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物》中的三角關係,雖然大家分析得很多,也大多數是和「真物」聯繫在一起。但對於小鞠這樣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說實話卻很難想像什麼愛情故事,以及蘊含在其中的情感。大家都即將要去實習,能夠留下的只有遙遠的回憶。的確,這一年可以說光怪陸離,疫情給我們上了魔幻現實的一刻。《春物》完結了,大老師沒有教給我「現充的養成法」,倒是教給我如何享受孤獨。
「青春是一種罪惡,一場謊言」,非主流的宣言現在看來還是那麼耀眼。我們可以謳歌青春,可以懷念青春,也可以詛咒青春,這些都是我們青春過程中情感的結晶。我可以因為和心儀的女生見面而擁抱青春的幻想,也可以因為缺少朋友帶來的自閉而覺得青春是孤獨的修行。青春是流動而多變的,大老師從詛咒現充的陰暗人士,不也變成了我們口中「爆炸的現充」嗎?
秋天的夜晚明明是現充的好時光,火鍋擼串唱K都可以加深雄性與雌性的關係,然後把涼風陣陣的世界渲染得五光十色。然而孑然也是一個人的常態,包括小鞠,住在一個人的宿舍裡。客觀上,我是要考研的學生;主觀上,我習慣自閉的生活,甚至有點懼怕面對他人。說句實話,在為數不多的上課的日子裡,看著那些高談闊論的同學們,我心裏面真的覺得青春是一種不公平的對決。
說實話,這樣的情況真的很令人懊惱。一方面,二次元中的美好生活,和我平淡無趣的現實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割裂感。另一方面,在悲嘆中又不能和所謂的「孤獨」自洽,到最後更加孤獨。虛擬的網絡的確可以滿足人們對於社交的欲望,但是終究不能代替現實。我們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交流,而不是容器外壁的碰撞。大老師的朋友很少,也就是好幾個而已,這就是我和他最大的不同之處。
享受孤獨,其實說來也是挺可笑的一個詞。有的人享受孤獨的方式就是社交,這也造就了外向型孤獨症患者。另一種方式就是一個人,從午夜到清晨。明白自己現在是一個人,但剝離一個人的自卑感,這才是真的在享受孤獨。其實大老師一開始便是樂於孤獨的人吧,只不過在侍奉部之後便不再孑然。青春的宣言可以幼稚,但回想起來,能夠說出那句話,大老師至少已經習慣了孤獨。
想起了只有一個好友的梓川咲太,在他人的觀測視角裡仿佛他是孤獨的,實則他的內心卻十分豐厚。最怕的就是醒來時油然而生的自卑感,哦,整個世界只有我一個人啊。沒有人會關心我,沒有人會在乎我,我只是被人利用的棋子罷了。不要說享受孤獨了,能夠熬過孤獨就很值得尊敬了。那麼,就在思想鬥爭的此刻或片刻,我們已經在和孤獨鬥爭了,難道不是嗎?
我們都渴望有一個能夠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正如小鞠我此刻敲打的這些字,也希望有人能夠獲得共鳴。但與其想要一個能夠理解你的人自動出現,不如就在打字的過程中獲得一種自我滿足,這也是一種享受孤獨。大老師之前無數次的自爆,不也是建立在強大的內心基礎之上麼?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縱然不能接觸到華麗的色彩,也要把這份孤獨詼諧成單調的畫卷。
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生活在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