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又雙叒叕在找袋狼了?要抱希望,也別太抱希望

2021-01-09 果殼網

澳大利亞東北部,一個尖角直直指向紐幾內亞島,那裡就是昆士蘭州的約克角(Cape York),人跡罕至,土壤貧瘠,它是地球上最後的荒野,也是無數野生動物退守的家園。

但就在最近,這個地方吸引了許多關注的目光,因為絕跡世間81年的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is)可能在此出現。

人人都知道袋鼠、袋熊,但是袋狼是什麼?它曾是澳大利亞大陸上的頂級捕食者,全世界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

1936年7月10日,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政府部門提出了針對袋狼的行政保護令,這大概是史上最尷尬的一個保護令,因為1933年之後,人們就再也沒有在野外發現過袋狼了,而這道保護令下達後的第59天,這個物種最後一個成員死於圈養其的動物園中。

這最後一頭袋狼是雌性,被後世人稱呼為「班傑明」,她是1933年從野外捕獲的,繼而被送到了霍巴特的博馬裡斯動物園。這一動物園在1935~1936年期間存在非常嚴重的人員管理問題,這導致大量動物得不到應有和仔細的照顧。

就在1936年9月初,霍巴特經歷了罕見的極端天氣,白天氣溫飆升到38度,夜間卻跌至零下1度。由於袋狼飼養員的疏忽,本該開放的獸舍大門被關閉了,這最後一頭袋狼無法回到它的獸舍,而持續暴露在開放的金屬籠子內。9月7日夜裡,她無人陪伴,飽受折磨,最後在漫漫長夜裡無聲無息地死去。她的死標誌著袋狼這個物種的絕滅,同時也宣告了一個行走在地球2500萬年的家族的徹底終結。    

最後一隻袋狼「班傑明」(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在袋狼滅絕後的多年裡,人們不止一次地看到了它的幻影,但每次追尋都以失望告終。

或許這次會不一樣?兩次目擊,分別來自一名昆士蘭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老僱員和一名常在昆士蘭北部露營的嚮導。他們都看到了一種「長得有點像狗的動物」。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比爾·勞倫斯(Bill Laurence)教授說,根據兩位目擊者的描述,這些動物的眼睛顏色、大小、身形、行為都極其接近袋狼。

於是,就在這個四月,庫克大學的科學家們決定在約克角開始一場袋狼大搜索。庫克大學的另一位研究者桑德拉·阿貝爾(Sandra Abell)博士準備在那裡設置至少50個相機陷阱,陷阱裡的傳感器在動物接近時會自動感應,拍下照片。 

庫克大學3月24日發布了開展袋狼搜索的公告(圖片來源:jcu.edu.au)

這次,人類能再見到袋狼嗎? 

初識,從「狗頭負鼠」再到「犬首袋狼」

歐洲人第一次見到袋狼是在1642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在登陸塔斯馬尼亞島後描述了這種奇怪的動物腳印。第一次明確的記錄是特爾卡斯託(D'Entrecasteaux)領導的探險隊中的博物學家雅克·拉比亞迪埃(Jacques Labillardière)於1792年5月13日在其日記當中記錄的。但是,一直到1805年,塔斯馬尼亞的代理總督威廉·帕特森(William  Paterson)才在雪梨公報上刊登了詳細的描述。

第一次針對袋狼的詳細科學描述則是1808年由喬治·哈裡斯(George Harris)完成的,但是受限於當時的科學分類體系認識,他將其歸入了北美洲的土著有袋類——負鼠屬(Didelphis),並根據其獨特的似犬頭部形態,將其命名為「狗頭負鼠」(Didelphis cynocephala)。

隨著人們對於澳洲本土有袋類的研究,人們了解到澳洲有袋類完全不同於北美、南美的有袋類,這導致了針對澳洲有袋類進行的重新科學分類。1810年,解剖學家傑弗萊·聖-希萊爾(Geoffroy Saint-Hilaire)把袋狼歸入了他1796年建立的袋鼬屬(Dasyurus),並且將袋狼的種名修訂為cynocephalus。一直到1824年,覃明克(Temminck)才為袋狼建立了獨立的屬——袋狼屬(Thylacinus),模式種為犬首袋狼(Thylacinus cynocephalus)。袋狼屬的學名由兩個希臘語詞彙組成,為Thylakos和kynos,前者含義是「袋子」,後者含義是「犬」,綜合的含義就是指袋狼看起來就類似一隻有育兒袋的犬。種名的含義是「犬一樣的頭部」。                                                       

人工飼養狀態下的袋狼(圖片來源: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袋狼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漸新世,現代袋狼屬最早的成員則出現於早中新世,此後袋狼屬成員逐漸擴散到了整個澳大利亞,並且在晚更新世的冰期利用陸橋向北入侵到了紐幾內亞,同時向南擴散到了塔斯馬尼亞島。

早年的袋狼分類研究受限於貧瘠的化石材料,研究是比較侷促的。早年的學者根據牙齒上的諸多細節特徵認為袋狼在演化上與南美洲已經滅絕的另外一類肉食有袋類——袋犬類存在密切聯繫。但在後期研究中,特別是針對足部骨骼的研究證明袋狼與袋鼬類的關係更為密切,這一研究結論後被廣泛接受。

現存的袋鼬,它與早期的化石袋狼非常相似(圖片來源見水印)

受限於化石材料不足的現實,袋狼類的起源和演化問題仍然處於爭議當中,或許這也可以從側面證明袋狼類的演化可能要比我們以往認為的更加複雜。一些學者支持袋狼類屬於袋鼬目(Dasyuromorphia)的基幹成員,並認為袋獾是其現生近親。但是,2009年1月發表在《基因組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袋食蟻獸可能比袋獾更接近袋鼬類的基幹成員,而且和袋狼的關係更密切。

袋狼長得像狗,名中帶「狼」,其實與真正的狼區別很大。 犬首袋狼頭骨區別於其他化石袋狼的特徵之一就是犬齒和前臼齒之間的齒隙增加,就是這導致了其吻部拉長,這讓其頭骨在形態上看起來更類似犬科而非袋鼬,但這種相似只是趨同演化的結果,即譜系關係非常遙遠的群體存在機能上類似結構的演化。它們在頭骨和牙齒上仍然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區別。   

  左:袋狼頭骨(圖片來源:作者);右:灰狼頭骨(圖片來源:krissyfawx.deviantart.com)   

其中尤以牙齒上的區別是最為顯著的。袋狼的牙齒數目一共為46顆,而不同於典型真獸類的44顆。袋狼每側上頜就擁有4對門齒,典型真獸類則應是每側上頜3對門齒。有趣的是,袋狼的門齒並不像犬類一樣是上下交錯咬合的,而是上門齒要罩住下門齒。它們的下犬齒在咬合時也並不突出放置到上頜犬齒前方,而是放置在門齒和犬齒之間顎面強烈凹陷的一個凹槽裡。另外一個區別就是,袋狼頰齒是每側前臼齒3顆、臼齒4顆,典型真獸則相反,每側是4顆前臼齒和3顆臼齒。 

在犬科當中,負責切割肉類的是裂齒,即第4上前臼齒和第1下臼齒。,第1、2上臼齒和第2、3下臼齒則主要負責咀嚼和碾壓功能。這種牙齒的功能區分讓犬科更集中力量於一處用於切割肉類或者咬碎骨骼,而我們更熟悉的貓科動物則捨棄了全部咀嚼能力,其第1上臼齒退化為殘跡,下第1臼齒負責咀嚼碾壓的部分完全退化,只保存了切割功能。這也是為什麼狼和家犬可以啃咬並嚼碎骨骼,而貓科動物則並不會這樣做的原因。 

但同樣高度肉食的袋狼則是另外一種情況,袋狼的裂齒並不包括上前臼齒,而是全部由臼齒構成。袋狼的的上臼齒和下臼齒在形態上非常類似犬科的裂齒結構,但並沒有出現貓科、犬科那樣某顆完全特化負責切割或者咀嚼的結構,而且所有裂齒都保持了相當一致的形態,主要差別只是輕微的尺寸差別。從功能性來說,即全部裂齒都同時保持了碾壓和切割能力。        

袋狼的這種牙齒結構在演化中除了切割功能逐漸發達外,其他結構的變化不大。這讓人比較迷惑,因為這似乎並不符合效能原則,袋狼在咬合時,力量顯然更為分散,而不似犬科可以集中力量於一點。但這一結構特徵顯然也沒影響袋狼的生存,這樣的牙齒結構或許表明袋狼在進食時可以把皮肉、小塊的骨骼一股腦的嚼碎併吞掉,但處理的速度可能不很快。這樣或許能提高它們對於中小型獵物的利用效率,但是因為需要反覆咀嚼進食,其進食時間或許就會被延長了。這樣一種進食方式不僅可能會限制袋狼的主要狩獵對象種類、進食模式,也隱約提供了一些研究袋狼的狩獵模式和其成功率研究的線索。

還看得到它的容顏,卻難以知曉它的行為

由於在博物館當中有保存非常好的袋狼的乾屍、皮毛、填充標本,還有大量的文字描述、黑白照片和圈養個體影像資料,我們可以非常準確地了解袋狼的形態。整體來看,袋狼類似一隻擁有平直軀幹、細長僵直尾巴的短頭型犬類,尤其是頭部更顯示出一些類似犬類的外貌特徵。

成年袋狼的身長大約100~130釐米,尾長50~65釐米,肩高大約60釐米,體重約20~30公斤。其兩性差別並不明顯,僅表現為在平均體型上雄性要大於雌性。袋狼前後足均為四趾,前肢缺乏拇指,爪子不能縮回。恥骨高度退化,僅表示為軟骨。其雄性個體有一類似育兒袋的陰囊袋,可以在穿越灌木等複雜環境或者爭鬥時,將陰囊縮回提供保護,雌性有一個開口朝後的育兒袋,乳房為兩對。

袋狼的主要繁殖季節是冬季和春季,但全年均可進行繁殖。人工飼養唯一一次成功繁殖是1899年發生在墨爾本動物園,野外袋狼的壽命大約為5~7年,人工飼養壽命最長可達9年。袋狼全身包括尾部披有柔軟密集的短毛,皮毛顏色從土灰黃色、灰黃色到明亮的棕黃色不同,從背部開始到尾部擁有13~21條黑色條紋,大腿上的一條條紋明顯長於其它條紋。這些條紋的顏色深淺存在深淺變化,體色、條紋的變化通常被認為是不同年齡階段變化的結果,老年動物的體色傾向暗淡、紋理褪色。這些條紋讓目睹者想起了亞洲的虎,這也是袋狼的大眾化名:塔斯馬尼亞虎(Tasmanian Tiger)的由來。

 左:袋狼標本;中:袋狼皮張; 右:袋狼乾屍(圖片來源:allyouneedisbiology.files1,au.pinterest.com,wordpress.com)

根據文字記錄,袋狼喜歡乾燥的森林環境、沼澤荒地和草原,在塔斯馬尼亞地區,袋狼生存於北部和東部的海岸地區還有中央平原,但它們明顯迴避了西南部山脈及濃密的雨林。它們喜歡在黃昏-夜晚的時間段落活動,白天則躲避回林地或者灌木叢地區。袋狼的生存模式可能包括獨居、成對活動或者小規模家庭式群居,在某些情況下不同家庭的袋狼會進行群集,這可能是某種形式的社交活動。根據不同的文檔記錄,顯示袋狼可能會在情緒激動時,散發出讓人難以描述的味道。在唯一的黑白錄像和一些照片裡,可以看到袋狼總是張大嘴呈打哈氣狀,這通常被認為是袋狼緊張或者表示威脅的行為。     

袋狼表現的可能為緊張或者威脅行為(圖片來源:allyouneedisbiology.files)

袋狼的獵物非常廣泛,包括沙袋鼠、袋熊、中小型爬行類、小到大型鳥類(包括鴯鶓),但它們的主要食物是小型袋鼠。肉食哺乳動物的咬合力研究顯示,袋狼具備捕捉中大型獵物的能力,但沒有關於這樣結論的直接證據。它們有時也食用屍體,被抓獲的袋狼會食用死兔子、綿羊肉和牛肉。

它們的掌、蹠骨明顯粗短,背脊僵直,這表明袋狼並不是特別善於靈活運動和高速奔跑,通常描述也記載袋狼「不靈活和略為笨拙」,在某些情況下袋狼會利用後腿像袋鼠一樣跳躍。粗短的四肢可以讓袋狼在短距離內就獲得較高的速度,這在突襲或者伏擊狩獵行為中是非常重要的,曾經有設置捕獵陷阱的獵手報告「袋狼喜歡伏擊獵物」。但在另外一些描述中,袋狼則是以家庭規模狩獵,並且在追逐獵物時表現出驚人的耐力和策略性,即有人描述過袋狼群會分為追擊和埋伏兩部分。這種描述也可以從一項對於袋狼大腦的研究中得到佐證,即袋狼的大腦擁有比較發達的尾狀核皮層,而這一結構負責的功能是學習、規劃和決策等,這表明袋狼擁有較強的計劃和解決問題能力,這對於群居動物生活、狩獵中的溝通是很重要的。   

可這些都只能是猜測。事實上我們除了了解袋狼的外貌形態外,對於這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行為我們了解的少之又少。大量的關於野生袋狼的行為描述都是來自獵人、農場員工和旅行者的目擊報告和一些文字描述,這些文字性資料的準確性到底有多少,目前已經無法考證,只能作為一項參考。我們對於袋狼的少量確切觀察也是來源於動物園被圈養個體,可是這些觀察通常也都是在白天進行的,在當時年代、環境下的動物園中,袋狼可能因為本身性格、生活狀態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已知影片中表現的一些行為被認為是非典型行為或者刻板行為,所以這些觀察到的行為也許不能代表其真實的行為模式。

袋狼終結的開始

歐洲人並不是最早接觸袋狼的人類,澳大利亞土著居民才是。在幾乎整個澳大利亞都發現了土著民族以袋狼為原型創作的巖畫。根據一些巖畫內容,可以肯定至少有一些土著部落曾經獵殺過袋狼,並將其作為食物。在晚更新世期間,入侵到紐幾內亞的袋狼率先滅絕,其滅絕原因尚且不明朗。澳洲大陸本土袋狼的滅絕則是發生在大約3000年前。傳統觀點認為澳洲土著帶來的澳洲野犬(Canis lupus dingo)通過直接競爭導致了袋狼在澳洲大陸的滅絕,但我們真的很難評估在澳洲大陸本土袋狼的滅絕裡,澳洲土著和澳洲野犬的責任有多大。

澳洲史前巖畫中的袋狼(圖片來源:au.pinterest.com,fanpop.com,hubpages.com)

根據澳洲野犬的習性分析,它和袋狼似乎不會發生直接競爭。澳洲野犬主要在白天活動,雖然咬合力較小,但頭骨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其可以狩獵中小型動物,但也經常攻擊中大型動物,而且澳洲野犬還可以攝取部分植物性食物,是一種典型的雜食動物。而袋狼則主要在夜晚活動,其狩獵對象主要是小型動物。而且袋狼的體型、體重均大於澳洲野犬,如果在一對一遭遇時,袋狼反而有更大的戰勝機率。

一對澳洲野犬(圖片來源見水印)

但在澳洲野犬活動的很多地區都發現過袋狼的亞化石,這說明它們的生存環境確實存在重疊,那麼我們就不得重新思考澳洲野犬取代袋狼的原因了,其中有兩點可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澳洲野犬的群居模式,二就是澳洲野犬更強的繁殖能力。

澳洲野犬的群居規模通常為3~12頭,而袋狼的群體規模通常為一對個體或者一對個體帶1~3隻幼仔。也就是說在多數情況下,如果兩者遭遇,袋狼雖然能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抗衡澳洲野犬,但在群體相遇時,往往在數量上要明顯劣於對手。在繁殖能力上兩者的差距則更為明顯,袋狼雖然有兩對乳頭,但一般每胎繁殖量僅為2~3頭幼仔。澳洲野犬則為1~10仔,多為4~5仔。袋狼的幼獸據信要在母獸育兒袋裡生活3個月,離開育兒袋後要生長到成年個體的一半大小才能獨立。而澳洲野犬幼仔3~4個月就可以獨立行動,這表明在群體照顧幼獸、幼獸獨立等等方面,袋狼又再次輸給澳洲野犬一局。綜上所述,袋狼可能並沒有輸在與澳洲野犬的直接競爭方面,而是輸在了繁殖和群體模式上。澳洲野犬很可能憑藉更快速的繁殖,在數量上取得優勢並給予袋狼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並最後導致其從澳洲大陸消失。

當澳洲大陸的袋狼消失後,袋狼就僅分布於塔斯馬尼亞島了。塔斯馬尼亞的土著偶爾會捕殺袋狼,然後會剝離出骨頭,並在骨骼上面做一個奇怪的小蓋子或者類似小房子一樣的東西,他們認為如果做好之後雨水落到上面,那麼隨後就會有非常惡劣的壞天氣。

這種捕捉並沒有影響袋狼在此的生存。或許袋狼本可以在這個島嶼上一直安靜的生存下去,但倒黴的是歐洲人發現了這個島。

大概源於人們對於狼傳統的邪惡印象的心理投射,在塔斯馬尼亞生活放牧的人們也認為袋狼是一群吃肉吸血的傢伙,越來越多的人口耳相傳看到袋狼攻擊家畜、吸血吃肉(雖然不排除這樣的事情曾經少量發生,但其實沒有直接證據)。傳言愈演愈烈,當人們相信重要的放牧資產綿羊大量遭到袋狼的攻擊後,歐洲人坐不住了!

一張所謂袋狼襲擊家禽的照片,但現在認為這是將雞塞進一隻袋狼標本嘴中的擺拍照片(圖片來源:hauntedauckland.com)     

最開始是私人捕殺少量接近農場或者居舍的袋狼,後來一些當地公司後而連同地方政府都開始公開推出獵殺賞金,塔斯馬尼亞官方規定,獵手每打死一頭成年袋狼可獲得1英鎊,殺死一隻幼仔可獲10先令。包括農民和賞金獵人在內的獵手於是盡全力對袋狼進行撲殺。

在賞金獵殺時期,塔斯馬尼亞政府總計支付了2184英鎊,估算至少有超過2200頭袋狼遭到捕殺,但人們普遍認為被殺死的袋狼數量要遠遠超過賞金對應數量,因為大量受傷逃掉的成年袋狼可能死於逃跑途中或者巢穴等地,成年獸被大量捕殺也可能導致一些不能離巢幼仔繼而死亡。另外,導致塔斯馬尼亞袋狼迅速消失的原因還包括生存環境被破壞、獵物種類和數量的持續下降、家犬帶來的生存壓力、海外收藏家對於袋狼標本的收藏需求等等。

澳大利亞人展示狩獵的袋狼( 圖片來源nnimgt-a.akamaihd.net,abc.net.au)

在察覺到袋狼數量明顯減少後,自1901年開始,相繼有自然保護運動團隊提出要對袋狼進行保護,但可惜均未成功。一直到1928年,塔斯馬尼亞諮詢委員會才首次提出建立保護區,以保護日漸稀少的袋狼,但就像開篇提到的那樣,政府一直拖到1936年7月10日才頒布了針對袋狼的行政保護令。此時一切都為時已晚。

在最後一頭已知袋狼死亡後,袋狼在大眾和官方的視線裡一下就從可惡的殺羊賊變成了珍貴的瀕危動物,人們開始搜集和尋找任何可能證明袋狼仍然存在的證據,一些目擊和遭遇事件顯示,可能有極少的袋狼在塔斯馬尼亞島的西北部地區堅持到了1960年前後,但並沒有確切的直接證據證明這點。當一個物種在其原始棲息地超過五十年沒有被證實發現,就滿足了宣布「滅絕」的條件。在這一規定下,袋狼「瀕危動物」這一身份在1986年自動轉換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外正式發布公告:犬首袋狼,在澳大利亞確認滅絕

袋狼身後,紅塵魅影   

自從1936年最後一隻已知袋狼死亡後,澳大利亞就出現了袋狼目擊事件的爆發。澳大利亞罕見動物協會報導了超過3800起目擊報告,澳洲神秘動物研究中心也報導了超過130起目擊事件,令人意外的是,目擊事件發生的地點並不是只局限在袋狼最後的庇護所塔斯馬尼亞島,相反大量目擊事件發生在澳大利亞本土,其中目擊紀錄最頻繁的是維多利亞州南部地區。此後一直到現代,這些地區的目擊事件仍然不斷發生,而且目擊範圍又再次擴大到了紐幾內亞,似乎袋狼的靈魂如此喜歡戲弄人們,它神出鬼沒,卻又讓人找尋不得。   

其中大量目擊事件都是發生在人口稠密的生活區域、城鄉郊區和度假勝地。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一種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動物不是在人跡罕至的適宜生存地區被重新發現,反而總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原始生存環境被破壞的地區出現,而且似乎非常容易被人們的照相機或者眼睛捕捉到。而且無論科技多麼發達,人們手裡的照相機如何更新換代,人們永遠拿不出清楚的照片或者錄像來證明自己親眼看到了活的袋狼。   

人們總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堅信自己看到的才是真相,但卻忽略了一個俗語明白告訴我們的道理,那就是「心有所思,眼有所見」。當人們熱衷於尋找某個事物時,就總能發現其蹤跡,如果看到的只是不確定的模糊形態,人們會不自覺的腦補出「它」就是自己要尋找的真相。這也是很多近代滅絕動物或者水怪在科考時總是一無所獲,反而是遊客、旅者短暫的幾天遊玩時間內卻總能看到、拍到的原因。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關於重新發現袋狼的照片和錄像被確認真實性。這大約也是為什麼澳洲官方對於這些持續不斷的目擊事件無動於衷的原因。   

可事情總有意外,最近這場約克角半島的袋狼考察,就始於前國家公園僱員、野外生存專家、土著在內的多方多年持續報告發現疑似袋狼活動。這則新聞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人們試圖從不同角度來解釋這一官方行為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約克角半島曾經是袋狼的傳統棲息地,但過去居住在這裡這並不能說明現在就還有,畢竟公認袋狼從澳洲大陸消失已經有三千年的時間了。但比較有利的一個條件就是約克角半島實在過於偏僻、幾乎無人踏足,受人類活動影響非常之小,而且大部分環境仍然非常符合袋狼喜好的棲息環境。另外,半島總面積大約12萬平方公裡,但人口只有約1.8萬,大半還是土著民族。這裡沒有柏油路,只有非常顛簸的土路。氣候旱季雨季分明,只有旱季可以駕車進入,一進入雨季任何車輛都無法進入。也就是說約克角半島具備作為袋狼庇護所的全部條件。另外從一些介紹可以看到,目擊者除了土著外,還有科學素養比較高、態度比較謹慎的國家公園員工和野外生存專家,其中一些人非常低調拒絕曝光,對自己的目擊事件極為謹慎。這與動輒就在郊區度假村或者旅遊點拍攝到「袋狼」然後鬧的新聞鋪天蓋地的目擊者有明顯的區別,單純從可信度來說,前者們的證言可信度會更高。而且澳洲官方的直接公開宣布介入,也說明對這一地區的目擊和報告的可信度給予了不同以往的高度重視。 

紅塵魅影(圖片來源:作者)

雖然約克角半島足以勝任一個庇護所的角色,12萬平方公裡對於袋狼來說也足夠大了,可其中有沒有被庇護的袋狼則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在人們槍口下消失不見的犬首袋狼,又在人們深深的思念中被糾纏了幾十年,究竟它們會在澳洲大陸的滾滾紅塵中再次顯露身形,還是隱約的身影又再次世間消散呢?在考察結束之前誰都無法斷言。儘管人們都希望這次考察可以帶來驚喜,但在事情已經呈現最壞情況的幾十年後確實也無法盲目樂觀。畢竟故事和現實還是有差距的,用筆者朋友的話說,「對這件事,別抱太大希望,但也別不抱希望」。(編輯:遊識猷)

相關焦點

  • 山本寬:隱退宣言撤回,我又雙叒叕不引退了!
    就在今天著名動畫人山本寬又雙叒叕宣布不隱退了,為什麼我要說又雙叒叕呢?且聽我慢慢道來!山本寬何許人也?他出道於京阿尼,大家比較熟悉的幸運星和涼宮中的宅舞都是出自他之手。可就在製作幸運星期間,京都動畫卻宣布更換監督,將升本科掃地出門。隨後山本寬開始白手起家,並開始活躍於社交平臺。
  • FGO美服孔明又雙叒叕UP 50%獲取率了解一下
    FGO美服孔明又雙叒叕UP 50%獲取率了解一下。美服最近又UP孔明了,很多沒有孔明的玩家都在感嘆美服的福利是真的好,國服根本比不了,因為美服孔明是章節UP。
  • 讓法大人從眾都滿意的期末壁紙,又雙叒叕來了!
    讓法大人從眾都滿意的期末壁紙,又雙叒叕來了!還是在致公奮力背法條,在逸夫拼命學高數,在學活抓緊記單詞……不管你是前者還是後者,都不要擔心,官微馬上給你《努力學習寶典》,希望大家都能順順利利通過期末。
  • 狼人殺又雙叒叕更新了?大師場規則大改動!
    狼人殺又雙叒叕更新了?大師場規則大改動! 原標題:狼人殺又雙叒叕更新了?大師場規則大改動!
  • 喜訊| 我們又雙叒叕獲獎啦!這次是雙「十佳」!
    喜訊 | 我們又雙叒叕獲獎啦!這次是雙「十佳」! 原創 麗法宣 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年 第 325期 ▼又雙叒叕
  • 體育老師又雙叒叕請假了……
    體育老師又雙叒叕請假了…… 2020-12-16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這兩種動物是代表,它們讓人類看到希望
    前段時間網絡上出現了一篇名為《它始終沒有熬到2020年》的文章,該文章所要傳達的內容是長江白鱘已經滅絕了。長江白鱘體長為2~3米,體重為200~300公斤,是國內體型最大的淡水魚類。同時它是我國特產稀有的珍貴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其稀有程度可想而知。
  • 對象又雙叒叕是一般男性
    怎麼又雙叒叕是一般男性?說起來「一般會社員」已經成為一個梗了,因為很多女性聲優公開自己結婚信息的時候,都會表示自己的另一半是一般會社員,也就是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男性的意思,或許是因為不希望暴露在聚光燈下吧,大家也表示理解,不過每次看到了還是會忍不住吐槽。記得第一次喜歡戶松遙的聲音還是看《出包王女》的時候。
  • 足總杯被曼聯淘汰,印度咆哮哥又雙叒叕罵馬科斯-阿隆索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懂球號> 足總杯被曼聯淘汰,印度咆哮哥又雙叒叕罵馬科斯-阿隆索 足總杯被曼聯淘汰,印度咆哮哥又雙叒叕罵馬科斯-阿隆索 懂球號作者: 老細加餸 05-01 16:33
  • 《少女與戰車劇場版》又雙叒叕要上映 說好完結
    11月25日剛剛宣告結束極上爆音上映的水島努執導的動畫電影《少女與戰車劇場版》,時隔僅不到2天,今天(11月27日)該動畫又雙叒叕宣布要重新上映。「這部動畫是要鬧哪樣?反正上映再長時間也追不上《你的名字。》。」「下映不到一周就復活,這個完結完結欺詐要繼續到什麼時候?」
  • 李晨範冰冰又雙叒叕秀恩愛:情侶頭像樹袋熊式摟抱,要不要了解下
    最後《偶像練習生》收官,範丞丞成功出道,範冰冰與李晨也算是放下心中大石,兩人又雙叒叕開始了另一輪秀恩愛之旅,兩人換上了精心設計的情侶頭像,這波狗糧也算是撒的讓人有點猝不及防。其實更讓人猝不及防的是當晚粉絲團曬出的一張圖,範冰冰大秀樹袋熊式摟抱,冰冰無懼路人眼光,看起來甜蜜無邊,不過作為單身人士表示看後都要喘不上氣了!看完這波花式秀恩愛,你覺得怎麼樣呢?
  • 伊能靜又雙叒叕翻車了!昔日恩人出面爆其黑料 這一次她無法狡辯
    伊能靜又雙叒叕翻車了!昔日恩人出面爆其黑料 這一次她無法狡辯時間:2020-07-02 13:59   來源:素素娛樂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伊能靜又雙叒叕翻車了!昔日恩人出面爆其黑料 這一次她無法狡辯 伊能靜還能不能與大家一起好好的玩,答案是恐怕不能了。
  • 聽說,BISU雪景又雙叒叕上熱搜啦!
    明德 勤學 求是 競先(點擊回顧BISU雪景)BISU雪景又雙叒叕上熱搜啦!錯過了那晚的漫天飛雪?凜冽的寒風中洋溢著青春的熱烈快樂的BISUers邀約三五好友一起堆雪人、踩踩雪關於BISU的記憶相冊又多了幾頁請別忘記
  • 昨夜美股又雙叒叕創歷史新高了,納斯達克指數今年已漲81.68%!
    周五,美股三大指數又雙叒叕集體收漲,全部創出歷史新高。截止收盤,道瓊指數漲0.83%,報收30218.26點;納斯達克指數漲0.70%,報收12464.23點;標普500指數漲0.88%,報收3699.12點。
  • 全國比賽又雙叒叕捧回大獎
    全國比賽又雙叒叕捧回大獎 2020-12-02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Joker分析A組局勢:別對SN抱太大希望;PDD談「電競陷阱」:1個朋友輸...
    Joker分析A組局勢:別對SN抱太大希望,SN出不了線很正常 教練Joker卻在近日一次直播時,表示SN小組賽局勢不容樂觀,SN的A組才是真正的死亡小組,他們出線的機率會比LGD還低,並讓直播間水友別對SN抱太大希望。
  • 廣州:貓在便利店門口玩,被外賣員給抱走了,老闆希望他能還貓
    在廣州開便利店的一位老闆的貓就被抱走了,她希望外賣員能把貓還回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事情是這樣的,肖女士在廣州開了家便利店,5個月前她抱了只貓回家養,平日裡都要看店面,把貓放在家裡不放心,她也把貓給抱到店內養,前面還是有給貓拴繩的,怕它會跑出去回不來,後面在熟悉附近的路段後,肖女士也就沒有管得那麼嚴。
  • 歐陽娜娜又雙叒叕炒CP?陳偉霆陳飛宇劉昊然王源,下一個又是誰
    近日,網友們觀看熱播綜藝《潮流合伙人》,發現長期處於輿論風波中心的歐陽娜娜,因為和陳偉霆、範丞丞等藝人親密互動受到大眾吐槽「又雙叒叕炒CP」,引發輿論如潮的爭議。
  • 又雙叒叕來了,疊字之謎:這四個字你知道怎麼讀嗎?
    又雙叒叕出現頻率還是挺高的,可是準確讀法是什麼你造(ZHI DAO)嗎?又(yòu)和雙(shuāng)就不說了,打開這篇文章的都知道怎麼讀。重點說叒,念ruò,百度漢語釋義:叒古同「若」,a.順;b.指「若木」。古人發明取友之義,從三又會意,同心同德,彼此可相輔相成之意。再來說叕,念zhuó,這是個多音字,百度釋義另有yǐ、lì、 jué三個讀音。
  • 澳大利亞人殺光了國寶「袋狼」,最後一隻被賣到動物園後,活活凍死
    澳大利亞有很多獨一無二的動物,比如袋鼠、鴯鶓和考拉,前兩者還榮登了國徽。但是,澳大利亞也有一段後悔莫及的往事,就在90年前,他們親手殺光了另一種更珍稀的國寶級動物:塔斯馬尼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