方式體驗這個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形成了自己的生存策略,而這樣的心智模式是從極端痛苦的地獄中存活下來的人所獨有的。

他們有社交恐懼,他們有自閉傾向,他們有注意力缺陷,他們無法被主流的價值觀所「馴服」。他們是圓孔上的方形掛鈎,他們讓人惱火,他們好與人爭辯,他們嘲笑各種繁文縟節。

這也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這塊「形狀特別的拼圖」的樣子:一個無法維持長期關係的「自我實現者」,一個致力於改變世界的「偏執狂」,一個只能通過追逐未來去「逃避過去」的人。

無論你此刻在做什麼,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有著什麼樣的興趣愛好,愛著什麼樣的人,結交著什麼樣的朋友——你和世界的關係,你和職業的關係,你和他人的關係,都會回歸到你和「自我」的關係。

古希臘神殿柱子上刻著的不僅僅是那句被大眾熟知的「認識你自己(Know thyself)」。柱子底下還有一小行字,寫著:認識你自己,你會看見神。

文章的最後,我想留下一個思考題。

你能畫出「你」這張拼圖的形狀嗎?組成拼圖的碎片大致是什麼樣的?

拼圖「它」是否時常覺得孤獨?而這份孤獨是通過什麼載體進行表達的?

這些都是很簡單的問題,但它會觸及人類幸福感的核心:你的童年是否讓你覺得——總的來說——你是值得被愛的?又或是童年的經歷在你大腦裡留下的「敘事」是:為了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你必須要變得與眾不同?

時光回到 1984 年。

那一年馬斯克 12 歲。這個剛剛讀完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傳記的男孩,為這位天才發明家一生坎坷的命運哭的淚流滿面。

長大後,男孩決定將他的特斯拉跑車搭載著火箭開往宇宙深處。

這是他送給自己童年的禮物。

參考資料

  • 《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 阿什利·萬斯(Ashlee Vance)

  • An Open Letter to Elon Musk, https://thriveglobal.com/stories/open-letter-elon-musk/

  • 《Elon Musk: The World’s Raddest Man》 蒂姆·厄班(Tim Urban)

  • The Secret Tesla Motors Master Plan (just between you and me), https://www.tesla.cn/blog/Secret-tesla-motors-master-plan-just-between-you-and-me

  • 《當尼採在哭泣》,歐文·亞隆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形狀拼圖不用買,自己DIY拼圖也很香
    拼圖對鍛鍊小孩子的推理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很有好處。小孩子想要用一塊塊的形狀組成想要的圖形,需要經過觀察、嘗試、翻轉、移動、調整等動作。今天分享一個用快遞紙箱DIY的拼圖。雙十一過後,快遞紙箱先別丟,拿來做拼圖玩吧。
  • 拼圖
    每一塊拼圖的嵌入也毫無獨立的意義,但是連續的動作卻可以從混亂走向秩序。 『正文』 看完《龍貓》,我們便買了一千塊的龍貓拼圖。 之前,媽媽買過幾個百塊的拼圖。大家都很喜歡玩,尤其是棉棉。有時,棉棉喜歡和大家比賽拼快慢;有時,她喜歡和大家合作拼完一副。
  • 完成人工智慧試驗區課題調研的最後一塊拼圖
    完成人工智慧試驗區課題調研的最後一塊拼圖 2020-11-25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P-226恐懼拼圖,拼圖形狀和拼圖內容因人而異
    SCP-226恐懼拼圖的外表SCP-226恐懼拼圖是一部外形很正常的拼圖,但是在基金會裡面越是外表正常東西SCP-226恐懼拼圖的盛放盒子是一個30X20X4CM的盒子,裡面有大量的拼圖零件,盒子表面為黑色,而蓋子上面寫著有英文構成的恐懼字樣。盒子內部共有100塊拼圖,每一個大約4平方釐米。
  • 拼圖大追問:什麼樣的寶寶可以玩拼圖?
    拼圖,公認的兒童益智玩具之一。拼圖下單分分鐘,但是要在合適的時機給寶寶引進拼圖~寶寶什麼時候可以玩拼圖?(指標為孩子可獨立搭高3-5塊積木)2、會認形狀。(指標為孩子可以玩手抓板、形狀配對積木)3、會認顏色。
  • [團購預告]立體動物大拼圖
    這套拼圖積木為什麼這麼值得團購 它非常巧妙的把26種小動物,設計在了一個方方正正的盒子裡。打破了原有動物形象的標準化設計,又保留了每個小動物的形象特徵,生動又形象,辨識度很高,非常便於小朋友辨識。這26種動物對應的是英文字母啊a-z,每一塊的反面都有動物的單詞。
  • 各玩各的,數獨和形狀拼圖
    姐姐玩數獨,妹妹直接無視了,跑去拿了形狀拼圖。她一直很喜歡自己搭東西。她先拼了一個小姑娘,說是跳芭蕾的小公主,有兩條小辮子、大大的眼睛和漂亮的小裙子。總覺得缺了什麼,她又在小姑娘的頭上加了橘色的蝴蝶結。
  • 陪娃玩拼圖730天,我發現了這些鼓勵孩子進階的拼圖技巧
    不過因為考慮到我家可憐兮兮的收納空間,我們把拼圖的入坑時間延後,跳過嵌板拼圖,直接從紙質拼圖開始。我家娃差不多2歲開始玩,接觸的第一款是MiDeer的幾何拼圖。這款拼圖有7個動物,每一個是4-5片。像這款拼圖是個小馬,剛開始我們先把拼圖拼到只剩最後一塊——缺心眼。對孩子說:「小馬的身體缺了一塊,你能幫小馬找回來嗎?」孩子就會愛心泛濫很樂意去嘗試。用同樣的方法讓他去拼大象、牛、烏龜等等。
  • 拼圖怎麼玩?爸媽選對款式,解鎖玩法,讓寶寶愛上玩拼圖
    一般情況下,如果爸爸媽媽有認真陪伴寶寶去玩,幾套拼圖下來之後,寶寶的各項技能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除非是難度係數特別高的拼圖,在寶寶玩過幾套拼圖過後,在選擇拼圖時一般可以喜歡什麼就買什麼。當然,爸爸媽媽在選擇新的拼圖時,可以先查看下家裡現有的拼圖種類,考慮拓展下其他的主題,以便鍛鍊寶寶其他方面的技能。比如:家裡的拼圖都是以具體事物為主題,爸爸媽媽就可以考慮選擇以顏色、數字、形狀為主題的拼圖;如果家裡的拼圖都是簡單的認知類拼圖,就可以考慮選擇相對複雜的探索拼圖。
  • 孩子不喜歡拼圖?原來是方法沒用對!寶寶玩拼圖的6個好處在這裡
    我和她拼圖比賽的時候,樂樂還喜歡擺弄我的那盒七公主拼圖,拿起其中一塊比劃來比划去,不停地問我:「媽媽媽媽,這塊怎麼拼呢?它是哪個公主身上的呀?」我看著那一本正經的小臉蛋,趕緊暫停下來,一張一張地教她,告訴她要怎麼拼。寶貝也裝作很懂的樣子,長長地「哦」了一聲,才轉身去完成她自己的恐龍拼圖。
  • 大連火車站現巨幅穀物拼圖(圖)
    1月28日,大連火車站候車大廳內,數十位旅客圍繞著一塊展板合影拍照,展板上的五個大字「回家有範兒」和「復興號」高鐵列車圖樣,令旅客們讚不絕口。原來,這是用紅豆、糯米、小米等10種穀物歷時一個月拼接出來的,長2.4米,高1.2米,成了候車廳裡的一景。
  • 4歲女孩3天拼完500塊拼圖,愛玩拼圖的孩子,這5項能力太出色
    首先這個拼圖採用的是梵谷的畫作《星空》,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這幅畫不像專門的拼圖那樣,拼接處是有明顯的圖案或者文字關聯,比如一塊拼圖上是狗的身子,另一塊拼圖上是狗的腦袋,小朋友一看就知道這兩個應該拼在一起,《星空》則是大面積的藍色和黑色的轉啊轉的線條,在找關聯的時候必然會困難加倍。
  • 玩過上百款拼圖,我總結出這份超詳細的拼圖年齡對照表(收藏貼)
    上了6天課,感覺長假嗖一下就過去了,今天來交個欠了挺久、也寫了好一段時間的「作業」吧:拼圖我一直挺喜歡拼圖的,這些年沒少往家買:本來也沒有抱著特別培養啥的想法,但孩子玩了挺多之後,我發現拼圖,還真是挺「益智」的一個東西:
  • 兒童拼圖玩具好處有哪些?益智拼圖玩具的特點
    【中外玩具網訊】拼圖玩具是市場上常見的益智玩具,也是簡單學習,特別適合低齡寶寶的大腦發育。據科學研究,兒童玩具越簡單越好,能提升孩子參與遊戲的空間;另外玩具並不是越多越好,越少越簡單玩具能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因此,拼圖玩具、積木等特別適合學齡前寶寶的發展。那麼,兒童拼圖玩具的好處有哪些?隨中外玩具網小編看看吧。
  • 省下萬元早教費,拼圖到底怎麼玩出高度
    要說這早期數學思維訓練的工具,米粒媽覺得拼圖當仁不讓。據說,很多數學家都是拼圖的狂熱愛好者。米粒最近也沉迷阿基米德拼圖不可自拔。米粒並不是天生的拼圖牛娃,雖然一開始對拼圖興趣很大,但是進階爬坡之路走得磕磕絆絆。
  • 可摺疊變形的拼圖玩具,你見過嗎?
    大家應該聽過立體拼圖、摺疊變形玩具,但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的可摺疊變形的拼圖玩具,相信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吧?是不是很好奇了呢,馬上為大家介紹它們特別在哪裡~MoFU是可愛的、富有表現力的動物,它們可以被整齊地摺疊成相匹配的長方體,依偎在小盒裡。它們是摺疊變形玩具,但也是拼圖,將MoFU摺疊裝回盒子裡是一項有難度的挑戰。
  • 還原巴文化 「賨人」貴族船棺或成一塊重要拼圖
    原標題:還原巴文化 「賨人」貴族船棺或成一塊重要拼圖   達州歷史悠久,先秦文化遺存豐厚,是巴人活動的重要區域和巴文明起源中心之一。2019年10月至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渠縣城壩遺址進行了持續性的發掘。
  • 小孩子玩的拼圖遊戲,難哭眾多成年人,一半以上的人拼不出來
    拼圖屬於益智類的小遊戲,玩起來非常簡單,我們常見的拼圖也不過100,200塊,將這些拼圖塊按照原本的形狀和大小拼合在一起,最終組成一幅完整的圖案,一般來說,一幅拼圖快一點1個小時就可以搞定,複雜的拼圖也不過3,5個小時。
  • 哈利波特3D立體拼圖,原來是國內這家企業研發的~
    2020年,樂立方攜手華納兄弟,重磅推出哈利波特3D立體拼圖系列。200多天的匠心打造,從無到有,不斷推翻重建;從色稿到結構的真實還原只為打造每一位喜歡哈利波特的小夥伴能夠重返霍格沃茨的魔法3D拼圖之旅。
  • 補齊最後一塊「拼圖」 市州級水文機構全覆蓋
    與此同時,我省水文系統也補齊了最後一塊「拼圖」,實現市州級水文機構全覆蓋。水文系統補齊「拼圖」「四川是千河之省,水文工作歷來都是治水興蜀的重要基石。」省水文局局長劉祥海介紹,2017年以前,我省設置了9個地區水文局,主要職責是為全省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環境保護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文技術服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