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裡詩書
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是《給我翅膀》這部法國電影最為浪漫的所在。根據氣象學家克裡斯提安·穆萊克幫助野雁開闢新遷徙道路的真實事件改編,善於構建人與自然關係的導演尼古拉·瓦尼埃,在這部電影中並沒有單只是在焦點放在克裡斯提安身上,親情,夢想與少年元素的交融,使電影所展現的不僅是一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更有著觸及心靈的感動。
如果你看到一群遷徙的候鳥,相信多數人都只是好奇的一眼而過,但是在氣象學家克裡斯提安的眼中,它卻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候鳥從來都沒有改變過自己的遷徙方式,然而最近數百年來,隨著人類的高速發展,候鳥原定的遷徙路線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不對候鳥的遷徙路線做出改變,那麼很可能就會導致一個物種的滅亡,《給我翅膀》所講的正是克裡斯提安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變候鳥們的遷徙路線,讓它們安全的從新線路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克裡斯提安的想法很好,但想要做到這一點卻並不容易,對於成年的候鳥來說,它們並不會理解克裡斯提安的所作所為,仍舊還是按照千百年來的原有線路去飛行,後來他知道對於鳥類來說,如果想改變它們遷徙路線,那麼只能從成為它們的父母開始,於是他克服重重困難,找來了野雁的蛋,用人工孵化的方式孵化了小野雁,和兒子朝夕相伴的與它們在一起,讓小野雁以為自己是它們的媽媽。
電影故事便是這份幾乎不夾雜功利的人鳥羈絆,而《給我翅膀》的改編之處便是將這份感動儘可能地給予了升華,在電影中主人公其實並不是克裡斯提安,而是他的兒子託馬,他在與小野雁的相處中,如何從一個離不開手機遊戲的孩子蛻變為一個領航野雁的英雄少年,一家人的關係又如何在託馬獨自領航野雁的冒險中破鏡重圓,這些內容的融入使電影在情感上更能獲得觀眾的共鳴。
《給我翅膀》同很多年前我看過的一部同類型電影《伴我高飛》一樣,兩部電影都是以人類情感為原點,在親情關係中融入個人的成長,又在主人公的成長過程中,點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刻命題,在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少年託馬與野雁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託馬陪伴飛行給予了小野雁們安全,而小野雁們則讓一個沉迷遊戲的孩子擁有了夢想的翅膀,宛若畫卷般的自然美景下,電影給人所帶來的感動,不僅是少年保護自然,守護野雁的執念,更還兼具了關乎夢想的高度與親情的溫度。
《給我翅膀》最後用一句印第安的諺語做結「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並不是從祖先那裡繼承來的 ,而是從我們的子孫後代那裡借來的。」生活中我們或許難以擁有如少年託馬般的冒險,但從點滴做起,保護自然則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責任。
個人評分: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