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涼詩詞學會的詩人們在創作基地吟誦詩詞。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鋒蘭 攝
茂名網訊 昨天是元旦,當天風和日麗,有如春回大地。在高州市石板鎮高雄村,因為來了一群詩人,這裡的青山碧水都充滿了詩意。
這群詩人來自茂名市高涼詩詞學會。新年伊始,他們來到這個偏遠山村為高涼詩詞學會創作基地揭牌。從此,這個以弘揚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的學會有了自己的詩詞創作基地和活動交流場所。
當天,高州市石板鎮高雄行政村文化中心也同時揭牌,它和高涼詩詞學會創作基地同在一個地方。高州市文化部門和石板鎮的領導前來出席了活動,與高涼詩詞學會的詩人們一起吟誦詩詞,開展輕鬆而熱烈的文化交流。
創辦《高涼詩詞》,已發行16000多份
高涼詩詞學會是由茂名市文廣旅體局主管、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文化學術團體,於2015年成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把古典詩詞散文認真加以學習,嵌在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的要求,秉承「操千曲而曉音,觀千劍而識器」的理念,大力倡導詩詞創作、詩詞教育和詩詞推廣,把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學會成立後,很快就薈集了包括孫益龍、楊建華、許銘和、嶺南等在內的一批優秀詩人。為了便於詩詞展示和交流學習,學會成立當年即創辦了《高涼詩詞》期刊,作為學會的宣傳窗口和會員及詩詞愛好者發表作品的平臺。從創刊至今,《高涼詩詞》已發行了15期16000多份,詩刊內容豐富、作品高雅、體裁多樣、圖文並茂、美觀大方、可讀性強,代表了茂名詩詞界較高的水平,是繁榮詩詞創作的一片沃土,也是推介茂名、弘揚茂名文化的一張名片。
積極開展文化活動,擴大社會影響力
除了辦好《高涼詩詞》期刊外,高涼詩詞學會還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不定期舉行詩會,組織會員吟唱交流,深入探討,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先後組織會員到信宜鎮隆古鎮、浮山嶺、濱海新區、高涼嶺、觀山寺、冼太廟、石板靈山寺等地採風,挖掘歷史文化,弘揚中華國粹。同時,利用學會的力量積極參與政府的一些工作,如曾參與市級元旦文藝晚會楹聯撰寫並採用,參與市文化部門組織的文藝作品審定,完成《好心高涼》詩賦創作,參與振興鄉村楹聯創作等,受到了領導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此外,還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連續多年參加石板鎮石村文化節書法、詩詞、象棋比賽評判,到石板鎮高雄村開展詩詞、對聯創作,展示文化產品,豐富鄉村文化生活等。
近年來,高涼詩詞學會組織會員圍繞文化建設,緊跟時代步伐,創作了大量聲情激越、奮發向上、謳歌時代的詩詞作品,僅在《高涼詩詞》刊物就出版了2000多首,每期都有突出主題,如「新中國七十華誕」「好心茂名」「情滿鄉間」等。學會會員和詩友除了向《高涼詩詞》刊物投稿外,還積極向國家省市刊物投稿,參加各種詩詞賽事並獲獎。尤為突出的是,至目前為止,在《茂名日報》連載「高涼詩詞」35期500多首,擴大了「高涼詩詞」的社會影響,吸引越來越多市民群眾熱愛和學習詩詞。
建設創作基地,打造文化品牌
為了讓會員和廣大詩詞愛好者有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進一步打響「高涼詩詞」文化品牌,高涼詩詞學會孫益龍等人積極謀劃創建高涼詩詞學會創作基地,在高州市、石板鎮的大力支持下,將基地選址於石板鎮高雄村,利用當地一間小學舊教學樓進行改造,並同時建設高雄行政村文化中心。茂名市文化部門高度重視,高州市把文化中心建設列入計劃,有關領導多次到現場指導,推動各項建設工作落實。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高涼詩詞學會創作基地和石板鎮高雄行政村文化中心於昨日正式揭牌。當天,學會領導和會員們興高採烈來到基地,與高州市文化部門、石板鎮領導以及當地村幹部、村民們歡聚一堂,開展文化交流,現場吟誦詩詞、創作書法等。
高涼詩詞學會詩人孫益龍在接受茂名晚報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說道,創作基地建設在這麼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非常適合會員和詩友們前來採風創作和交流學習。今後,高涼詩詞學會將繼續完善創作基地各功能室建設,不斷壯大詩詞創作隊伍,創作出更多高水平的作品,為推動茂名的文化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鋒蘭
報料熱線:13828680359 ; 投稿郵箱:66386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