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汽勢Auto-First|梁樹一
疫情之下,時間過得出奇的快,總感覺還未大展拳腳,卻不得不為2020年畫上一個句號。對於中國車市而言,2020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令人記憶猶新的事件不勝枚舉,所以雖然感嘆2020年雖短,但一個個難忘的回憶卻仿佛在告訴你,這一年也很豐滿,而此次汽勢Auto-First就來盤點一下2020年汽車圈的十大熱門事件。
疫情促使2月車市回到14年前
雖然從2018年起,中國車市便進入所謂的「寒冬」,雖然充滿挑戰,但卻有驚無險,而今年年初疫情的悄然而至卻打破了局面。受疫情影響,今年2月份我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銷售新車僅25萬輛,同比下滑達78.7%,環比下滑85.4%,幾乎創下有史以來最大跌幅,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成績已經回到14年前的水平。
2月乘用車市場的銷量讓整個汽車圈為之一震,當然,彼時各行各業都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存亡挑戰,車企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成績雖然意外,卻也並不意外。好在而後車市迅速回暖,自5月起,主流車企接連告捷,乘用車市場月銷量也在逐步攀升,而這一態勢一直維持到當下,且仍未有絲毫熄火的趨勢,車市未來還將大有可為。
眾車企解囊抗疫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當疫情爆發後,在國家危難之際,各大車企的做法都一致的相似,捐款捐物,可以說,如今疫情得到穩定,各大車企都功不可沒。據不完全統計,在抗疫過程中,各大車企僅捐款便突破10億元。
在汽勢Auto-First看來,疫情對於車企的打擊是毋庸置疑的,新車滯銷,員工放假,不少車企都面臨著生死存亡,但需要注意的是,沒有誰在疫情之際退縮,在捐款之外,五菱、比亞迪、廣汽、長安等車企還轉型生產防護用品,而部分商用車企還轉型生產救護車。可以說,車企大佬們不是唯利是圖的商人,他們更是充滿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人。
寶駿登上「3·15」卻遭力挺
每年的「3·15」晚會都是各大車企所懼怕的,而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的《3·15晚會》推遲了整整4個月,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次汽車圈上榜的居然是曾經的一代「神車」——寶駿560。作為寶駿品牌的首款SUV車型,如今寶駿560已經停產,而登上「3·15」則是因為DCT變速箱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3·15晚會》結束當晚,不到一個小時,上汽通用五菱迅速做出回應,表示將為車主開設「寶駿560 DCT專屬熱線」,通過專人溝通服務,對產品質量問題負責到底。
事實上,由於年初疫情時率先轉型生產口罩,順勢還喊出了「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的口號,一時間上汽通用五菱圈粉無數,既是如此,當寶駿560登上「3·15」後消費者還有些不忍面對現實,好在之後又迅速表態,令國人心頭再度一暖。按照以往慣例,每一款車登上「3·15」後,這家車企都極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偏偏上汽通用五菱得到的卻是力挺。的確,錯不可怕,態度不端正才可怕。
新勢力股價集體飛漲
在2019年,李斌被譽為最可憐的人,而在2020年,這位可憐人迎來柳暗花明,隨著股價一路飆升,李斌的身價也已經成為真正的「大佬」,汽勢Auto-First了解到,年初時蔚來股價為3.27美元,而截至12月28日,股價已經攀升至45.77美元,市值達718.2億美元,僅次於特斯拉、豐田、大眾,年漲幅為1230.37%。同樣,後起之秀小鵬、理想也漲勢喜人,年輕的造車新勢力們已經在市值層面豔壓傳統車企,堪稱中國的特斯拉……
在外界看來,對於蔚來、理想、小鵬而言,它們縱然足夠出色,但是它們卻遠不能與自身市值相匹配,不過,特斯拉何嘗不是如此。汽勢Auto-First注意到,事實上也不僅是造車新勢力,似乎只要「觸電」,2020都是大放異彩的一年,不過虛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在新的一年它們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意想不到的「爆款」宏光MINI EV誕生
在產品上市之初,不少消費者還在質疑,一輛續航連200km都達不到的電動車真的有市場嗎?「人民需要什麼就造什麼」的五菱居然造出了一款「老頭樂」,這也未免太過敷衍。然而,短短幾個月,宏光MINI EV用實打實的銷量證明了自己——「我就是人民需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1月份,宏光MINI EV更創下了33094輛的成績,刷新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銷量紀錄。
在2020年新能源車市場,共誕生了兩個包括,其一是國產特斯拉Model 3,儘管它一路降價,一路被噴「割韭菜」,但是卻迅速奠定了霸主地位,Model 3的成功無疑得益於特斯拉品牌的魅力。而另一款車則是宏光MINI EV,它各方面表現均平平無奇,但價格卻刷新市場新低,既是如此,或許宏光MINI EV成為爆款的背後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脫貧還要多久?
帕薩特中保研「補考」大不一樣
曾經的B級車市場銷冠,在中保研一戰之後迅速跌落神壇,雖然終端銷量依舊保持五位數水平,但是它的確已經低迷了許久。需要注意的是,不僅僅針對帕薩特這一車型,縱觀在華主流合資車企,2020年下滑最為嚴重的當屬上汽大眾,而相比之下,一汽-大眾則繼續高歌猛進,甚至完成「轉正」,並坐鎮單一車企銷冠。可以肯定的是,上汽大眾的低迷是由輿論造成的,帕薩特的A柱彎折影響了整個上汽大眾,就連曾經與軒逸不相上下的朗逸在今年也成了「萬年老二」。
當然,常言道,大眾是最懂中國人的品牌,上汽大眾作為主打「專供」車型的車企,它自然更懂中國人,而對於帕薩特的尷尬處境,上汽大眾也絕不能坐視不管。12月月初,上汽大眾帕薩特重戰中保研,這一次,帕薩特一雪前恥,在三大主要類別8項細分碰撞測試中,帕薩特獲得了其中的7項優秀。值得一提的是,帕薩特的重撞是中保研首次一款車測兩次,更是車企首次主動申請測試的案例,在這背後沒有消費者想像中的不恥,因為上汽大眾不能墮落,它要重得民心,而產品改良已然是最佳解答。
自主車企齊「衝高」
高端化一直是自主品牌繞不開的話題,在它們看來,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唯有高端才能立於不敗,而在2020之前,自主品牌主要布局了3個高端品牌,吉利旗下的領克、長城旗下的WEY、奇瑞旗下的星途。萬萬沒想到,在2020年車市動蕩之際,自主車企卻集體「衝高」。
北汽推出了新高端品牌ARCFOX,與之前自主高端不同,該品牌與麥格納合作,產品鎖定新能源車;上汽推出了新高端R汽車,致力於高端純電動車;東風推出了嵐圖,同樣深耕新能源;長安的新高端品牌雖未命名,但也已經箭在弦上,而長安的高端品牌同樣瞄準了電動車,且與華為、寧德時代合作開發。「高端」這一繞不開的話題終於在2020年湊齊了大半,但與此前不同,這一次各大車企都出奇的一致,發力點均為新能源。
大眾(安徽)問世改寫「父姓社會」歷史
此前,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大眾中國投資對江汽控股的增資和大眾中國投資、江淮汽車對江淮大眾的增資事項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其中,江淮大眾更名為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同時,大眾中國對江汽控股增資23.83億元,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權,大眾中國對大眾(安徽)首期增資人民幣16.1億元,江淮汽車對大眾(安徽)首期增資人民幣8252.51萬元,完成首期增資後,大眾中國持股比例提升至75%,江淮汽車持股比例下降至25%。
一汽-大眾、長安福特、上汽通用、廣汽豐田、東風日產、華晨寶馬……國人對於合資車企的命名中外資在後的方式早已先入為主,一時間大眾(安徽)顯然令人難以接受,或者說是不習慣,畢竟即便寶馬增持股份後,華晨寶馬依舊是華晨寶馬。但先入為主也只能代表習慣,並不能體現合理與否,而大眾(安徽)的問世似乎也給其他車企敲響了警鐘——不努力,孩子都不能跟爹姓。
帶不動的華晨破產
11月13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上公開了一則信息,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為格致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需要注意的是,華晨的現狀遠沒有想想中的堪憂,一方面華晨寶馬堪稱利潤奶牛,一方面自主板塊上半財年僅虧損3.38億元,且華晨距離資不抵債還有非常大的距離。
可以肯定的是,供應商申請華晨破產,毫無疑問,欠債不還,而華晨居然還真就鐵了心,在外界認為這是一場鬧劇之時打了臉……華晨為何「選擇」破產還不得而知,但是曾經的東三省巨頭轟然倒下的確令外界唏噓不已,生與死本就在一念之間。汽勢Auto-First注意到,除了華晨,還有許多同病相憐者:比速、幻速的公眾號的上一條消息已經停留在年初;力帆、眾泰、夏利已成過去式;就連年輕的東風雷諾也在年初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北京搖號推新政至無車可賣
儘管後疫情時代車市一片火熱,但北京居然上演了一場經銷商集體抬價的大戲,且需要注意的是,抬價之後卻依然一車難求。12月8日,北京發布了小客車指標新政,新政中有一條提到,一人名下僅可保留一個可更新指標,當然倘若當下無法變更,那麼最好的方法無疑是買一輛新車,儘可能的延長這個指標的使用時間,而對於這種情況,留給消費者的時間也只有20天……而在這20天內,北京各4S店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盛況。
由於大量消費者迫切需要迅速置換新車,於是4S出現了人山人海的盛況;而4S店洞察到這一政策之後,加之消費者的購車熱情之大,隨之開始抬價,具不完全統計,各4S平均抬價超過2000元;最後,即便如此,仍然一車難求,在12月下旬,北京各4S店早已斷貨,甚至展車也已售罄……不知道,如此熱鬧的車市還能否再度出現,儘管這一「盛況」背後的原因看似有些尷尬。